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听之有心、言之有意、行之有效”有效课堂三部曲

日期:2011-9-22 13:22 阅读:

听之有心、言之有意、行之有效”有效课堂三部曲

                                  陈坚灿   浙江上虞张杰中学  312300

 “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知识漏洞练习补、课内不足课外补”,这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困惑及矛盾,笔者从三个方面对课堂的有效性做了这些探索。

一、听之有心,心领神会才能举措适当

听学生说话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然。学生思维方式不同,表达水平各异,自主发言自然异彩纷呈。要真正听懂学生的话,不但要听清,还要悟透,要理解学生在说什么,更要体会学生话语中潜在的想法。

(一)、为什么要听。

倾听学生首先是新课标的需要,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首要的就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不妨从倾听学生的倾诉开始,教师的倾听,就能给学生以尊重、鼓励、赞许。其次倾听学生是教学本身的需要是一种教育行为,倾听是教学的前奏,没有倾听就无法对话,也就无所谓教学了。第三倾听能凸现教师的智慧,教师要“于无声处听惊雷”,从错中见对,从无中见有。

(二)、该听什么。

1、倾听学生的一字之差

在教学梯形概念“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的时候,一个学生说:“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这个答案与标准答案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我们数学学习强调的是严谨,哪怕只有一字之差,概念也是不准确的。老师抓住这个关键字,引起学生的之间的争论,让同学自己去发现,在不断怀疑不断补充中掌握了梯形的概念又体会了数学的精彩。

2、倾听学生的奇思妙想

在我校一节教学“角的认识”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引导学生在本子上画一个角。有一位学生画好后,突然冒出一句:要是再画一条线,就变成了一个有三个角的图形了!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异想,老师没有墨守成规,而是不失时机地捕捉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试一试,并让学生把画出的三个角的图形展示出来,结果学生一下开拓了思路,依次展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图形,数学课马上变得活灵活现,高潮迭起,把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很好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性。

3、倾听学生美丽的错误

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首先出示一个长方形要求学生说出面积计算的方法;接着教师在图旁出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一位学生说“是和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式一样。”很显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教师没有评判对错,去讲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而是肯定了这位同学运用了“类推”的数学思考方法,然后,从这位同学的错误想法引导出发,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教师巧妙地将平行四边形移到长方形的图上,引导学生比较,学生发现图中两个图形的面积并不是一样大,那么证明刚才那位同学的想法是错误的。我们不仅要倾听成功的孩子的快乐,更要倾听暂时失败的孩子的心声。

(三)、怎样听。

1、态度热情,蹲下身来听

用微笑的目光注视着说话的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去倾听学生表达的每一句话,如在课堂中同桌间、小组间学习讨论时,教师可以俯下身子,加入到他们之中,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讨论。

2、善于等待,则其所好的听

在课堂讨论交流中,教师要注重倾听学生哪怕是错误的声音,当学生的见解、行为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打断、制止学生的话语,更不能取笑学生要从学生的内心处捕捉到他们的情感体验、知识能力的细微变化,鼓励他们再想一想,再说一说,用足够的耐心包容学生,不厌其烦地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多想多说,在不经意间巧妙加以引导,给予纠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树立自信,掌握知识。

3、巧妙提问,积极回应的听

学生说话时,老师可以适时的提出许多切中要点的问题或发表一些意见感想,来响应对方的说法。 “你能不能再谈谈对某个问题的意见呢?”,“我同意你的做法,不过我认为,换种方式可能会更好”这样会拓宽他的思路,激发他的思考,有时还会使他产生智慧的火花和新的创意。如果学生对事情的看法与感受,甚至所得到的结论都和我们不同,我们还是要尊重说话者的观点,做一个积极的“听话者”。

二、言之有意,意在启迪方显意境深远

陈景润的老师曾经用诗一般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哥德巴赫猜想:“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这句话产生的神奇力量,激励了陈景润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开始了摘取皇冠明珠的万里长征,并终于创造了数学的辉煌。可见教师语言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启智,注意启发性和思考性,使课堂语言成为一把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

教师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首先要善问,“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教师通过提问,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以达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学圆锥侧面积公式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你发现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圆的什么?从而得到什么结论?

