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记者探访省城中小学发现 足球教育师资、场地都欠缺

日期:2011-10-27 09:02 阅读:

       不少学校用舞蹈等文娱活动取代对抗激烈的体育运动项目。

10月24日,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0∶15惨败于俄罗斯少年队的消息在微博上引起轰动,紧接着在10月25日,北京小学足球冠军队主动约战俄罗斯队,最终以3比7的比分输掉比赛。

如果是合肥的小学生上场,情况会怎样呢?记者调查发现,合肥市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足球并未受到重视,足球教育的师资和场地都很欠缺,而且“短板”不止足球这一块,整个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大环境都不理想。

概况:

合肥31所小学有足球队

“我们学校的足球队是2006年成立的。”合肥绿怡小学校长钱朝中说,现在足球队已经成为学校的传统项目。由于去年在各个比赛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今年暑假,绿怡小学的足球队代表合肥前往日本,参加了中日韩小学生足球邀请赛。

在合肥,像绿怡小学这样有自己足球队的学校也不少。据了解,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2009年在全国44个城市设立了校园足球联赛,即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联赛,合肥有幸成为布点城市之一,也是安徽省惟一的布点城市。

合肥市教育局办公室张处长介绍:“目前合肥的布点学校共有48所,其中小学31所,初中17所。31所小学中,每个学校的球员在15~20人不等。”也就是说,在合肥的小学中,有500名左右的全国校园足球登记在册的小球员。

探访:

足球教育师资场地都欠缺

南国花园小学也是合肥市的足球传统学校。昨天下午放学后,王家满老师照例给足球兴趣小组的孩子们上训练课,操场上有二三十名小学生在进行颠球、运球等足球训练。谈起学校的体育教育,王老师感触最深的就是“学校缺体育老师”。拿自己来说,“每周要上18节体育课,平均下来每天要上三四节课,每天下午放学后还要给足球兴趣班上足球课,所以每天都是不堪重负。”据王老师介绍,现在合肥每年都举行小学生足球联赛,南国花园小学也以足球运动为自己的特色教育,所以足球教育这一块儿学校十分看重,可是师资这块是个难题。在潜山路小学,体育老师陈老师告诉记者,他们有5名体育老师,无法承担体育教学任务,因此导致潜山路小学三到六年级的体育课也只得从每周3节,调整到每周2节。

据悉,合肥市31所有足球队的小学中每一所都配有校园足球场,在经费方面,包括外出比赛、日常饮水、培训等费用,按照国家的规定,实施1∶1∶1的标准。“国家出30万,省体育局和教育厅拿30万,合肥市自己出30万。”合肥市教育局办公室张处长坦言,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这样的条件,还有一些学校由于没有踢球的场地,不能开展足球运动。

探因:    

孩子没有踢球的“大环境”

华府骏苑小学有一个小型足球场,但是记者并没有看到踢球的学生。副校长韩永继说:“我们不允许孩子乱踢,在体育课的时候会有踢足球的项目,学生踢球的时候,我们安排了专职老师看护。”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老师告诉记者,在他们学校,体育老师上课都侧重于让孩子进行跳绳、踢毽子等对抗不激烈的运动。绿怡小学足球队老师刘飞说,如果课后的训练项目对抗过于激烈,就会有学生家长提意见。

记者也了解到,即使一些学校重视体育,也都是只抓自己的传统项目。柏景湾小学体育老师刘学兵介绍,合肥市每一个小学的传统项目都不一样,柏景湾的排球是合肥市传统项目,虹桥小学和宿州路小学的传统项目是足球,四里河小学是篮球,淮河路第三小学是田径,南门小学的乒乓球还是省传统项目。“每个学校都以自己的传统项目为主,安排常规训练。除了传统项目,一般不开展其他项目。”

王正瑞龙今年11岁,在绿怡小学上六年级,今年暑假,他就代表学校去了日本。“感觉个人技术方面,我们差不多,但是他们战术配合打得好。”王正瑞龙说。不过在指导老师刘飞眼里,差距可不止这一点点。“我们去日本时是7月下旬,天气最热的时候,日本小朋友的妈妈都会来足球场边给孩子加油。”刘飞说,即使是在38℃高温的正午,孩子们也会自发地出去练球,而家长们也不会有任何干涉。但是在国内,当他们邀请家长观看孩子的比赛时,往往都被拒绝。

在日本,足球场地也比国内的学校更多也更加正规,经常在河边就设置了一块足球草坪。刘飞告诉记者,这让他们的孩子随时可以踢球,也更加适应正规的场地。“他们都是人工草坪的场地,与正规的大赛标准一样。”刘飞说,我们的小队员去了那边,由于摩擦力的增加,射门都没有了力量。

延伸:    

“短板”不止足球这一块

昨日下午3点40分,记者来到柏景湾小学,学校手球场内空无一人。体育老师刘学兵说,这个手球场是建校的时候规划的,但是一直没有开展手球运动,“我们的常规项目是排球,每个星期五下午的第二节课后会进行一个小时的常规训练,场地就是这个手球场。”

在六安路小学,10多个男生在教学楼门口的大理石地上踢网球。环顾四周,校园内一个正规的运动场地都没有。记者还了解到,潜山路小学和五十中共用一个操场,“学校的体育场地太小了,老师只能利用有限的场地空间组织教学,由于潜山路小学和五十中连在一起,其中潜山路小学有26个班,而隔壁的50中则有40个班,加在一起有66个班,平均下来每节课有十多个班在用这片体育场地。”一位老师告诉记者。 对于小学体育设施的问题,南国花园小学学生家长夏先生说:“学校体育教育薄弱与没有场地搞活动有关,400米的标准操场在城市小学几乎没有也不可能有,除非把附近的小区拆了。”

记者在六安路小学门口看到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在等车,这位家长说,孩子的课外课很多,每周都要参加舞蹈、电子琴、手风琴和画画,基本就没有时间参加体育运动了。而在华府骏苑小学,文娱活动显然比体育活动更多:腰鼓、合唱、画画……柏景湾小学刘老师说:“家长给孩子安排的体育活动很少,学生以学业为主,很多家长怕耽误孩子的学习根本就不给孩子练。到了初中以后,学业加重,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就更少了。”

Tags:记者,探访,省城,中小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