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成长 玉环县芦浦中学 于伟 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校,所有的老师都面临着一个共同问题—如何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如何面对全新的课程体系,内容、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由此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加强教师的学习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育部王湛副部长在部署2000年课程改革工作中强调指出:“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设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一年来,我们把校本教研作为校本培训的主渠道,进行一系列有效的实践与探索。 一、理解校本教研的内涵 建立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我校为保证教研活动质量特以制度形式规定如下: 1、认真参加学校各级教研组织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 3、每位教师认真完成教研组交给自己的备课任务,在教研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4、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每周写 1 个教学反思,每月至少听 3 节课。 5、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坚持做到:“六个一”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完成一份多媒体教案,写一篇课堂教学叙事案例,撰写一篇以上教研论文。 6、要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 7、能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既要备课程标准,又要备学生实际,即备知识能力点,又备德育心理渗透点,即备有效教法,又备学法指导,即备书面练习、作业,又备实验实践材料。 二、创造独有个性的校本教研方式 校本教研作为校本培训的突破口,学校努力为广大教师创建一个在线平台,营造一个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工作生活的发展空间,使它成为教师终生学习的帮助,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成为教师不断提升的舞台。 1、以即时案例为载体的个体反思研究。 现代教师培训应当继续开发在行动中学的思路,采用“案例教学+实践反思”的模式,这才是造就经验教师和专家的必由之路(顾泠沅)。其中案例处于纽带中介的地位,它是教学理论的故乡、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我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课堂即时案例、教后记、教学随笔的撰写,“我讲我的故事”叙事性的教研反思交流,精品案例在校刊《新班级 新理念 新模式》中汇编等活动,促使教师自觉反思,将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有机融合,不断增加教师的思考力、感悟力。 2、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行动研究。 实践性智慧是缄默的。它蕴含于教学实践过程中难以形式化或通过他人的讲授获得,只能在具体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教师面对日渐深入的课程改革,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需要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我校提出一课“三设计两反思”建议,规范“说、上、评”三课制度。我们在教研活动中设置了由精品课(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执教)、教研课(围绕某一课题而设)、家常课三个不同层次组成的课堂教学研讨体例。精品课展示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教研课主题明确,采用集慧式备课,或一人上一课,众人研讨,或多人上一课,博采众长。家常课旨在提供“原汁原味”的课堂,发现课堂中潜在的真实问题,共同寻找研究点,共同商讨、共享经验、共享成果。 3、以互动研讨为主要形式的专题性研究。 反思很多不见效果的教研活动,究其原因,既有教研活动忽视了主体——教师,急功近利,舍本逐末趋向的原因,也有教研活动目标不明确,目标不集中有关。因此,教研活动的组织要让教师亲身主动地参与,教研内容应有针对有价值,要专题化、微格化。从去年开始,我校以“骨干教师小专题研讨”,“青年教师学习沙龙”两种形式在这方面作了有效的探索。骨干教师小专题研讨:利用骨干教师敏锐的学术眼光和较高的理论、实践水平,捕捉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做好准备,组织教师开展交流,接受教师的咨询;青年教师学习沙龙每期一个专题(如新课程“新”在哪里、新理念在我的课程中:一个成功之例、教学病例诊断等),人人参与、互动研讨、集思广言,以平等的对话,引起心灵的交流、思维的碰撞,理念的升华。教师们亲身体会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学习热情、已有经验和发展潜力。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转变。 互动式教研,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新旧观念的碰撞中,老师们常常为所学到的新理论、新内容、新方法、新思路兴奋不已,迸发出投身课程改革的极大的创新热情,引发了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同时,也改变了教师以往孤军奋战的备课和教学方式,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 4、以成长记录袋为载体的教师个性化研究 成长记录袋是个人作品的系统收集,在教育领域,教师成长记录袋则是指教师作品的系统收集。具体操作(1)首先使教师明确使用成长记录袋的目的和:①记录亮点,鞭策进步②自我评价,自我反思。③交流经验,完善自我。④为学校发展提供依据 (2)明确成长记录袋所要收集的内容和方式:通过商议,成长记录袋包括以下几方面: ——内容清单:即每一项的具体名称,可使记录袋的内容一目了然; ——教师的自我介绍; ——知识与技能的鉴定:学历、职称、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证书、继续教育学分等; ——荣誉称号; ——成果记录:课题研究、论文、教案、作品、辅导学生获奖情况等; (3)让成长记录袋促进全体教师的成长 ①定期展示,取长补短。②分层展示,各展所长。③向家长开放 (4)成长记录袋的作用。 ①有助于教师不断进行反思,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②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对教师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独特的专业观念起到了促进作用。③有助于形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整体氛围。④有助于学校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并进行推广成长记录袋可以帮助学校领导及时准确地掌握各位教师的教学特色,帮助领导从中筛选出一部分新颖的教学方法进行推广,如我校总结的“五转变,四带进”一经推广就在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确立以问题为先导的校本教科研模式 教研立校,科研兴校,教研、科研在学校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新理念下的教育要求教师开展科研型教学,提高教学中的科研含量。而校本教研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及学校特色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路。”为此,我校立足于课改要求,紧密联系学校实际,确立“发现问题——理成课题——形成专题——应用成果——解决问题”校本教科研模式。要求教师根据自身研究条件,选择1—2个科研课题作为突破口,通过课题研究,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教育理论,帮助他们努力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行为,指导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学会思维,学会探索,学会实践,学会反思,学会提炼,学会寻找规律。特别在新教材的施行中,尽可能地通过研究,让课改实验教师去把握课堂教学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去实现人本、生本、校本的价值功能。具体管理模式:“校长室领导--教科室具体管理--课题组负责落实”,其中教科室是管理教科研的职能部门,承担收集教育信息,学校教科工作长短期规划制定,各级课题的管理等任务。学校教科室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课题组长召开会议,落实课题研究计划,交流进展情况及碰到的问题,调控实施方案等。近年来,我校始终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校,科研强师”之路。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充分调动全体教师投身科研的积极性。已初步构建多级课题网络,做到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并已取得较好的成绩。2004年我校有6项课题立项,其中省规课题《小班化背景下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作为全校的主攻课题,另外还有市规课题1项,县规课题4项,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达70%以上。另外2003学年第一学期我校教师共有10篇教研论文县级获奖,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3篇,获奖论文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居于同类学校前茅。 以校为本的研究绝不仅仅是停留在教育、教学方法层面上的研究,更不是在低水平上“就事论事”地进行研究,而是从校本出发,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教育研究。激发了教师为实现人生价值和人生幸福的理想而自觉承担这一历史重任的自觉性,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 四、校本教研的特点和作用 1、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利于填补理论与实践间的鸿沟 校本教研课题直接来源于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即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是研究起点,解决这些问题是课题的归宿,即服务于实践。而不同于有些课题纯粹为了观点立住脚到学校收集数据进行研究,最终服务于课题。因此,校本教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针对教师教育学生时出现的多批评少鼓励的倾向开展赏识教育研究,它使教师学会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而使学生对自己对学习充满信心。所以说校本教研的开展能最直接地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将新理念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校本教研的实用性促成学校的科研特色 校本教研课题必须基于学校实际,它才有支撑点,才有生命力。我校根据教师包办太多、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状况进行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同时借助专家的指导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于实践,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学习个性充分张扬。促进学校实现“个性化教育”的科研特色。 3、校本教研的能动性促进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 校本教研与教师的工作紧密相联,它来源于教师实践中的困惑,是通过教师自主选择,并在专家指导或课题组的帮助下自主开展的探索活动,因此,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校本教研应有团体主攻课题,也应有教师个人的课题,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是教学者,个个是研究者。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水平、兴趣、特长,进行设想—实践—再设想—再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促进个性发展。如有的教师善于用自己的情感感染、调动学生,就可以开展情感教学研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总之,校本教研是一种文化的建设,它的价值不是直接给教师多少结果,而是引发教师多思考,最终促进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反思,从而让教师学会研究。校本教研是一种氛围的创造,通过研究,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使学校真正成为学习化的组织。 二○○四年八月 Tags: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