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甘肃省教育科研重点课题“高中文化课‘优秀生’与‘后进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比研究”就10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发现,当前中学生学习压力排在第一位,情绪不稳定、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焦虑、强迫症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通过对积极情绪的研究,笔者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能够较为快速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能力和成绩,尽可能减轻学生背负的沉重压力。 〔论文关键词〕积极情绪;心理健康教育;价值与实现 一、积极情绪的定义 虽然人们经常使用积极情绪这个词语,但关于积极情绪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看法。Russell认为“积极情绪其实很简单,就是当事情进展得很顺利时,你想微笑时产生的那种美好的感受”(1999)。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因为意外得到的奖赏或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时产生的感受(Lazarus,1991)。孟昭兰认为积极情绪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 虽然没有形成统一定义,但所有看法均有一个共同点,即认为积极情绪会引发愉悦感受。但也有相关学者提出质疑,如果个体因为偷窃得手,心理层面也会产生愉悦感受,难道这也属于积极情绪?于是有研究者认为,只有符合道德评价标准的心理愉悦感受才能被认为是积极情绪。显然偷窃行为从道德角度来说是不正确的,那么相应带来的情绪就不能称为积极情绪。因此笔者认为,积极情绪就是由积极行为产生的良好感觉。 二、积极情绪的功能 在积极情绪研究领域中最有影响的是积极情绪的“拓展—构建”功能(简称扩建功能)。我国积极心理学专家任俊指出,积极情绪的扩建功能主要体现在生理、认知领域、人际关系、积极品质四个方面。笔者认为在高中教育教学中,积极情绪的功能主要如下。 1.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和认知能力 积极情绪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哈洛克曾用实验证明:学生由于受到表扬而引起的喜悦、快乐、得意等积极情绪,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另外,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学生能否高效学习,不仅与课堂教学模式、学习习惯等有关,还与积极情绪体验有关,因为积极情绪可以扩张视觉注意的范围和思维的多面性和深刻性。当个体处于积极情绪状态时,视觉皮层能处理更多信息,而处于消极情绪时则会出现短视行为,从而影响认知。近来有更多的相关研究证实了积极情绪的这种功能,例如米利等人(2006)研究发现,当被试处于较高的感恩、宽恕等积极心理状态时,他们的认知执行功能水平也比较高,如目标定位水平、自觉行为水平等。不仅如此,积极情绪还能有效组织人的认知活动,使其范围更广、流畅度更高、灵活性更强。希尔(2004)等人的研究证明,处于积极情绪中的个体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面临的任务,从而保证在特定任务情境中能作出最有效的反应。 2.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以及积极人格的培养 积极情绪体验可以缓解心理压力,提高人们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助于个体的生理健康。通过实验发现,积极情绪可以提高人们对感冒等疾病的抵抗力,从生理学上证明了积极情绪能够帮助个体从消极刺激影响中恢复,促进个体从偏态回归常态。最近也有研究发现,当个体看到自己喜欢的人时(即个体的积极情绪被诱发),个体的皮肤电水平、心率、儿茶酚胺的血清水平和淋巴细胞中T细胞和NK细胞在周围血液中的比例都会出现显著增加,有助于个体的生理健康。 积极人格的培养是一个行为过程,也是一个心理过程。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情绪体验更容易和个体的先天气质特点发生内化,从而形成个体特有的积极人格。所以,积极心理学把促进个体积极情绪体验作为培养个体积极人格的最主要途径。任俊教授指出,那些沉浸在积极情绪中的个体,其乐观主义、宁静(一种高级的幸福感)、自我复原能力等和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的品质都会有一定的增加。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者(Cohen,2009)发现,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体验到积极情绪的个体,其心理复原力更高,生活满意度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提高。 3.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 提升主观幸福感 高中学生最大的负性生活事件是带来升学压力的高考。高考就像是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个学生的头上,造成无形压力,而缓解这种压力的最好办法是积极的学习体验。 学习体验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体验不到积极情感,久而久之必然厌倦学习,成绩下滑,主观幸福感也就会降低。另外,积极情绪体验对融洽师生关系很有帮助,研究表明,个体情绪积极时,不仅对陌生人表现得亲切和蔼,同时也增加了熟人的信任感,从而使双方在行为上或思想上逐渐接近,同一性也就增强了。 三、积极情绪的诱发策略 1.师生关系中积极情绪的诱发策略 (1)营造积极氛围策略 积极情绪研究发现,人们在与亲朋好友(自己喜欢的人)相聚时,和谐的气氛能使个体产生积极情绪体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创设积极氛围的主要途径。教师是学生的良师也是益友,不要把自己当成权威领导。只有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和他(她)是民主平等的,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自然产生。课堂上教师应该教态亲切自然、面带微笑,语言精炼幽默,语调抑扬顿挫。整堂课给学生的感觉应该是积极、活跃、融洽而又令人难忘的。在这种氛围里学习的学生、讲课的教师都会感到是一种享受。 (2)真心交互策略 尊重、关心、关爱学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融洽师生关系,同时促使个体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取得进步、走向成功。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帮助学生,为学生好,而不是刻意做给学生看。具体细节表现为:课堂提问时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提问面要铺开,各个层次的学生尽可能都顾及到,每节课至少要随机提问三分之一的学生,连续三节课内每个学生都要提问到;问题要量身定做,结合学情课前设计好;对每个学生而言,教师给出的问题都是跳一跳够得着的;同时课前要对课堂上学生可能会临时提出的问题有所准备。不能局限于经常性地提问某几个好学生,一味表扬,这样不仅打击了其余学生,对那几个学生的帮助也不大;教师要多用“请”字,对于提问回答不出来的学生可以增加提示,实在回答不出来,仍然要微笑着请其坐下思考,过段时间后尽可能不失时机地继续创设机会请其回答。 2.教学组织中积极情绪的诱发策略 (1)变换环境策略 环境的变化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利于积极情绪的获得。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教师会经常带学生到操场、公园、社区等开放的空间去上课,教学效果非常好,而我国教学习惯于在一成不变的地方上课,教室基本上成了学生学习的惟一场所,其实这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新思维都是非常不利的。从本研究来看,至少对积极情绪体验的获得不利。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陶行知先生有句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在做中学、学中做。 笔者任教的是物理学科,结合教学实际曾经尝试着带学生到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校园内草坪上,甚至到社区去上课。