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先明
地区: 湖北省 - 宜昌市 - 枝江市 学校:枝江市仙女镇老周场初级中学 共1课时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初中物理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教师引导能归纳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凸透镜不太了解,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的就更少。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介绍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三种光学仪器,通过这些光学仪器的成像实例使学生建立凸透镜成像概念,同时通过前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了什么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凸透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什么是物距、什么是像距等物理概念,这就为本节的教学做好了知识上的储备。 2.技能储备 通过前面的小孔成像实验和平面镜成像实验,学生已经能区分实像和虚像,同时也具备了利用刻度尺读取数据的能力。这就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了技能方面充分的准备。 但是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教师应有一定的指导和引导,才能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3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探究实验中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通过对比老师拍摄的两张照片引入课题。(具体见课件) 活动2【讲授】重温旧知、新知早知道【重温旧知】回顾上节课所学生活中的透镜相关知识,完成下列空格: 1、照相机: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___。 2、投影仪: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___。 3、放大镜: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 4、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______(“能”或“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5、虚像: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 ______(“能”或“不能” )呈现在光屏上。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 物距(u)指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 7、像距(v)指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 【新知早知道】阅读课本97至98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任务。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① 所需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保证烛焰的像完整的呈在光屏上,应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处于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3【活动】自主探究 合作释疑【合作探究一】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桌上器材合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跟物距有什么关系。把物距把物距、像距、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记录在课本P98页表格中。(要求:实验时注意分工合作,边实验边记录) (凸透镜焦距f=_____cm)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虚实 大小 正倒 …… 【合作探究二】把物体放在一倍焦距以内,移动光屏,看看能不能找到像?用眼睛透过透镜观察蜡烛的像,像有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三】分析【合作探究一】和【合作探究二】所得实验数据及成像特点,小组内交流小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规律一: 当u_________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___________的应用原理。 当u__________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___________的工作原理。 当u__________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____________的工作原理。 规律二: (1)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2)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像? (3)像的正倒:成实像时像是____立的,成虚像时像是____立的。 练习:观看教师动画演示蜡烛在f处和2f处的成像情况,独立把下表填写完整: 物距 应用 像的性质 像距 虚实 大小 正倒 u>2f u=2f 2f >u> f u=f u<f 活动4【练习】课堂测评、学以致用: 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在光具座上将蜡烛放置在凸透镜前,然后移动光屏,可他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请你分析发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 A D B C F 2f F 光屏 2.如图,把点燃的蜡烛放在___处,光屏上出现缩小的像,把点燃的蜡烛放在_____处,光屏上出现放大的像;放在_____处时,光屏上不会成像。 活动5【测试】课后巩固拓展请同学们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结合过去所学的旧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凸透镜成像时,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在物距为凸透镜的 _______处;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物距为凸透镜的 处。 2、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B.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 C.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可能是正立的,也可能是倒立的 D.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 3、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4、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那么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象 B倒立放大的实象 C正立缩小的虚象 D正立放大的虚象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为了 。 (2)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cm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cm时,所成的像的性质是 、 、 ,利用此原理制成了 。 活动6【作业】学以致用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4、5题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通过对比老师拍摄的两张照片引入课题。(具体见课件) 活动2【讲授】重温旧知、新知早知道【重温旧知】回顾上节课所学生活中的透镜相关知识,完成下列空格: 1、照相机: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___。 2、投影仪: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___。 3、放大镜: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 4、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______(“能”或“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5、虚像: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 ______(“能”或“不能” )呈现在光屏上。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 物距(u)指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 7、像距(v)指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 【新知早知道】阅读课本97至98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任务。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① 所需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保证烛焰的像完整的呈在光屏上,应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处于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3【活动】自主探究 合作释疑【合作探究一】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桌上器材合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跟物距有什么关系。把物距把物距、像距、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记录在课本P98页表格中。(要求:实验时注意分工合作,边实验边记录) (凸透镜焦距f=_____cm)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虚实 大小 正倒 …… 【合作探究二】把物体放在一倍焦距以内,移动光屏,看看能不能找到像?用眼睛透过透镜观察蜡烛的像,像有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三】分析【合作探究一】和【合作探究二】所得实验数据及成像特点,小组内交流小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规律一: 当u_________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___________的应用原理。 当u__________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___________的工作原理。 当u__________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____________的工作原理。 规律二: (1)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2)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像? (3)像的正倒:成实像时像是____立的,成虚像时像是____立的。 练习:观看教师动画演示蜡烛在f处和2f处的成像情况,独立把下表填写完整: 物距 应用 像的性质 像距 虚实 大小 正倒 u>2f u=2f 2f >u> f u=f u<f 活动4【练习】课堂测评、学以致用: 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在光具座上将蜡烛放置在凸透镜前,然后移动光屏,可他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请你分析发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 A D B C F 2f F 光屏 2.如图,把点燃的蜡烛放在___处,光屏上出现缩小的像,把点燃的蜡烛放在_____处,光屏上出现放大的像;放在_____处时,光屏上不会成像。 活动5【测试】课后巩固拓展请同学们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结合过去所学的旧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凸透镜成像时,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在物距为凸透镜的 _______处;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物距为凸透镜的 处。 2、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B.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 C.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可能是正立的,也可能是倒立的 D.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 3、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4、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那么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象 B倒立放大的实象 C正立缩小的虚象 D正立放大的虚象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为了 。 (2)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cm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cm时,所成的像的性质是 、 、 ,利用此原理制成了 。 活动6【作业】学以致用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4、5题 Tags:3节,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
![]() |
21世纪教育网,教育资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