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及教案分析

日期:2017-2-7 13:39 阅读:
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乡村四月教学设计及教案分析,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课件预览

    1学时
1教材位置和教学内容 评论

教材位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教学内容:第23课《古诗词三首》(第一首《乡村四月》和第二首《四时田园杂兴》)

2教学目标 评论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两首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生能通过朗读体会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古诗中字里行间的诗情画意。②通过教学古诗《乡村四月》,引导学生学会诗歌学习的一般方法,并用这一方法自学《四时田园杂兴》这首古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体会并理解作者写作时的思想感情。②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3学情分析 评论

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借助注释了解诗意的能力,但只是流于字面的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

4重点难点 评论

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朗读体会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古诗中字里行间的诗情画意并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教学古诗《乡村四月》,引导学生学会诗歌学习的一般方法,并用这一方法自学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导入课题 评论

师: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走进了田园,走进了乡下人家,体会到了在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所以,我们向往乡下人家那种田园生活。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与古代诗人们进行一次跨越千年的对话,走进古代诗人眼中的田园乡村。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3课《古诗词三首》。

活动2【讲授】二、学习第一首古诗《乡村四月》 评论

(1)初读感知

师:我们要学习的第一首古诗是《乡村四月》。相信同学们已经充分预习过这首古诗了,就让我们一起齐读一遍加深印象好吗?(学生:好)

师:(朗读点评)同学们,你们读的真好、读的真美。老师需要指出的是,同学们在朗读“蚕”和“桑”这两个字的时候发音归位不准确。学着老师,读“蚕”字的时候,面带微笑,嘴角上扬。而读“桑”的时候,眼睛瞪大。“蚕桑”,连着一起读。

师:(朗读点评)表情到位了,声音自然就读准了,而且还读的很漂亮。孩子们真棒!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古诗的题目。《乡村四月》你能从古诗的题目中得到哪些有关这首诗的信息?

生:乡村是诗歌要写的环境,四月是时间。(你真是个细心思考的孩子。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四月是夏天,四月是夏天第一个月是初夏”)

(2)认识作者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是宋朝的翁卷。同学们呀一定对翁卷不了解,在品读古诗前,请允许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介绍作者好吗?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翁卷。

师:翁卷,一字灵舒。他一生都没有步入仕途,从政为官,他不像别人攀权附贵,为达官显贵作诗,他只为平民百姓写诗。

师:他的一生都是在乡野里度过了,他的一生是谱写美丽乡村风光的一生,他的一生是赞颂劳动人民功德的一生。

师: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来评价翁卷,说翁卷:“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师:一卷一舒中,卷起的是翁卷功名利禄之心,舒展开的是一颗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胸怀。也正是这一卷一舒,我们今天才有机会欣赏这《乡村四月》。

师:得益于他这样淡泊名利的情怀,他也是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诗人,精益求精,所以呀他的作品现世不多,也就有人这样评价他:“贵精不求多,得意不恋事”。

师:让我们一起牢牢记住这位不慕荣利、淡泊名利的南宋的诗人翁卷。

(3)品读诗句

师:你们看,这微风吹过闪耀着的是漫山遍野的绿色,稻田水波荡漾是天空的光辉,面对这样的景色,你想起诗句:绿遍山原白满川。

师:老师看见了,整个山原都布满了青翠的绿色。

师:老师看到了,每一颗小草都绿了。你呢,你看到什么变绿了?

生:树木绿了,农田绿了。

师:是啊,山绿了,草绿了,树绿了;漫山遍野的桑树绿了,农田里的禾苗绿了,目之所及,哪里都是布满了青翠欲滴的绿色。

师:这就是——绿遍山原。

师:老师想请教各位同学们,第一句诗歌的后半句中“白满川”的“川”是什么意思呢?

生:平原。

师:那整个后半句“白满川”是什么意思,是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填空的光辉。

师:那你看到的泛着天空晴白的稻田是只有一片还是遍布山野?

生:漫山遍野。

师:你从哪个字里知道是漫山遍野的?

