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汇总 1、毫米、分米的认识: (1)会用厘米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并在实际测量中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2)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1毫米和1分米大约有多长,会用毫米和分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估计。 (3)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会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4)能完成有关的计算和应用,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千米的认识: (1)了解"千米"是比"米"大很多的长度单位,知道1千米大约有多长,并初步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吨的认识: (1)了解"吨"是比"千克"大很多的质量单位,知道1吨大约有多重,了解质量单位"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吨、千克、克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能估计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加法: (1)能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 (3)能熟练完成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4)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逐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 2、减法: (1)能从实际的情境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能根据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估算的过程,并逐步学会合理、恰当的估算,能用估算的结果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 (4)能熟练完成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加减法的验算: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减法验算方法的数学依据和意义,并熟练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加减法进行验算,并逐步养成对自己的计算进行验算的好习惯。 第三单元:四边形 1、四边形: (1)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利用特征辨别哪些图形是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平行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 (3)渗透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3、周长: (1)结合具体实物和图形理解并准确掌握周长的概念,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给定图形的周长。 (2)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能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 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熟练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5、估计: (1)在准确掌握长度单位的前提下,能合理、恰当的估测某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包括周长)。 (2)能利用估测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例1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除法的含义,并回顾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例2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3)能口算或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3、例3 (1)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并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对许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观察、分析过程,探索并掌握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3)能利用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直接判断有余数除法计算的正确性。 4、例4 (1)能灵活利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多"、"至少"等词语的含义,并学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时、分、秒 1、秒的认识: (1)认识秒针,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知道: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能够准确读写出钟面上的时刻,能熟练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 (3)体验1秒钟和1分钟分别有多长,逐步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时间的计算: (1)能利用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正确完成相关比较、换算和计算。 (2)能解决生活中的关于时间计算的实际问题,体会时刻和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实践活动(一):填一填、说一说 1、学会从不同的渠道、利用不同的方法搜集有用的数学信息。 2、在具体活动中学会记录、学会交流、学会倾听。 3、利用活动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遵守时间、珍惜时间,早睡早起等)。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口算乘法: (1)能从具体情境中搜集有用的数学信息,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熟练、正确的进行计算。 (3)能完成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笔算乘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感知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并理解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算法(包括不进位的、一次进位的、连续进位的、有一个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并能用估算结果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4)在正确掌握运算顺序的前提下,能正确完成包含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混合运算。 (5)能解决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在探索规律的习题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初步认识: (1)在主题图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数学符号的优越性,理解分数的意义。 (3)结合具体操作,理解并掌握几分之一的含义、写法和读法,并能完成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整体1必须相同)。 (4)结合具体操作,理解并掌握几分之几的含义、写法和读法,并能完成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整体1必须相同)。 (4)知道什么样的数是分数,能指出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2、分数的简单计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利用图示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能熟练、正确的计算。 (2)理解并掌握和是1或被减数是1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能熟练、正确的计算。 (3)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性。 第八单元:可能性 1、通过具体活动,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意义,能根据生活经验对一些事物作出恰当的判断,并能用相关词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3、利用活动让学生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根据生活经验和试验经验正确判断简单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包括最大、最小)。 3、利用试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精神,利用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1、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掌握最简单的排列和组合的一些基本方法(图解、连线、列表、计算等),并能解决比较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实践活动(二):掷一掷 1、在掷色子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可能性的种类是如何确定的,可能性的大小是怎样判断的。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严谨的探究精神。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汇总 1、毫米、分米的认识: (1)会用厘米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并在实际测量中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2)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1毫米和1分米大约有多长,会用毫米和分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估计。 (3)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会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4)能完成有关的计算和应用,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千米的认识: (1)了解"千米"是比"米"大很多的长度单位,知道1千米大约有多长,并初步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吨的认识: (1)了解"吨"是比"千克"大很多的质量单位,知道1吨大约有多重,了解质量单位"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吨、千克、克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能估计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加法: (1)能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 (3)能熟练完成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4)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逐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 2、减法: (1)能从实际的情境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能根据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估算的过程,并逐步学会合理、恰当的估算,能用估算的结果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 (4)能熟练完成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加减法的验算: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减法验算方法的数学依据和意义,并熟练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加减法进行验算,并逐步养成对自己的计算进行验算的好习惯。 第三单元:四边形 1、四边形: (1)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利用特征辨别哪些图形是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平行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 (3)渗透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3、周长: (1)结合具体实物和图形理解并准确掌握周长的概念,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给定图形的周长。 (2)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能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 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熟练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5、估计: (1)在准确掌握长度单位的前提下,能合理、恰当的估测某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包括周长)。 (2)能利用估测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例1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除法的含义,并回顾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例2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3)能口算或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3、例3 (1)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并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对许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观察、分析过程,探索并掌握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3)能利用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直接判断有余数除法计算的正确性。 4、例4 (1)能灵活利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多"、"至少"等词语的含义,并学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时、分、秒 1、秒的认识: (1)认识秒针,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知道: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能够准确读写出钟面上的时刻,能熟练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 (3)体验1秒钟和1分钟分别有多长,逐步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时间的计算: (1)能利用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正确完成相关比较、换算和计算。 (2)能解决生活中的关于时间计算的实际问题,体会时刻和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实践活动(一):填一填、说一说 1、学会从不同的渠道、利用不同的方法搜集有用的数学信息。 2、在具体活动中学会记录、学会交流、学会倾听。 3、利用活动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遵守时间、珍惜时间,早睡早起等)。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口算乘法: (1)能从具体情境中搜集有用的数学信息,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熟练、正确的进行计算。 (3)能完成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笔算乘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感知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并理解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算法(包括不进位的、一次进位的、连续进位的、有一个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并能用估算结果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4)在正确掌握运算顺序的前提下,能正确完成包含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混合运算。 (5)能解决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在探索规律的习题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初步认识: (1)在主题图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数学符号的优越性,理解分数的意义。 (3)结合具体操作,理解并掌握几分之一的含义、写法和读法,并能完成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整体1必须相同)。 (4)结合具体操作,理解并掌握几分之几的含义、写法和读法,并能完成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整体1必须相同)。 (4)知道什么样的数是分数,能指出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2、分数的简单计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利用图示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能熟练、正确的计算。 (2)理解并掌握和是1或被减数是1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能熟练、正确的计算。 (3)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性。 第八单元:可能性 1、通过具体活动,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意义,能根据生活经验对一些事物作出恰当的判断,并能用相关词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3、利用活动让学生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根据生活经验和试验经验正确判断简单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包括最大、最小)。 3、利用试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精神,利用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1、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掌握最简单的排列和组合的一些基本方法(图解、连线、列表、计算等),并能解决比较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实践活动(二):掷一掷 1、在掷色子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可能性的种类是如何确定的,可能性的大小是怎样判断的。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严谨的探究精神。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Tags: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重要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