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毕业班管理

日期:2005-12-3 22:35 阅读:

曾经有一位初三学生的母亲,她自身学识很渊博,然而面对儿子排在班级后几名的学习成绩而伤心、绝望,于是,她不断地呵斥儿子,放弃了儿子的升学。直到有一天,一位老师对她说:“当你45岁的时候,回首辉煌的事业不会感到遗憾,但放弃儿子会让你感到一辈子的痛苦。母亲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一定会有办法。”正是这位老师的这几句话震撼了这位母亲,于是她每天都在教学楼里一个很少有人经过的走廊里给儿子讲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她会的就讲给儿子听,不会的就自学后再教给儿子……三个多月后,儿子参加了中考,本来只有300多分成绩的他竟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20高中。当母子俩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两个人抱在一起,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这是曾宏志老师讲给记者的一个故事,其中,对这位母亲讲那几句话的老师就是曾宏志。的确,中考是考生的考试,也是家长的考试。面对日益临近的中考,家长在考试中扮演的角色,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考生的成败。

    学生年龄还小,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也相对较弱,而许多家长在涉及孩子前途命运的这一关键时刻,往往是急功近利的。家长拥有良好的愿望,却没有行之有效的策略和可操作性的方案,他们将一切都依赖于学校,依赖于老师。当这一切都依赖不住的时候,家长往往情急丧志,或是一味地表扬,或是粗暴地批评,结果适得其反,给考生帮了倒忙。

    面对中考,家长应该怎么办?家长在学生考试前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个问题难倒了众多家长。然而,在曾宏志老师看来,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家长应该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帮孩子找准前进的方向,并通过咨询专家、阅读心理学类的书籍等途径找到中考前帮助学生的技巧,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案,按部就班地实施。

    那么,面对孩子人生中的“大考”,家长往往存在哪些误区?家长怎么才能走出这些误区?具体应该怎么做?运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面对人生这一挑战?曾宏志老师给家长带来了答案。

 

误区一: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把孩子推向绝地

危害:目标太高,孩子极尽所能,面对的仍然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这会让孩子完全丧失了成功的自信,也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建议:孩子面对巨大压力,需要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为下一步壮行, 因而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将最高目标分割成不同阶段的小目标,每个小目标孩子努力就能实现;家长可以为孩子设计一张小目标图贴在孩子的书桌前,每当孩子完成一个目标就用红色的笔做一个记号,这些记号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和动力都与日俱增,当一个个阶段目标都完成的时候,总目标自然也就实现了。

 

误区二:家长言语粗暴,使得家长学生对立

危害: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研究表明:学生在高涨亢奋的情绪下与在低沉、压抑、郁闷情绪下学习,其效果相差十倍。家长过激的言语和粗暴的行为往往会带来学生情绪的消沉,从而带来双方的对立。

建议: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的语言更是一种高层次的策略,孩子成绩下滑了,家长不要用粗暴的批评把孩子“一棒子打死”,而是应该帮助孩子客观地分析失败中的成功之处,再指出问题所在,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误区三:急病乱投医,八方寻家教

危害:家长让学生过多参加补习班会让他在“转战”路上浪费很多时间,而且导致知识重复、分裂而不成体系,容易形成理解的误区。

建议:让孩子跟着自己的任课教师学习。每一所初中的初三管理都是高度严谨的,教学计划具有高度的整体意识,体系严密。学生跟着教师复习就是按照中考体系严格执行复习计划,不会漏掉知识点。另外,家长如果请家教也要针对学生的弱项,而不是面面俱到,以提高学习效率。

 

误区四:为学生准备过多、过杂的复习资料

危害:增加不必要的开支和学习负担,产生掌握的知识反复复习,没掌握的知识却被扔在一边而没有时间研究的失误。

建议:任何一门知识都有它完整的体系,一本好的综合性复习资料就足以囊括所有的知识,家长协助学生把一本资料研究透了,就足够了。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的自身学习情况,帮助孩子选择某些专项资料。

 

误区五:家长不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调整

危害:动口不动手的学习习惯会让考生答卷时眼高手低,掌握的内容写不到卷子上;文理学习时间分配不恰当会让考生大脑劳动过于集中,付出多,效率低。

建议:帮助学生学会动笔,同时促进他文理交叉分配。需要记忆的知识可以安排在一天中头脑负担较轻的时候;早晨比较适合复习昨日记忆的内容;晚上更利于理性思考。这是大多数人的规律,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孩子调整。

 

 

 

 

 

如何面对“考试病”?

