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石壕吏》教学设计

日期:2012-8-27 20:35 阅读:

《石壕吏》教学设计

 

徐传贺       

 

课程分析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教材分析:“诗圣”杜甫的诗号称“诗史”。《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也是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篇。学习《石壕吏》有助于学生体会以上特点。但理解《石壕吏》的思想内容即诗歌反映的社会现实较易,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就较难,尤其是这种感情并未直接点明,而又很复杂时更是如此。品味诗作的艺术手法和精美语言就更是难上之难了。

教学目标:在反复诵读中并结合诗作的背景领会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真切感受战争带给百姓的身与心的双重打击,以及带来的人性的扭曲与泯灭。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熟读诗作,提出疑问;教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有关战争的诗句导入,为深入理解诗作奠定基础。

多媒体显示:

A: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B: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C: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师做点评:这四句诗都提到了战争,都对战争表示出极大的热情。甚至是一种向往。可是,当战争一旦显现出它残酷的一面时,诗人们又是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战争的呢?出示《石壕吏》课题。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自
由朗读诗歌。说说哪些诗句深深地震颤着你,你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怎样的情感?师指导诵读。

2.把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带到诗句中去齐读《石壕吏》。          

3.诗中的两个人物形象一定在你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你眼前浮现出一个怎样的官吏?读出一个怎样的老妇?

4指导朗读(读出官吏的残暴、愤怒……读出老妇人的哀伤、凄苦……)

5“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位年迈的妇人哭诉的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呢?用心默读课文,抓住关键的字词,你读出老妇心中埋藏着的是一种怎样的痛?口中哭诉的是一种怎样的苦呢?

用心默读,自主批注。

6交流,并结合朗读指导,多媒体出示:

①“丧子切肤之痛”。——面对老妇悲痛欲绝的哭诉,官吏心动了吗?心酸了吗? 

②“饥寒交迫之苦”。——面对这样一位衣不蔽身的老妇悲惨遭遇,官吏心寒了吗?心碎了吗?

③“征途行军之恶”。——试想这样一位年迈的老人,在家中原本应该……

④ 引读:原本应该子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但此时的她却遭受——“丧子切肤之痛”!

原本应该和家人团聚,颐养天年,但此时的她却承受着——“饥寒交迫之苦”!

原本应该和家人过着安详平静的生活,但年迈的她即将踏上漫漫征途,独自品尝——“征途行军之恶”!

三、深入理解诗人复杂而矛盾的思想感情:
  全班再次齐读诗歌的主体部分:
  1、老妇在差吏的威逼下,最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2、多媒体出示:诗人对老妇的无奈之举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为什么眼看着官吏的粗暴行径而始终保持着沉默?

在讨论基础上师多媒体出示:诗人经历这件事、写这首诗时,他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也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通过此诗反映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并为此而深感悲痛,对老妪一家寄寓了无比的同情,这样的惨烈战争一天也不要进行下去了。可是诗人对官差的捉人未予以直接揭露,对老妪被迫自请应役采取默认态度,这又说明诗人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并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样社会才能早日安定下来,人民的痛苦才可以早日结束。(在感情上和理智上不一样)

四、课堂小结:
  忧国忧民是杜甫一生的坚守与追求:他有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控诉,也有过“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的孤独;有过“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感慨,更有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愿。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宁肯受冻而死,也要心忧天下,顾念苍生。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这就是杜甫,一代伟人的风范!
  五、布置作业:
  1、基础题:背诵并默写全文。
  2、拓展题:搜集古诗中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的名句。
  3、创新题:续写石壕村老妇一家人今后的命运。
  教后反思:
  整堂课的设计贯彻由浅入深的原则,由感性朗读到品味语言,再到情感主题,环环相扣,力求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律。布置作业注意了分层设计,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
  当然,这堂课也有明显的不足,主要是对基础知识,即文言字词的教学重视不够。另外,由于自身能力水平有限,这节课没有完全上出我预期的效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太和县斤沟中学)

 

Tags:石壕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