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渔歌子教学实录

日期:2017-2-8 10:48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教学实录,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2学时
1教材分析 评论

《渔歌子》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首词。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田园生活”,通过学习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和三首古诗词,学生能够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渔歌子》是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天优美清新的水乡画卷。全诗意境优美,情趣盎然,生动的表现了渔翁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学习这首词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2教学课时 评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

3教学目标 评论

1.认读“塞、箬、笠、蓑”四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塞、鹭、笠”,

正确读写“白鹭、箬笠、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3.通过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层层深入的诵读,学着运用展开想象的方法,初步理解词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渔歌子》这首词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4.拓展阅读,逐步培养对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并能主动积累优秀诗文。

5.通过学习这首词,进一步感知词的特点

4学情分析 评论

    继学习四年级上学期《忆江南》之后,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词。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古诗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诗意,但是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这首词内容浅显,描写的田园风光优美恬淡,画面感强,因此教学这首诗词主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展开想象,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诵读与想象中入诗境,悟诗情,获得审美感受。

    根据课程标准的年段要求,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文本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5重点难点 评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词的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6教学过程 6.1第一学时6.1.1教学目标 评论 6.1.2学时重点 评论 6.1.3学时难点 评论 6.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音乐导入 评论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皇家唱诗班的歌曲,请学生欣赏。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四时田园杂兴》《乡村四月》,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悠闲和美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板书题目《渔歌子》。

2.了解词牌名:“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古人用词牌表示词的节拍、旋律。有些词牌还能表示词的内容,读完这个题目你好像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一个渔夫划着小船,在江上一边钓鱼一边唱着快乐的歌。)

3.了解作者:课件出示作者张志和的资料。


活动2【讲授】自由读词,初步感知 评论

(二)自由读词,初步感知

1.学生初读诗词,要求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语:(课件出示)

西塞山   白鹭   鳜鱼   箬笠   蓑衣

(学生行为预设:① “鳜”容易读成jué ;②“箬”的读音容易出错。这两个字的读音要重点指导。)

3.学生再读诗词,读出停顿,读出节奏。课件出示已划出停顿的诗词。(学生行为预设:学生因为标画出停顿,在读词时,可能会因停顿太长而把词读的断开。)教师适时指导:在读的时候读出停顿,并不代表读的断开,要句断气不断。教师可范读。


活动3【讲授】再次诵读,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评论

(三)再次诵读,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1、释疑解难:再读诗词,学生借助注释和字典在小组内合作学习:说说你读懂了那个词语,或哪个句子?

交流反馈。

2、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请闭上眼睛,边听边展开想象,此时你的头脑中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呢?

(2)学生把印象最深刻,或者最喜欢的画面写下来。

(3)学生写完后交流,同时带着想象有感情朗读。

(4)老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读词去想象画面,把短短的27个字想象成那么丰富的画面,这是学习诗词的好方法。

3、丰富画面色彩,有感情朗读。

(1)师:张志和不仅是位词人,还是一位画家。如果我们把这首词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大家看看在这幅画中有什么色彩?(白、红、青、绿等)

(2)师小结: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翠的西塞山,白色的鹭群,鲜红的桃花,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鲜明,使人在读这首词时,仿佛是在看一幅优美的水乡春汛图。除此之外,有心的作者还给这幅画染上一层斜风细雨,使整个天地都浸在了一片烟雨中,显得宁静而美好。

(3)再次朗读:让我们有感情读一读这首词,把它美丽的色彩表现出来。(配古筝曲)

4、“身临”画面,有感情朗读。

(1)欣赏视频,“身临”画面。

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张志和,跟随他去西塞山的水边感受一下诗里的意境吧。(播放西塞山景色录像,学生边欣赏边听老师旁白:郁郁葱葱的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翱翔,忽而低旋于水面,溅起层层涟漪;忽而停落于绿树枝丫,翘首远方;忽而飞向高空,尽展优美的姿态。岸边的桃花在万绿丛中显得那样娇嫩。这时正是鳜鱼最肥美的时候。渔翁戴上青色的箬笠,穿上绿色的蓑衣,荡舟于江上,静心垂钓。此时微风拂面,细雨如烟,眼前景象犹如仙境。)

(2)配乐吟诵诗词:此时,若你就是张志和,面对此情此景,你将怎样吟诵这首词呢?(指名诵读)

5、换位体悟作者内心情感,有感情朗读。

(1)创设情境:老师被大家的朗读深深感染了,我也想读一读,如若我读得好,请大家为我鼓掌好吗?(老师故意读错,把最后一句“斜风细雨不须归”,改成“斜风细雨必须归”。)学生指出老师读错了。

(2)换位体悟:若你是张志和,你同意我的改动吗?为什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理解到作者留恋山水,不愿归去这一情感。              

(3)延伸阅读,升华情感。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张志和,可是他的哥哥张松龄却不这么认为,他怕隐居的弟弟忘记回家,于是也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课件出示: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生合作,创设情境:

师:这样吧,我当哥哥,你们就是张志和。咱们也来对诗和诗吧。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弟弟啊,为何不归?

(学生回答预设:①生:哥哥,因为这里景色太美了。②生:哥哥啊,在这里,我天天在钓鱼,多舒服啊。③生:哥哥,这里生活那么舒服,那么悠闲自在,这正是我向往的生活啊!)

师: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让我们一起来试着背诵这首词。

6、总结学法:通过哪些方法读懂了这首词?

(学生行为预设:学生可能会总结到通过查字典、看注释、了解作者、朗读、想象等方法。)

7、欣赏皇家唱诗班的歌曲《渔歌子》。

8、小结:《渔歌子》这首词为我们铺就一幅烟雨江南最美的画卷。这风是美好的,雨亦是美好的,难怪他要留恋忘返了,那个头戴箬笠身披蓑衣的垂钓者分明是品行高洁、不愿为官的隐居者——诗人自己。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更向往自由闲适的生活。

活动4【讲授】(四)指导写字 评论

1.课件出示三个生字“塞、鹭、笠”,学生观察并分析三个字的字形、结构。(“塞”与“寒”作比较;“鹭、笠”是形声字,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2.重点指导“鹭”的写法:“鹭”是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写紧凑,上边的“路”写的要扁,下边的“鸟”的撇插到“路”的中间写,横笔画要靠左一些,不要与折相连。

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3.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

4.展评书写情况。

活动5【作业】(五)布置作业 评论 ​

(五)布置作业:课下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同学互相交流。    


活动6【讲授】板书设计 评论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悠然自得
青箬笠/,绿蓑衣/,            向往自由
斜风/细雨/不须归。

6.2第二学时6.2.1教学目标 评论 6.2.2学时重点 评论 6.2.3学时难点 评论 6.2.4教学活动
Tags:渔歌,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