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的校长,为了培养学生的德行,坚持10年为学生跪下洗脚。这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可现实中确实存在:据中新网11月10日报道,为践行“谦卑与服侍”的办学理念,香港屯门马锦明慈善基金马可宾纪念中学坚持为毕业生举办“洗脚礼”,由校长亲自跪着为两名毕业生代表洗脚至今已有10年。 报道称,马可宾中学创校以来,每年均会为毕业生举办毕业叙餐,校董、教师、家长和全体毕业生都会出席,席间学生分享校园生活故事,校长还会跪下为两名学生代表洗脚。对此,学校的解释是,洗脚的传统是效法耶稣为门徒洗脚的圣经故事,让学生看见职位高高在上的校长都愿意做别人眼中低微的事,期望学生学习做“仆人领袖”,“领袖不是对别人指指点点、受人服侍,而是要做仆人,要服侍人”。 一种行为能坚持10年,其身教重于言教的意义已不言而喻。当学生们目睹自己的校长,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像父母亲一样为自己解鞋带、除鞋、脱袜、洗脚、抹脚、穿袜、穿鞋后,他们的内心深处会涌起怎样的一种情感?而这种情感又会带来他们对学校办学理念怎样的一种认同?或者,当孩子的父母看到这样的场景,会对学校产生怎样的一种信任和感激?在当下一些学校家校关系动辄剑拔弩张的今天,又会带来怎样的启发? 当年,季羡林先生在北大校园为新生看管行李,这段佳话令人感念至今。其实,教育就在你我身边,每时每刻,关键就在身体力行。也许在外界看来,让校长为学生洗脚,是很难的一件事,可在香港这所学校看来却是自然。不仅如此,为了让学生知道学校重视校园内每个人,培育学生对身边每一个人都心存尊重和敬爱的意识,每年的复活节,学校还会组织校长们为辛苦的工友们洗脚。在学校这种文化的潜移默化之下,不少学生都受感动,自觉建立起“刷鞋”文化。可见,无论多好的办学理念,如果只是挂在墙上或喊在嘴上,做给别人看、喊给别人听,最终只能是空谈。如此这般,还动辄把校风不振归咎于外部大环境和制度因素,又有多少说服力呢? 校长为学生洗脚看似是一件小事,其背后却是“为学生服务”的教育本质。都说当下的师生关系难处,难就难在学生们太娇气、自我意识太强。可常常忘记,学校的功能就是教育引导他们,能否引导成功,根本之途还在于教育者们能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走到学生中去,倾听他们的声音,为他们的身心发展服务。即便在心态上不能把自己当做学生的仆人,也至少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家校关系、师生关系还会那么紧张吗? 校长为学生洗脚的最大启示还在于:教育是一份理想家的事业,更是一份实践家的职业。时代呼唤教育家办学,教育家绝不会产生于夸夸其谈中,而是产生于既胸怀教育理想,又谦卑务实,甘愿从为学生洗脚这类小事做起的校长、教师中。 Tags:时评,坚持,10年,学生,洗脚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