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读书心得体会

日期:2012-2-18 17:42 阅读: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小学数学)读书笔记

                                          宝顶实验学校   龚流刚  

最近读《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小学数学)(主编:许月良   世界知识出版社)一书,对上篇的主题四:课堂情感交流技能感触颇深,现在就此谈谈我的所学。  

书中讲到:“如果我们把一堂课比作一部作品的话,那么一堂成功的课也必然倾注了教师的情感。”心-理意义上的教学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和融合,积极的心态是潜能永恒的开拓者和催化剂,而教育的理想就是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幸福的人。可见,教师如何实现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是教育能否奏效的关键。是啊,经过我自己在学生时代的感受与多年的教育教学中发现,教师的喜怒哀乐的七情六欲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感等方面。就在前几天,我还饱含深情的对学生说:“我们要快乐的学习,不要痛苦地学习;要把学习过程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这是一种学习的境界,要好好培养培养,有了这种境界,没有学不好的学习。”许多学生在听后产生了共鸣。    

     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概而言之,有以下几种:(1)感染功能。教师“以情动人”,师生“情感共鸣”就是典型的表现形式。(2)动力功能。即教师的情感具有发动维持和推动自身施教活动的功能。(3)信号功能。即教师的情感通过表情外显具有教学信息传递的作用。作为“非语言行为”,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时尤为重要。(4)定向功能。教师的“情感投资”一旦使学生“动之以情”,就会成为他们努力达到目标的积极力量。(5)迁移功能。即教师情感具有激活学生情感的功能,“爱屋及乌”是情感引起的“情之交融”。但是要注意情感交流的基本原则,一是热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二是专注,教师自始至终给学生一种专心致志的感觉。三是真诚,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所记叙的蔡老师那“轻轻地放在石板上”的教鞭。打是假,爱是真。

情感交流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数学是一门美感很强的学科。华罗庚说过:“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作为教师就应该像艺术家一样,拉开教学情感的序幕,创设出让学生感兴趣的心理环境。(二)以情化动,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融洽师生关系,诱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教师乐教促进学生乐学。(四)参与实践,体验学生的学习情感。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情感调控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的比一比,分一分,画一画,填一填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维i,能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拉近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增强学习的真实感。(五)以疑激疑,促进学生的学习情感。亚里士多德:“思维是从疑问到惊奇开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每个学生都会质疑,要给学生展示有得有疑的机会。(六)以情促练,提升学生的学习情感。1、练习设计中恰当地创设竞争氛围。2、练习设计体现层次性。3、创设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因此,作为教师要加强情感教育的渗透来创造良好的课堂情感气氛,以达到教师愿教、爱教、乐教、会教、善教,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会学、善学的理想境界,获取数学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

 

Tags:读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