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教师培训如何既“可爱”又专业

日期:2013-10-21 10:21 阅读:
    当人们只注重“可爱”的表象而不是本质时,就有可能和“专业”相冲突;同样,当一味追求“专业”,而不是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目标与手段相统一地演绎培训的“专业性”,自然会降低“亲和力”。只有统筹兼顾,才能确保培训既有高质量又能受欢迎。
  教师培训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环节,目前已成为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然而,教师培训领域存在的两种偏向,抑制了其成效和质量:一是把教师培训当作学历教育的延伸或叠加,唯学历至上,把学历教育的课程体系经过压缩搬到教师培训课堂中,让参训教师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接受,缺乏培训的亲和力;二是将教师培训当作技能教育的提示或简介,唯效用至上,培训过程变成了集中大备课,培训视野不宽、高度不够、基础不扎实,难以让教师心领神会、举一反三,缺乏培训的专业性。这两种偏向都是由对教育培训的误解而导致的,不利于教师培训工作的健康开展。
  接地气,做“可爱”的培训
  让培训具有亲和力,无疑抓住了教师培训创新的核心价值和教师教育转型的关键。“可爱”的培训实质是培训令人感兴趣、让人很愉悦、使人很受益,也就是说,教师对培训目标、内容、组织、方式、环节、效果等感到满意。
  要想让培训具有亲和力,就要对培训体制和项目设计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一反以往不着边际、不顾感受、不接地气的培训模式,在诸多环节进行创新。譬如,福建教育学院近年来大力推进培训创新,在培训项目设计上更多针对学员存在的“软肋”和不足,让培训既有挑战性又有收益性。在培训内容安排上,立足于寻找与发现教师日常教学存在的问题,引领教师通过学习正确地认识、解决问题;在培训方式探索上,发挥参训学员的主体作用,激发学员的兴趣;在培训目标建构上,追求传播新理念、探究新问题、传授新教法、提升新技能;在授课方式改革上,扭转了以往“一言堂”、“大而空”、“满堂灌”的课堂授课方式,积极探索使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案例式、情景式等发挥学员自主参与、师生充分交流的方式;在培训形式创新上,引进了学员体验式培训、导师辅导式培训、论坛式培训、同伴答疑与展示式培训,以及自主研究与个性创意式培训等模式,使学员在培训中不得不全力以赴,听讲中不得不全神贯注,思考中不得不聚精会神,从而提高培训的实际成效。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情感渗入往往是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润滑剂,情感式培训更是教师教育不可或缺的“心灵鸡汤”。因此,培训教师有高尚的人格,学员感到可亲近、可尊敬;培训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学员感到可敬佩、可仰望;教师与学员之间建立真诚友谊的纽带,学员可追忆、可联系。这样,教师培训才能真正走入学员内心深处,学员才会感到培训“可爱”。
  潜下心,做专业的培训
  只有专业的培训,才能在培训的模式设计、环节管理、教学安排、实践导向等方面做到举止有范、收放自如、品鉴有味。
  什么是专业的培训?第一,要有专门的机构。目前,国内一些地方的教师教育处于“散”、“乱”、“差”状态,最突出的原因是培训机构不规范甚至不健全,有不少培训部门和单位打着教师培训旗号,实为营利创收,尽量压低成本,培训项目的展开往往是飘忽不定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第二,要有专家型的师资。培训师不同于一般教师,面对水平参差不齐、心态迥然不同、期望高低不等的学员,培训师不能“讲大课、掉书包、支虚招”,而应凝集要点、精讲理念、教会技能、纠正偏误,这就需要既是科班出身又有实践经验,既有广阔视野又有实际对策,既有理论成就又有实用技能的培训师担纲指导。第三,要有专业的运作与管理教师。培训课堂台上台下的相知、相识程度较高,容易开展互动,要求教师有较高的驾驭能力和控场水平;同时,学员对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期望值较高,必然要求有序的组织和合理的流程。第四,要有专注的研训。教师培训往往面临课时短、教材缺、资讯少等瓶颈的约束,培训主办方和培训师要潜下心来、放下身段对培训的知识进行研究、对理念进行梳理、对技能进行更新,从而展示培训的实力。认为“培训无科研”,是对培训事业的极大误解。
