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2017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日期:2016-8-4 11:09 阅读:
  2017年中考复习开始,21世纪教育网提供最新2017年中考各科复习资料汇总,为了方便大家的大一轮复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包含最新考点内容,非常适合大家复习参考,欢迎进入查看!
  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21世纪教育网还推出了视频教学课程,对中考必考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与分析,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提高很有帮助,点击以下图片或链接直接进入观看!

课件预览

  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针对某一溶质而言,不是对所有溶质而言。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重点难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能区别浓溶液和稀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变.
  解析:
  1.有关概念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理解这两个概念必须注意如下两点:
  ①首先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的溶剂量.因为溶液饱和不饱和与温度有关,也与溶剂质量有关.例如,20℃时,31.6g硝酸钾溶解于100g水中得到饱和溶液.20℃时,31.6g硝酸钾溶解于110g水中则得到不饱和溶液;25℃时,31.6g硝酸钾溶解于100g水中也是不饱和溶液.所以讲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指明温度和溶剂质量.
  ②强调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例如,20℃时,31.6g硝酸钾溶解于100g水中得到氯化钠不饱和溶液.所以讲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一定要强调溶质.
  (2)浓溶液和稀溶液  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含溶质多的溶液是较浓溶液.含溶质少的溶液是较稀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特殊溶质Ca(OH)2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辨析
  溶液的浓和稀,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在两个不同角度来认识溶液的性质.溶液的浓稀,是指一定质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多少,多的则浓,少的则稀.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能否溶解溶质,能溶的为不饱和溶液,不能溶的为饱和溶液.例如,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所得溶液既是饱和溶液,又是较浓溶液,若将30g硝酸钾在此温度下溶解在100g水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但仍为较浓溶液.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0.00024gBaSO4,此时所得溶液显然很稀,但它却是饱和溶液,若取0.0002gBaSO4在此温度下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既是不饱和溶液,也是稀溶液.
  由此可见,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若同一温度下,同一种溶质溶解在同一种溶剂中,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高.
  【命题趋势分析】
  本节重点考查以下内容:
  ①有关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
  ②有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互相转化,常在选择题、填空题的题型里出现.
  ③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不饱和”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与区别,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
  核心知识
  【基础知识精讲】
  1.概念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这两个概念:
  (1)首先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的溶剂量.在某种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中,对某种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如室温下,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水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讲溶液饱和与否,首先要定下温度和溶剂量.
  (2)强调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如温度T时,某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但是也许还能继续溶解蔗糖,对于氯化钠来说溶液是饱和溶液,而对于蔗糖来说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综上所述,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只有指明“一定温度”、“一定的溶剂量”、“对某种溶质而言”才有意义.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
  一般规律: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特殊规律〔适用于Ca(OH)2〕: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物质X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物质Y
  B.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分析  A的说法不正确,该溶液不能再溶解X,但未溶解Y,对Y而言,该溶液是不饱和的,能继续溶解Y.B的说法不正确,如微溶于水的Ca(OH)2,在一定温度时其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C的说法不正确,易溶于水的物质如NaCl、KNO3等,其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但是浓溶液.D的说法正确,改变温度、改变溶剂或溶质的质量,可以使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
  例2  在30℃时,某试管中盛有一定量的硝酸钾溶液,怎样用实验方法证明它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分析  一定温度、一定质量的溶液,是否饱和应看它能否继续溶解该溶质.
  答案  取少许硝酸钾固体加入该溶液中,观察硝酸钾是否溶解,若溶解,则原溶液是该条件下的不饱和溶液;若不溶解,则原溶液是该条件的饱和溶液.
  例3  饱和溶液是指(    )
  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解析  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是:①一定温度;②一定量溶剂.改变两条件其中之一,饱和溶液将发生变化.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的温度下”和“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例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确定某一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只要看溶液里是否有溶质即可
  B.饱和溶液就是浓溶液
  C.KNO3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D.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着转化关系
  解析  对于硝酸钾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下列关系: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例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继续溶解任何溶质
  B.所有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降低温度来达到饱和状态
  C.对将要成为饱和状态的溶液,只要蒸发溶剂一定能成为饱和溶液
  D.当某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的浓度不一定减小
  解析  选项A是没有抓住饱和溶液的关键词:“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该溶质若改变温度,在20℃时的NaCl饱和溶液升温至80℃,就能继续溶解NaCl;在同一温度下,饱和NaCl溶液还是可以继续溶解蔗糖等其他溶质的.
  选项B对于大多数溶质而言,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降低温度来达到饱和状态,但有某些溶解性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如Ca(OH)2温度降低了,原来是饱和状态的反而成为不饱和状态了.
  选项C的错误是忽视了温度的变化,如20℃的KNO3溶液,即使是饱和的,但蒸发少量溶剂后保持一定的温度(如80℃)时,可能会成为不饱和溶液了.
  选项D中,不仅注意到了溶质量的减少,同时也意识到了析出晶体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若是通过蒸发溶剂而析出晶体的,剩余溶液的浓度就与前者相同了.
  【课本难题解答】
  例:下列说法是不是正确?为什么?
  (1)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在同一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3)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是饱和的,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到100℃时,该溶液也一定是饱和的.
  解析:(1)不正确,溶液的浓、稀与一定量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有关,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一定条件下溶液里溶解物质的限度有关,最大限度时为饱和溶液.这是从不同角度描述溶液性质的两组不同概念.
  (2)正确.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已达到最大限度.不饱和溶液中,溶解的溶质没有达到最大限度,所以溶液要稀一些.
  (3)不正确,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改变会导致溶质的溶解度改变.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多数溶质的溶解度增大,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气体溶质和个别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小者除外)
Tags:饱和溶液,2017,中考,化学,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