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什么教法最为普及?应该说是“灌注式”。“灌注式”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老师满堂灌,学生跟着老师转;老师讲的面面俱到,学生记的细致全面;学生是观众,老师是导演;学生完成作业,老师统一答案。从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凯洛夫发明“五环节”教学,到今天多数学校、多数教师依然普遍钟情满堂灌,“灌注式”的生命力不可谓不强,“灌注式”的市场不可谓不广。原因何在? 从现象上说,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这种方法有利于知识的积累,有行之有效的一面。这就为“灌注式”教学披上了一件“合理”的外衣,抹上了一层迷人的光圈,掩盖了它与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与创造性人才培养背道而驰的实质。 从教师角度说,这种方法实行多年,驾轻就熟,虽然效率不高,但是稳稳当当,既保险又省事。在一些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匠气”十足的教师那里,说起来“臭”,用起来“香”。 从教育对象说,不少学生已经适应了长期采用的“灌注式”方法,对一些问题,自主合作探究所得心里没底,从老师口中得到答案才心中释然。甚至还有部分同学把不“灌”满堂的老师等同于不负责任、取巧偷懒,形成一种既期望教学改革又不愿改变现状的矛盾局面。 这就必然导致“灌注式”方法的长期和普遍存在,其直接后果是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教学效率低下,创造性和生命激情被窒息,远离了时代的需要,违背了教育的本质。 我认为,课堂教学的满堂灌现象不单是方法问题,除观念层面外,主要是模式问题;激活课堂必须从观念开始,从模式开始。 首先,要不断更新观念。观念更新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观发展观。要从人的发展、社会需要的角度敢于摒弃旧的,创造或接受新的;要把教师职业当做实现人生价值、报效国家社会的岗位,而不能仅仅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 第二,激活课堂要从模式开始。广大教师在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上是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的,实践中有不少好的做法,理论上也有不少好的成果,可惜,这些教研成果教学理论能够被一般教师吸收、变成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却太少太少了。这里也存在一个科研成果的转化问题,成果与利用的不成比例造成了经验和智慧的极大浪费,这就需要教师以及管理者强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学习吸纳教育理论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坚持不懈;二是有必要在一定范围内大力推行有利于改变“灌注式”教法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杜郎口“336”模式、昌乐二中“127”模式已有风起云涌之势,给沉闷乏味的课堂迎面吹来了一股新风,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形成了巨大冲击。这样一股迎面新风必将成为我国教育史上的华彩乐章。邹城二中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名气不大,但是扎实深入,高效又管考,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我校从2009年开始推行“一案三段六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几年以来经过学习借鉴、典型引路、全面推开几个阶段的有效探索,课堂激活了、容量增大了,教师理念变新了、水平提高了,学生积极性高涨了、自信心增强了。在探索过程中,我们这样的县级普通高中也涌现出一批省市级教学名师,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近年高考,不光越来越多的学生进了“211”、“985”,也有人进了清华大学。邹城二中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在一个学校以致更大范围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切实可行的;大面积激活课堂,不应该只是着眼于教学方法和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层面,而应该着力于模式的建构,包括面向各个学科的一级模式,面向单一学科的二级模式,面向学科内部课型的三级模式。 第三,要切实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领导者的角度说,既要给教师提高素质、发挥创造性提供优越的外部条件,又要给压力、加担子、指路子,完善竞争机制。从教师自身的角度说,要从发展的角度、对比的角度正确认识完善自己,进而弥补差距,努力创造,努力提高。 Tags:激活,课堂,模式,建构,开始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