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乡村四月教案及板书设计,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1. 认识并会写“桑”“蚕”。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2.通过借注释、看插图、想画面的方法,理解古诗大意,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 3.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2学情分析 评论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借助注释了解诗意的能力,但只是流于字面的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诗情美。 城市的学生对田园风光不了解,对体会古诗描写的意境难有深刻体会,需要老师通过语言引导想象,帮助学生把文字转化成画面。 3重点难点 评论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词大意,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4.1.1教学过程 评论一、复习导入,旧知新知自然衔接 1.回忆导入,温故知新 (1)全班背诵《忆江南》。 【教学意图】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旧知新知自然衔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古诗的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古诗的热情。 2.揭示课题,走近作者。 (1)揭示课题 板书:乡村四月 齐读课题。 (2)走近作者 指名读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翁卷,南宋诗人,永嘉人,很有才华,却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教学意图】了解作者,为学习新诗做准备。 二、初读古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1.自由朗读 了解了作者,那诗人笔下的乡村到底是怎样的呢?请你先自己出声朗读古诗,再和伙伴互相读读。 【教学意图】读准读通读好是学习古诗的前提,是感情朗读的基础。 2.指名朗读 读古诗,要咬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谁来试试?(出示全诗) 3.读出节奏 同学们,古诗跟音乐一样,也是有节奏,有韵律的。回忆一下,七言绝句应该怎么读?自己先试着读一读。 (课件出示标“|”的全诗) (1)指名读 (2)全班诵读 【教学意图】在古诗教学中,读尤其重要,要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为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做铺垫。 三、自读自悟,品味诗的语言美 1.回顾学法 谁来说说,要读懂古诗的意思有哪些方法呢? 预设:借注释、看插图、想画面 2.自读自悟 请你运用这些方法,先自己默读古诗,试着自己理解意思,如果有理解不了的地方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说说。 【教学意图】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借助注释,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通过交流增进对古诗的理解和整体感悟。 3.全班交流 预设1:绿遍山原白满川 难点:“白满川” 点拨:结合注释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随机板书:山原 川 预设2:子规声里雨如烟 难点:“雨如烟”的意思。 点拨:细雨。 随机板书:子规 雨 预设3:才了蚕桑又插田 难点:“蚕桑”所在一句的意思。 点拨:解释蚕桑意思。 【教学意图】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开手脚,让学生试着站起来,他就一定会慢慢自己独立。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师生间相互启迪,比起老师一味地讲解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充分估计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简单地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这既是省时高效的好办法,也是对学生的赏识和尊重。 4.诵读全诗 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说着说着就勾勒出了大概的轮廓。赶紧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这首诗。 (1)指名读。 (2)全班诵读。 【教学意图】在对古诗大意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反复诵读,更能够产生与作者思想上的共鸣。 四、创设情境,感悟诗的意境美 (一)品味第一、二句 1.品读第一句 (1)想象画面 (音乐起)师吟诵“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慢慢睁开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随机点评。 学生说到绿色的山原一处时追问:只有山是绿色的吗?(到处都是绿色)请你们跟老师一起想象,山陵上是——(绿色的),田野上是——(绿色的),河两边是——(绿色的),房前屋后是——(绿色的),这就是——绿遍山原。 出示:绿遍山原 【教学反思】对古诗教学而言,“披文入情”必须创设情境,以“意象”为中介想象意境。另外,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那么多的绿色,从哪个字感受出来的? 你们看,这一个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用词之巧妙、准确。 (2)教师引读 课件出示: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教学反思】品味重点字词,体会作者用词之巧妙、准确。 2.品读第二句 (1)想象画面 同学们,再想象一下,此时,天空白亮白亮的,河里的水被映得白亮白亮的,稻田里的水也被映得(白亮白亮的)。这就是——白满川。 出示:白满川 渲染:引读。(出示:“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指导朗读——子规声里雨如烟。 同学们,想象一下烟什么样? 你来读读这一句。 出示:子规声里雨如烟 范读“子规声里雨如烟”,读得要轻一些。 指名读。 男女生读。 齐读。 3.教师引读 同学们,你们听过杜鹃鸟的叫声吗? (播放杜鹃鸟叫声。) 在这悦耳的鸟叫声中,谁来读读这一句?指名读。 齐读。 教师引读:(出示: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教学反思】在学生结合画面及已有学习经验读懂诗句意思之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仿佛走进恬静优美的田园乡村,去亲身感受。 (二)品读第三、四句 过渡: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感到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读读后两句诗。 1.品读人勤 (1)看图感悟 同学们,你们看(出示图片)清晨农民要担着箩筐去桑园采摘新鲜的桑叶,采叶回家要把它们擦干净,再一片一片放在蚕筐上,每天至少四次的喂养,清早、中午、下午、半夜,家家养蚕,户户忙蚕,忙完蚕桑的事,马上又要去地里插秧,农民们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养蚕插秧要做这么多工作,你们感受到什么? 【教学反思】教学中,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2)抓字品味 抓字 “才”“又”,体会农人的忙碌。 蚕桑、插田,插田、蚕桑,如此繁忙的两个场景,诗人竟用了非常传神的两个字就串联了起来,是哪两个字? 板书:才……又 2.引读:才了蚕桑又插田,这不恰好印证了这一句,(课件出示:乡村四月闲人少) 【教学反思】古诗的语言意蕴深长,是作者的匠心独运。品味古诗就要引领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深入思考,感受语言的美妙。 (三)想象画面,引读全诗 教师引读前两句,(出示: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教师引导后两句,(出示: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教师引导女生读前两句,(出示: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教师引导男生读后两句,(出示: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教师引导读全诗。(出示全诗。) 【教学反思】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才能与他们产生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反复诵读,体会乡村四月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五、课堂反馈,享受收获的喜悦 1.感悟表达 在诗人的笔下,乡村四月变得妙不可言。前两句诗作者描写了乡村四月的—— 后两句描写了—— 前两句赞颂了景—— 后两句赞美了人—— 板书:景美 人勤 【教学反思】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全诗 那能把诗印在心间吗?先自己背一背。 【教学反思】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学生对诗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美的滋养和熏陶。 3.默写全诗 还能把诗留在笔尖吗?请你试着在学习单上默写。(配乐) 【教学反思】熟读成诵,落实默写,体现扎实有效的教学。 4.反馈展示 谁愿意展示展示你的作品? 实物投影时,纠正生字“蚕”“桑”的书写。(蚕为天下虫,天的第一笔是横,不要写成撇。桑字的三个又,捺要变成点,木要托住上半部分。) 书写过程中教师提醒书写姿势。 【教学反思】新课标指出:对字词的学习应贯穿小学语文学习的始末,而且四年级学生应逐步培养自能识字的能力,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课外拓展,激发学习古诗兴趣 1.拓展学习 同学们,江南乡村的四季风光,总是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在翁卷的笔下,江南乡村是如此之美,如此之忙。那在杜甫眼中,江南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读读他的《绝句·迟日江山丽》。(出示古诗) 请你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试着自己理解古诗的意思。 2.全班汇报。 【教学反思】此环节强调能力的迁移,使学法不断的巩固强化古诗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阅读古诗的能力。 3.结语:拓展田园诗。 【教学反思】培养阅读古诗兴趣,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借注释 山原 川 景美 看插图 子规 雨 想画面 才……又 人勤 4.1.2教学活动Tags:乡村,四月,教案,板书,设计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