每节课后学生都说印象深刻,终生难忘,而对在教室上的常规课学生基本上没有这样的评价。 (2)学生主动学习策略 高中新课改强调学生要主动学习。在高中教学中要确实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即使在教室上课,课堂也要尽可能灵动些,可以多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例如合作讨论学习、组内讨论、组间共享(组内讨论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陈述本组观点,全班共享)、兵教兵(学生上台板演、分析)等;结合学科特色,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更是要多组织,没条件也要尽可能自制教具创设条件,实在不能的,尽可能要通过电脑flash模拟、课后学生网上查阅等形式弥补。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鉴赏、体验、感悟和想象,以及这些内容的发表、交流和分享,尽量避免所谓的“标准化”“统一化”的固定作业和答案。笔者认为可以增加学生的选择权,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和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要增加学生课后自己支配的时间,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多样化的理解;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猜想、讨论、交流、反思、批判、创造等。笔者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在选择上一直很有弹性,减少了“规定动作”(规定作业),增加了“自选动作”(选做参考习题或写学习心得体会等);增加双休日选择性作业,其他班学生发两张讲义,而我们班学生则根本不发讲义;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或需要选择“作业”,例如可以到教师处拿讲义做,也可以写小论文、搞小制作、画知识树等,每周二下午最后两节校本课上,学生展示,共享交流。同时不定期地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生活中的物理学科知识竞赛、趣味物理实验比赛等活动。实践下来,我班学生物理成绩非但没有落后于其他班,反而遥遥领先。 3.教学内容上积极情绪的诱发策略 (1)激发兴趣策略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知倾向及其情绪表现,对某事或某人产生兴趣能诱发积极情绪体验。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经常能在课上被激发出兴趣,久而久之对教学内容的好感稳定下来,就会对这门学科产生乐学的情感。 (2)体验成功策略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同时要帮助学生缩小差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成功,从而激发积极情绪体验。如此一来便能形成良性循环:成功—愉悦—努力,促使学生加倍努力,使优者更优,弱者不弱。 每个学生对各门学科擅长与否都有一个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是建立在大量学习成败体验上的,成功经历积累越多的孩子越认为自己是某门学科的特长生。这些成功经历包括课堂提问的回答正确率、教师的肯定与表扬、作业的正确率、实验的成功率、考试的进步等。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尽心备课,设计好提问,计划好谁来回答等。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让其回答基础的问题,而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给开放、灵活一点的问题。作业布置要分层次,最好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出不同的题目。 4.教学评价中积极情绪的诱发策略 (1)诊断激励性策略 笔者认为除了高考带有明显的评价功能外,其他大小型考试特别是作业都应该体现诊断和调节激励功能,通过诊断要找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究竟是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还是学习方法上的问题;诊断出问题后要指出学生调节的方向;在学生纠偏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增强积极情绪体验,坚定学生信心,促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同时教师评价的视角也应该有所变化,例如对学生的作业或考试可以从原本的专门挑错转为挑选闪光的地方,即使某学生题目做错了,但其选择的方法是其他学生没有尝试的,那么就应该肯定其创新精神。课堂提问等也应如此,也许学生回答的不是教师想要的答案,但只要有自己的思想就应该肯定,即使错误也要指出其闪光点,同时提出期望、指出需要努力的方向,这样的评价带给学生的情绪体验就远比常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对”“错”评价来得积极。 (2)主体性评价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评价问题越来越成为改革实施的“瓶颈”。一般情况下,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于学业评价,评价主体是教师、学校和社会相应的组织,学生处于待测的客体位置,我们称之为“他评”。从现代教育学习理论角度看,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开展和研究主体性自我评价,将评价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学生如何评价和管理自己,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的必要途径。 高中教师首先自己要意识到学生自评的意义,同时能够积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开展自评活动。要引导学生在自评活动时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如果没有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很容易迷失自我,进而放弃自己。笔者让学生每次做完作业后或者订正错题后都要从主观努力程度以及学习方法上找原因,绝对禁止学生找“我笨”“我本来就不好”之类的客观原因,这样就能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例如:这个题目之所以做错,是因为课上老师讲同类型题目时我开小差了;这次考试没考好主要原因是自己努力不够、没有注意复习等等。如此一来,学生的归因就会指向努力程度或者学习方法这些可控的因素。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学生自评时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本人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对照标准拟定自评菜单或问题诊断方案,如实检查自己的学习进展情况,并作记录和统计。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自评心理,首先要让学生有正确的学习价值观,产生自评的需要以及明白自评的意义;其次,要理解自评标准,掌握一定的自评方法;再次,要对自评的结果进行深入反思,积极寻求策略,调整好自己的学习行为。 总之,积极情绪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在高中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在实践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完全有理由坚信,在高中教学中适时增加学生积极情绪体验将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和能力,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激发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增加幸福体验,缓解心理压力等,这些也符合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培养的目标要求。 Tags:关于,激发,学生,积极,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