  要做到专业的培训,需要从硬件和软件等方面加强建设,与时俱进,持续优化。前几年,国内掀起一股教育系统整合之风,大部分省级教育学院被合并转型甚至撤消,直接后果是多年形成的教师教育硬件设施丧失殆尽,许多专业培训师转行待业,且连带引起市级、县级教师进修院校的削弱甚至撤并,给教师教育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谓“师范教育终结论”、“师范学校转轨论”、“师范专业转型论”,都与对中国国情和教育现状的模糊认识有关,都是对中国义务教育不均衡及师资水平的区域差异性、城乡差异性、校际差异性的漠视。不能让教师培训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不能让专业的培训机构推出非专业的培训,也不能让非专业的皮包公司承揽专业的培训。
  还须强调,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促进培训的专业性成长。目前最大的争议是关于培训的市场改革取向,即市场化运作能否优化培训资源配置的问题。无疑,市场化可以使培训节省成本、增加收益,也将使培训各环节的信息更加透明,推进培训分工的细化和培训队伍的职业化。然而,这种市场化运作也伴随着过度竞争、无序竞争的弊端,至少在短期内难以通过市场的纠错力量来获得培训市场供求双方的趋向均衡。也正因为如此,职业化的培训师、专业化的课程、品质化的培训机构——这些超越成本与收益博弈的专业化因子,都难以在急功近利的短期市场均衡格局中得以实现,这方面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情理交融,将亲和力和专业性结合起来
  现今国内的教师培训,已形成了教师学历教育院校与非学历教育机构争锋竞力的格局,彼此交流合作不多,优势互补性较差。当务之急是打破籓篱,促进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合作,鼓励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机构之间优势互补,为教师培训“道”与“技”的结合创造条件。
  专业性和亲和力在严格意义上是不同的价值取向,“专业”的培训若处理不好会和“可爱”的培训相冲突。尤其当人们只注重“可爱”的表象而不是本质时,就有可能和“专业”培训的要求相冲突;同样,当一味追求“专业”,而不是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目标与手段相统一地演绎培训的“专业性”,自然会降低培训的“亲和力”。“专业性”与“亲和力”两个考量指标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只有统筹兼顾,才能确保培训既有高质量又能受欢迎。
  为此,需要厘清下列几方面的关系,使培训很好地把握“专业性”和“亲和力”的相互依存关系,不至于因为执其一端而剑走偏锋,出现偏差。譬如,福建教育学院着力解决好导师式培训和交流式培训的矛盾,既重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又努力发挥学员同伴互助式交流的积极作用,不因确认导师培训的“专业性”而否认学员交流的“亲和力”;处理好应知式培训和提高性培训之间的矛盾,不因片面迎合学员对提高性培训的喜爱而放弃起基础作用的应知性培训;解决好任务式培训和师本性培训的矛盾,不因任务式培训的集中、有效而放弃校本培训的因地制宜;处理好模式化培训和多元性培训的矛盾,不因固守某种模式的“专业性”而放弃多元培训的“亲和力”;解决好本土化培训和外援性培训的矛盾,拥有广阔的教育视野;解决好知识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的矛盾,不把知识与技能对立起来,做到知识出技能,技能反映知识,不因追求教学技巧而让教师放弃读原著、做科研,也不因注重知识的体系性而忽略教学技能的应用性;解决好观察式培训和内省性培训的矛盾,不因更多地使用观察听课式培训而贬低内省反思式培训的作用;解决好精细化培训和效益性培训的矛盾,兼顾精致性与适用性;解决好高端化培训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做到资源优化配置。
  坚持科学发展,做到统筹兼顾,不偏废一端,让教师培训既专业又可爱,才能满足培训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办教师满意的培训。
Tags:教师培训,如何,可爱,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