2、扇形的半径就是圆锥的什么线段?

3、将一个圆锥铺开成平面图形是什么图形?

4、圆锥的侧面积怎么计算?

上述教学中教师结合实验演示,通过四个紧密关联的问题,把学生的各种讨论和分析联接到一起,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想自己的问题,解出现的难题,真正进入“自我”状态。四个问题呈阶梯状,是不断推进的,对后一问题的思考必须以前面问题的反思为前提步步深入,最终实现全面深刻的理解,充分展示了数学课理性思维的魅力,其效益正体现在集群群效应上。

其次要善诱,“变教为诱,以诱达思”。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思路设法引诱,使他们成功达到知识的彼岸。教师要引诱学生有兴趣地思考,要引诱学生有根据地思考,要引诱学生向深度思考,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盲目性、表面性。如教学“二次函数的应用”时,例子“用长为8米的铝合金制成如图长方形窗框,问窗框的宽和高各多少米时,窗户的透光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可以设计以下一系列问题来诱导学生的思考:

1、设什么为自变量x?

2、如果学生设窗框长为X,则高为多少?面积为多少?

3、若设透光面积为y,试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4、这里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根据什么来确定?

同学们在思考回答一环紧扣一环,步更深一步的问题的同时就能体会到鲜活的数学思想流淌出来了。学习的数学知识就像那树上的苹果,园丁不断催化,苹果自身慢慢的生长,成熟,等到熟透了就自然的掉下来了。

孔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发,则不复也。”源“启”而“发”是我们教师一生的追求。

三、行之有效,体现自主方可处之泰然。

教学行为细致周到也罢,严密有序也罢,关键在合理有效。下面是学校一节公开课“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片断。

师: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三角形?

生:(略)

师:在生活中我们已经对三角形有了比较多的认识,现在你能不能在钉子板上快速地围出一个三角形呢?

生:能!  (学生在各自钉板上迅速围成了一个三角形,形状各异。)

师:你还能围出不一样的三角形吗?

学生动手操作,并展示交流。

师:刚才大家围的很不错,那么除了用围的办法,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来创造三角形吗?

生:可以用剪刀剪出三角形。

生:可以在纸上用笔沿着三角尺的边画出来。

生:可以用纸折一折。

生:可以用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用你感兴趣的办法动手作一个三角形吧!

(学生动手活动,用不同方法作出了各种三角形。展示、交流。)

教师的一个教学片段,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课堂设计是有层次的,学生的动手是充分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但是,课后我们评课中一位教师就问“这样的活动是有效的吗?学生收获了什么?”案例中学生的表现是精彩的,当老师提出“围不同的三角形”和“用喜欢的方法创造三角形”时,学生几乎个个都大显身手。这就够了吗?反思这两个练习,除了老师问题内容的不同,其要求是一致的,即“制作一个三角形”,没有限制,看似开放,其实对学生的要求是低的。这两个练习之后,学生除了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得到三角形”外,思维没有实质的提高。鉴于此,笔者认为这节课的教学活动要实现有效性,教师必须提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精彩的课堂活动之后能有思维上的收获。于是我们一起作了以下变动,进行了磨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师:同学们已经能围出不同的四边形了,看来这难不倒大家,那么你们能根据我的要求围出三角形吗?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师:请围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师:围出一个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师:围出一个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师:除了围,你还能想到其它得到三角形的方法吗?……

师:你能像老师刚才一样,给同桌提个要求,让他制作一个三角形吗?

这样的设计不仅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层次,真真体现课堂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把“听、言、行”有机结合才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打造一个充满活力有效的课堂。

 

联系方式:陈坚灿15267553533   Email : cjc15267553533@163.com 

浙江上虞梁湖镇张杰中学  312300

Tags:听之有心,言之,有意,行之有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