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渔歌子优秀说课稿,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1.认读“塞、箬、笠、蓑”四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塞、鹭、笠”, 正确读写“白鹭、箬笠、蓑衣”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3.通过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层层深入的诵读,学着运用展开想象的方法,初步理解词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渔歌子》这首词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4.拓展阅读,逐步培养对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并能主动积累优秀诗文。 5.通过学习这首词,进一步感知词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段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四年级的学生,在前三个年级的学习中,对于古诗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诗意,但是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这首词内容浅显,描写的田园风光优美恬淡,画面感强,因此教学这首诗词主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展开想象,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诵读与想象中入诗境,悟诗情,获得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的美景,体会“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教学难点: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悟“不须归”的内涵。 《渔歌子》教学设计 板块一:通字音。 1、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张志和的《渔歌子》,谁来读读课题?(生读,师评价)这里有一个字音我们应该要注意一下,就是这个“子”。这个字有时候读上声,有时候读轻声,那么在这里应该读什么呢? 2、师: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知道什么叫“渔歌子”。老师告诉大家,这首词原来不叫《渔歌子》,它叫《渔父》,又叫《渔父乐》,后来有人给它配上了曲子,可以唱了,就改叫《渔歌子》。什么意思呢?就是渔人唱的小曲子。现在你终于明白为什么读轻声了吧!(生:明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词都有词牌名,而“渔歌子”就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我们读好了这首词的词牌名,再自由读读这首词,要求每人读两遍。第一遍要读准字音,第二遍要把整首词读通读顺。(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价1、你读得真不错,字正腔圆。2、你读得很流畅,听得出,你刚才读得一定很认真。3、你不但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还抑扬顿挫,有节奏感,真不错!请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读,你再来试试。 (齐读) 板块二:辨字形。 师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能够把这首词读好。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词里哪些字在书写的时候是要我们注意的?(生交流) 师:同学们都很棒,能够交流一些难写、易错生字的识记方法,接下来老师重点来说说这个“鳜”字的写法。鳜鱼是我们经常可以吃到的,肉味鲜美嫩滑!这个“鳜”字很难写,和老师一起写。(指导:左边“鱼”字旁,最后一笔的“横”变成“提”,要写的瘦一点;右半边外面是“厂”字框,撇要稍长一些,托住这条鱼,里面部分要写得瘦长一些。这样的话,这个字就漂亮了!这个字比较复杂,同学们可以在纸上也写一个,并且要牢牢地记住它。)再齐读这首词。 板块三、解诗意。 师:同学们,好的诗词像一首歌,好的诗词啊,还是一幅画!通过多次的朗读,你们在这首词中看到哪一句是写景的?写了哪些景物?(生: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师相机板书,同时图片解图。 师:你看看,短短的一首词,诗人给我们描绘了那么多的景物,完全是一幅美丽的画啊!让我们展开想像,看到更美的景象。(出示课件) 西塞山:初春的西塞山刚蒙上几分绿色,远远望显得更加柔美, 白鹭:从水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鸳在山上低徊。它们都会在干些什么呢?有的飞翔于山间、有的在江上快乐嬉戏,有的轻轻落于船头,与渔人一共荡舟江面。你都听到了什么?它们似乎在说些什么呢?(白鹭们沐浴着春色,在江上山前,快乐的嬉戏着,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桃花:粉红色的桃花开得正盛。它们都开得什么样啊?有的还是花骨朵,含羞待放,有的刚展开两三瓣叶片,有的全展开了,露出细细的花蕊。(说的真美,满树的桃花姿态各异,借着春天尽情绽放自己的美丽。)你闻到了桃花的味道呢?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点缀了无边的春色,淡淡的香气在山中、江上荡漾,若隐若现。 流水:清澈见底的江水。有多清,还有呢?(倒影着秀美的山、优雅的白鹭、还有桃花那美丽的身姿。你还听到了什么?(流水潺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让人陶醉吗? 鳜鱼:淡黄的鳜鱼已经成熟了,变得鲜滑肥美。鱼儿们在干什么呢?(有时“哗”的一声跃出水面,时而嗖的一下,又潜入江中。)春江水暖鱼先知,鱼儿们游得是那么的欢畅啊! 师:在同学们的描述中,一种种景物活泼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谁能结合这些景物的顺序把画面完整地描述一遍?(生:......)再次齐读第一句。 师:那么除了写景,这首词中还写到了什么?我们能不能也用学习第一句的方法来学习词的第二句。(生:写到了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箬笠和蓑衣都是人穿戴的物品。)师:问问大家,知道什么是“箬笠”,什么是“蓑衣”吗? 预设1:“竹”字头,用竹子编的。(师评价:真聪明,看这幅图,你知道“箬笠”“蓑衣”是什么样子的吗?)师出示图片。 师:谁能来描述一下后面一句话所描写的景象。 师:是啊,这是一首清丽婉转的词,更是一幅意境深远的画,谁能连起来说说整首词所描绘的画面。(生说,师评) 四、悟诗情。 师:同学们,这首词描写的景色美不美?(生:美)引导学生找词中描写景物色彩的词。人在这样的景色中,心情怎么样?(生:悠闲自在、无忧无虑)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找词眼:不须归)是的,这份悠闲深深地藏在“不须归”中,你们真了不起。“不须归”是什么意思?(生:不想回家)那么这个不须归的人是谁呢?(师补充张志和自号烟波钓徒) 师:他仅仅是不想回家吗?(预设:被眼前的景色所迷住)除了不想回家,他还不想回......(出示张志和资料)生:不想做官。 师:是啊,他厌倦了官场的生活,他再也不愿意回到官场,只愿意陶醉在这优美的山水中。同学们能感受到他此时此刻的心情吗?让我们来读读这首词。 师:晨曦微露的早上,鸟儿在枝头欢快的鸣唱,诗人张志和独自划着小船,顺着春江水,绕过西塞山,慢慢朝这片桃林移来,他在心里吟唱着—— 师:好几个时辰过去了,诗人张志和还在这篇桃林下,只见他悠闲坐在船头,有时望望西塞山,有时从江面拾起几片花瓣,他在津津有味地吟着—— 师:天色已近黄昏,岸上的人家已升起袅袅的炊烟,天空也渐渐飘起了细细的雨丝,但是张志和依然坐在船头,他心里轻轻地吟着—— 师:(慢)青箬笠,绿蓑衣—— (慢)斜风细雨—— 师小结:这样的景激发了词人这样的情,这样的情让词人所看到的景都是美的,这样的写法叫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我们再一起来背背这首词。 五、学习迁移。 师:同学们刚才从词中所描写的景物中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那么,作者笔下的景物真能透露除一个人的心情吗?我们再来看一首词。(出示:马致远《秋思》) 师:这个人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看来,从作者笔下的景物中真能探测到他的心情。我们再来读《渔歌子》,让我们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悠闲自在和轻松愉快。(生自由读,齐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古筝乐曲中再次来朗读这首词。 师:在这样的诵读中,我们好像看到了作者在雨中悠闲地垂钓,这真是——(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六、课外拓展。 出示张志和的另外四首《渔歌子》。同学们能不能也用我们刚才学过的方法,通过找出词中的景物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其二) 钓台渔父褐为裘, 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 长江白浪不曾忧。 (其三) 霅溪湾里钓渔翁, 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 笑著荷衣不叹穷。 (其四) 松江蟹舍主人欢, 菰饭莼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乾, 醉宿渔舟不觉寒。 (其五) 青草湖中月正圆, 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 乐在风波不用仙。 4.1.2教学活动Tags:渔歌,优秀,课稿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