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不是教育 摘要: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爱的教育才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我们必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看到今天学生身上的不足和不完美的地方,更要看到明天他们不可限量的前程,切不可求全责备。重要的是如何促成学生的进步与不断完善,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与自尊。“万紫千红,百花齐放”。对有的学生,教师不要过多苛求,要对他们做到真正的引导和帮助。教育用于不要说“放弃”。 关键词:爱心 沟通 理解 转变 刚接任初一3班时,董某特别引人注意,因为在我向同学们讲事情时他总爱接下茬,并且总引起同学们大笑,我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管教他。经向其小学老师了解,得知其纪律很差但学习成绩尚且说的过去,基本能及格。我不禁暗自思忖,今后该如何对付他,把这个班管理好。 某一天一节生物课,他和班里另外几名男生私自溜到学校附近大队的空场上踢球,经过向其他同学询问我得知此事,当即骑车到空场上找到了他们。经了解是他带的头,于是罚他们站了十五分钟军姿,并警告他们回学校后再进行处理。回校后我并没有立即处理此事,而是想先观察他一段时间,希望能有更好的发现,来把事情更好的处理,并为以后班级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他和那几名男生纪律观念差,自我约束意识不强,且以他为首。于是我试探着去接近他,想找出对付他的突破口,我时不时在课间和他闲聊几句,得知他很喜欢体育音乐,并有一定的特长,于是一个想法诞生了。我把以他为首的几名学生找到办公室,他们很紧张,认为准挨训,可我避而不谈踢球事件,而是告诉他们为了提高全班同学的身体素质,我打算以他们为骨干组建一个班级足球队,他们先是一愣,继而喜形于色。他们看出我既不是讽刺挖苦,也不是旁敲侧击,于是欣然从命,并信誓旦旦说:一定将功补过。看到师生间的气氛逐渐融洽起来,我便开始正面教育,并培养他们对老师的亲近感。我说,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但一定要有适当的时间,场合,如果是体育课或放学后练习,不仅增强体质,也使大脑得到休息放松,倘若别人聚精会神的学习时你却踢球,这就破毁了制度,违反了纪律。这就是说,同一事物在此时此地事美的,而在彼时彼地却是丑的。比如:在球场穿背心短裤是美的,假如参加正式会议也如此装束。还美吗?踢球也是如此……当时,这几名同学马上承认了错误。第二天在班会时作了自我批评,是全班同学都受到了教育。 之后董某和那几名同学的纪律明显进步,学习也变认真勤奋起来,但好景不长,没过一个月他纪律又开始松懈了,并且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各科老师也反映他学习态度有问题,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和其他同学说话,不但影响自己还影响别人,成了每个老师心中的差生。作为班主任的我又多次找他谈话,并鼓励他,初中的知识落下了想很快赶上谈何容易,且越积越多,他嘴上说好好学,其实并没有学进去。纪律虽有好转,但时好时坏,我真觉得自己的心血白费了,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在他身上,也不见有大的收获,决定“放弃”他。但后来我读的一篇文章彻底打消了我这种念头,内容是这样的:人的智力水平是存在差异的,但这种差异对于多数人来说是很小的。许多研究表明,超常(智商在130以上)和弱智(智商在70以下)的人都极少(各约占总数的3‰),绝大多数的人属于中等智力水平。那么,为什么会有后进生的出现呢?多数都是因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不经意间受到了创伤,并一直没有恢复的机会。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不要过多苛求,要对他们做到真正的引导和帮助。转化他们,确实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不要奢望通过一两次谈话就奏效,也不要奢望一定要让“后进生”转化过来,可能一直到“后进生”毕业,你都转化不过来,但转化的过程本身最能体现教育的本质。因此我对他的教育依然还要进行。 我所任教该班的英语课。一天课下,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边让他坐下边笑着问期末考试你英语打算考多少分呀?他犹豫了一下回答到:“我想考60分以上。”因为他基础差,英语又不是很好学,加之自己不很努力,虽然是班主任的课,以前也从未考过及格成绩。而且其他门功课成绩也不看好。但他能有这种想法,说明他自己内心还是想学习的。因此看见他有这种想法,我便很高兴地点了点头。刚要说话,只听语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沟通师生感情的纽带,爱的教育才是行之有效的教育。在期末考试的评语中我这样写道:你活泼好动,老师最先认识了你。你热爱集体,关心同学,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你天资聪颖,能言善道。但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你的学习态度 紧张的初三学习结束了,他终于如愿地考上了一所高中。他毕业后好长时间都没有他的消息。忽然有一天,他来学校看我,讲到初三的事情,说我那时对他真好,非常感谢我对他的宽容和信任,虽然好长时间没有来看我是由于目前学习太忙,但他会永远记得我对他的教育。 晚上,我回到家,翻开书,陶行知老先生的一首诗映入我的眼帘:“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急忙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学生?”。我将时时刻刻把它铭记在心中——为了我那些可爱的学生们……。 思考与交流:我们必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看到今天学生身上的不足和不完美的地方,更要看到明天他们不可限量的前程,切不可求全责备。重要的是如何促成学生的进步与不断完善,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与自尊。“万紫千红,百花齐放”。就像前边那文章中说道那样,对有的学生,教师不要过多苛求,要对他们做到真正的引导和帮助。教育永远不会说“放弃”。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2.《爱心与教育》四川少儿出版社 3.《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 Tags:放弃,不是,教育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