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各位老师推荐了:21 乡下人家名师教学设计2,如果需要更多资源服务,请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1、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 、通过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来感受乡下人家的诗情画意,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乡下人家》描写了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有“瓜藤攀架、鲜花笋芽、嬉戏鸡鸭……”等自然、和谐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针对四年级下学期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基础,设计时我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给予及时地点拨、引导和提升,使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3重点难点 评论重点: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导入初读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乡下人家。轻轻地,再读一遍。乡下人家就是,真好,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文字,去感受一番作家笔下乡下人家的生活吧。将课本打到100页,放声朗读课文,提醒大家,要注意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争取读通课文。明白了吗?读吧。 识字习词 认认真真地读完了最后一个字。真好,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生字,你会读了吗?到底会不会呢?咱们让事实来说话:谁来读一读? 饰 冠 捣 谐 读得字正腔圆,一起读。这里面有一个多音字,哪一个?冠,组个词,冠军。冠军就是第一名。念冠时,又是什么意思?比如,衣冠就是帽子,或是帽子一般的顶在上头的东西,比如树冠。明白了吗?真不错。 棚架 装饰 率领 觅食 捣衣 鸡冠花 大丽菊 和谐 催眠曲 谁敢挑战一下,读一读?读得有板有眼。谁有信心读得比他更好。真好,奖励你带着大伙儿念一遍。老师问问大家,这些词儿的意思,你们有没有不明白的?捣衣,提手旁(一起来看一看)懂了吗?棚架,用竹子,或者木头搭起来的有蓬的架子,上面放些干草,席子之类的。大丽菊,常见的很多很多类菊花的统称,全世界有3万多个品种,而且各种颜色的花都有,很漂亮。明白了吗?没问题了,我还有。率领这个词儿是什么意思?领就是率领,率呢?同学们请看,这个率字我国古代是这样写的,上边中间的这个玄字看上去像丝线,边上共有四点,表示丝线的头是散乱的,下边加了个十,十就是整数,就是整治这些乱丝的意思。那么引用过来就是统率、率领的意思,明白了吗?你看,咱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有意思吧。其实咱们汉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画,都是一个故事。我们得好好学哦。来,弄清了这些词语的意思之后,咱们再一起来读一读。 整体感知: 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大概意思读懂了吗?考考大家。 谁来说一说?真好, 老师跟大家一起配合来读一读好吗? 然后问:你发现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点拨:这篇文章还写到房前屋后,这是什么顺序?怪不得我们读起来很清晰,是不是? 品读语段: 乡下人家景物很多,到底有什么魅力让作者如此屈服,并写下这样的文字呢? 第一段,谁有信心读通这一段文字?别吹牛啊,要读好这一段文字可是很难的哦,磨刀不误砍柴工,你自个儿先练练。有把握了,我再让你读。练吧。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所以我请三个同学来读。 生读。 范读:这么美的文字,我也想来读一读。听了我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我的语气比较舒缓,我想象着自己就是作者,就站在瓜架下呢。你们也想象着自己就是作者,带着比较舒缓的语气读一读这一句。 谁带着感觉读这一句。嗯,真不错。你能不能从这句话中找到一组反义词?攀,爬。作者为什么这样用?这两个词能交换使用吗?看来作者在用词的时候真是很用心啊,咱们也用心地读读这一句。 轻轻地闭上眼睛,你感受到了什么?自由,可爱,等等。 抓词读句:我请同学来读第二句, 再读,突出一个个,长长,绿绿。 你还能读出什么感觉?比如瓜架上的瓜多还是少,藤长不长,叶绿不绿?再读读,真好 咱们一起读一读。 读出言语:第三句,谁来读?谁能读得比他更流畅。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对比,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对比着来写? 你的意思是石狮子和旗杆不美?其实不然,石狮子和旗杆是一种庄严肃穆的美。但在乡下人家这儿,和瓜架和长藤,和绿叶,不相配,是不是这个意思?显得更自然,更和谐。 作者喜欢吗?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原来这样对比着写更能够表达出作者对于门前这个瓜架的偏爱。是不是? 作者先写了瓜架,然后写了藤和叶,然后作了对比,最后这个可爱多了就是自然的感叹。你感受到了吗?这样的写法好不好? 刚才,我们分三个部分读出了作者对屋前瓜架的喜爱,下面我们跟着音乐把它们连起来读一读,配乐齐读。 再品第二段:这一段写了乡下人家门前屋后的迷人景色,都有哪些呢?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书,遇到不懂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咱们待会儿来交流。 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是什么意思? 独特在哪儿? 朴素、华丽很矛盾。 关注一个探字。描写的是鲜嫩的笋和那个绿绿的竹子。 师: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映像? 生:我觉得作者他用了拟人句,好像把这个笋和竹都写活了,读了之后就感觉它好像就在你面前。 师:一个拟人句,你从哪个词看到的? 生:我从“探出头来”这个词看到的。 师:真会读书,发现了作者写作的秘密。假如老师把这个句子换一换,“探出头来”,变成“长出来”,这样的表达,你们觉得怎么样啊?你说。 生:如果用“长出来”的话这个就显得,嗯,竹子就很单调。 师:你呢? 生:如果用“长出来”的话,竹子长出来就比较平淡了,整句话就比较平淡了。 师:这是一个拟人的写法,用得好哇!同学们,这一个探字,还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呢?探出头来的小竹笋,它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还想说什么? 一句话,作者把竹笋这种植物都给写活了,是吗?这样的写法好不好?我们能不能也学着他的方法来写一写。同学们,乡下人家的景物可不止这些了,比如,你能不能照着刚才第一段里写的瓜架那样,以及借助刚刚学得这种拟人的手法,写一写呢?来拿起笔。 师:同学们,乡下人家,屋檐瓜藤缠绕,屋前鲜花,屋后翠竹,更有菜园子里绿意葱葱,生机勃勃。这是一番多么迷人景象呀!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令人着迷的景物呢?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呢?我们留待下节课再来讨论。下课。
Tags:乡下,人家,名师,教学设计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