    什么是“考试病”?我们所说的“考试病”简言之就是考生考试前在学习、生活、心理上存在的种种误区。这些误区如不及时调整,容易带来考生成绩的停滞不前或成绩的大幅度滑落,甚至“兵败中考”。

    有言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家长要想做好孩子中考的助考工作,需要了解考试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因而,曾宏志老师特意分析了考生“考试病”的六大症状及应对策略。曾老师说,考生如果解决了这些“考试病”,中考成绩的提升不成问题。

 

症状一:晚上“开夜车”,白天没精神

问题根源:知识学习仅仅是现象累加,缺乏概括性;

应对策略:将知识概括为理性的知识体系,制定针对理性知识的学习计划,按计划进行学习,以缩短学时、提高效率;

 

症状二:丧失信心,缺乏自信

问题根源:在模拟考试中“内忧外患”——对内班级排名靠后,对外与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相去甚远;

应对措施:运用“化整为零”法。以小目标的落实促成阶段目标的实现,最后实现质的飞跃。学生需要提高的成绩数字很大,但可以将需要提高的成绩除以所剩余的天数,再除以科目数,学生面对的数值将变得很小。这样,学生的心理负担减轻,每天的目标容易完成,自信心也就日渐树立起来了。

 

症状三:“滴水不进”、“刀枪不入”

问题根源:考生身心疲乏,体力后续得不到保证;紧张的心态持续太久,学习能力陷入麻木状态;

应对策略:定期安排一定量的文体活动,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以“无为”创“有为”;让功夫在“试”外,实质在“试”内。

 

症状四:烦躁易怒,自虐自闭

问题根源:学习生活单调、学业负担繁重、青春期的波动必然导致心理压力增大,产生焦躁情绪;

应对策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给学生创造发泄的机会。当学生爬到山顶大喊狂呼的时候,当学生在游乐场击破各个气球的时候,心中的压力也被一点点粉碎。

 

症状五:学习态度消极、被动

问题根源:家长“以逼促学”的方式导致学生学习主导动机错位,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任务来对待;

应对策略:让学生“眼见为实”。家长可以把学生带到人才交流中心,用社会最真实的竞争场面触动学生的心灵,让他知道学习是为自己学的,老师和家长是他们的支持与协作者;

 

症状六:成绩大起大落

问题根源:不在于知识的学习,而在于情绪的波动;

应对措施:从心理学角度看,拥有一份平常心来应对考试才会发挥超常,心态过于紧张和过于放松都不适合应考。考生一定要将“我一定要答好!”调整为“我相信我能考好!”;将“答不答好无所谓”调整为“我要全力以赴!”

 

 

 

 

 

 

跟着曾宏志老师,你将会——

 

五科考试,一个原则,多得20分!

此原则就是保证字迹清晰,保持卷面整洁。

在中考阅卷中,有一个约定俗称的规则就是每科都有5分左右的卷面分,如果考生能够按照此原则答题,考生将得到这部分分数,这样,五科就可以多拿20多分。

 

考前一句话,考中不失常!

这句话就是先做简单题,后答难题,肯定不会失常。

从考生心理角度考虑,按照这一思路,考生始终在答他会的题目,这样,考生会平静、坦然的面对试卷,轻易拿到应得的分数;另外,从考试命题来讲,考题会有相关联的内容,考生刚刚做过的简单试题往往是复杂试题的提示,为其提供解答难题的思路。

 

同样的投入,不同的策略,轻松提升50分!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坚持“高分低投入、低分高投入”的策略。

面对与所考学校50分的差距,如何提高?我们知道,单位时间获得提升越大越有效;距离满分越远,提升的空间也就越大。而学生往往在兴趣大的科目上下的功夫也最大,而这个科目提升的空间已经不大了,所以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可以考虑提升薄弱学科的分数和每科中薄弱的项目,这样效果会非常明显。

 

考试作文提前写!

其思路就是创作“我的范文”。

中考作文的要求是要“贴近生活、注重感悟”,这就圈定了中考作文的范围。它所贴近的“生活”一定是绝大多数考生生活的环境,包括校内、家庭,即使是社会题材的作文也会是上学、放学路上、春游等有限的空间,因而,学生可以平时多练习一些这类作文,请多名教师帮助进行多次批改,形成自己的“范文”,这并不是为考试准备现成的东西,而是通过多名教师的指导,得到思维、创意和思路的提升,以避免考生在考场上无话可写、无从下笔。

 

考试也能捡分数!

在考试命题中,总会存在一道题目提示另一题的情况,尤其是题干间的相互关照和策应。在历届考试中,从来没有过互相没有提示的情况,因而,这部分相互提示的问题就是考生捡分的最好机会。

 

 

 

 

Tags:毕业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