生:满。(回答的真好。)

师:一个“满”字描绘了多么美的画面

师:你看,作者一会儿高瞻远瞩,仰望四周群山,那是漫山翠绿,一会儿,低头远眺,那是水天一色,于是作者写下了——绿遍山原白满川。

师:(指导朗读)孩子们,如果你们把“绿”和“白”读得重一点,老师相信,我们会看到绿更绿,水更亮。如果把这个“遍”和“满”读得更重一点,乡村必将更加广阔。(指导学生读出清新亮丽和广袤无垠的感觉。)

师:这时候,天暗了下来,远处传来了子规鸟的叫声,小雨滴落了下来。这远处传来的子规鸟鸣,老师听见了,他们在说,这场雨下的真及时,你呢,你听见他们在说些什么?

生:他们在说人们热爱劳动,这景色真美呀。

师:是啊,他们在说,赞美景色的美丽,在称颂人们的勤劳。

师:看这幅图,作者用蓝颜色的颜料代替了山原本来的绿色,那一抹淡蓝,是雨滴融入到了山原之中。这是因为,雨如——烟。

师:你们能感受到如烟般的细雨绵绵交织在漫山遍野的绿色之中吗?能吗?

生:能!

师:试试看: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画面一转,我们来到乡村人家外,哦?为什么家家户户都不见人影呢?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

师:那人都去哪了?

师:他们?(学生:才了蚕桑又插田)

师:了的意思是?(学生:结束)才了就是刚刚结束,又就是又要赶去。诗人说,才了蚕桑又插田,你还知道哪些乡下人家需要做哪些农活?(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让我们做回小诗人,试试用才了……又……来作诗吧。

师:刚才我们已经逐字逐句分析了古诗,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4)品悟诗情

师:在读第一句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追问:你感受到诗人他热爱什么?)

生:我感到了大地一片欣欣向荣,诗人对乡村风光的无限热爱。

师:在读第二句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追问:你感受到诗人他要写诗赞颂什么?)

生: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他们就是这样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就是这样的忙得热火朝天。体现了诗人对劳动生活和劳动人民的赞美。

师:就让我们把人们为丰收而努力耕作的愉快心情唱出来好吗?

(5)回归全诗

师:翁卷的《乡村四月》这首诗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更体现了他对劳动生活和劳动人民的赞美。

师:学完了这首诗,你能试着不看书,看老师的图片,把古诗背下来吗?

(6)感受方法

师:老师现在要总结总结刚才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乡村四月》时候用的方法,我们先初读解题,再理解诗句,接着我们又感悟想象,最后我们品味诗情。

师: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同桌之间交流、学习,用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活动3【活动】三、学习第二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评论

师: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那就跟着老师一起梳理一下好吗?

师:请同学们齐读《四时田园杂兴》。(读的真不错,不过耘这个字也是要保持微笑)

师:“田园”老师知道了,指的就是这首诗写的是乡村田园里发生的故事。那四时是什么意思?

生:是四季的意思。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的范成大。范成大和他的名字一样,他原来可是一个大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的诗歌呢,取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在晚年通过深入乡间,体察民情,写下了4季5组共60篇的《四时田园杂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和咱们课前读的那首《四时田园杂兴》都是他的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中选出的。

师:昼是什么意思?白天叫昼,晚上叫夜。

师:村庄儿女各当家,是说他们都各个自己当家,还是说他们都有好手艺,各自有各自拿手的本事?这是说他们都各自有好手艺,各自有各自拿手的本事。

师:也傍桑阴学种瓜中的榜的意思是:靠近。所以我们在桑树下学种瓜。

师:刚才我们初读解题和理解诗句都完成了,接下来我们来一起想想画面好吗?谁来试一试。你来说画面,老师来把画面展示出来好不好?

师:“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句话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说的真好)

师:“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两句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就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说的真好)

师:在读第一句话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追问:你感受到诗人他要写诗赞颂什么?)

生:作者赞颂了农民的勤劳

师:在读第二句话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追问:你感受到诗人他要写诗赞颂什么?)

生:作者赞颂了孩子的天真无邪,

师:诗人表达了什么?对农民的赞美之情。

活动4【活动】四、小结 评论

往事越千年,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了两首古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记住翁卷和范成大两位伟大诗人为我们留下的两部作品。感受到他们对劳动人民的咱们知情

Tags:乡村,四月,教学设计,教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