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酪,不是我们的 -转制型学校教师的生存状况初探 转制型学校也许该算是教育界的一个新品种吧,是指那些在办学体制改革中出现的,由政府建设、打造而形成的教育资源出售或转让拍卖给个人或单位的学校。它具有公办和民营双重性,因它体制的特殊,无论在管理还是在其他方面都有别于公办学校和民营学校,既有它的优势,更有它的许多弊端,本文就学校中的教师生存状况做一些初浅的分析。 不正常的领导和教师的关系。 在公立学校里,校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校长无权解聘任何一位教师,教师有选举权和被选举的权利,有自己的工会组织,也有评定职称和加工资的机会,不管你是否是第一年调过去的。可在转制型学校则不同,只要校领导看你不顺眼(不管是什么原因),你就有被解聘的可能(也不管你多有才能、多有本事),刚来的教师是没有任何权利的,只有义务和责任,就算你工作做得再好,你再有能耐,你也没有评优和评职称的机会,也加不上国家规定的工资,这样刚调入的外地教师和领导之间实际上是处于一种并不平等的地位(虽然说是双向选择,但实际上教师选择的机会、权利要小得多),心理上的定位让教师在做工作是无形中就有了许多不必要的顾忌,多了许多的防范和人为的故障,工作不能大胆的进行,很多的教师在做工作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时候,明明是领导的决策不对,可教师为了不得罪领导只能违心的去执行错误的决定,有时就只能听任错误蔓延,学校的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就处于一种中庸状态,这样很是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不能合作的合作伙伴。 公办民营学校的教师人员很是复杂,它的前身大多数是公办学校,其中教师也大约有50%是从原有学校带来或是本地的,其他一半是从全国各地招聘而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教师之间的关系甚是复杂、微妙,有时犹如封建时代的诸侯割据,或以地方、或以亲疏、或以利益各自结成统一战线,也有些散兵游勇大多是正直之人,甘于恬淡,淡薄名利。据一个朋友透露,他们学校高三年级的教师之间派别相当的明显,本地教师为了排挤外来教师,很多资料都是秘密的印刷,即使给,也给得残缺不全,或没有答案,让你有等于没有,还不如没有,心里还窝着一肚子的气,很多教师就是因为不堪忍受这样的排挤只好选择离开。团结合作是一个集体是否有战斗力的关键,一个不能够团结合作的集体是不会有打胜仗的希望的,这种状况常常让我想起一句话:“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是一条虫”虽然有些愤激,却是一针见血的说出了中国人骨子里的不合作态度,这是非常不利于学校的发展的。 人情薄如纸。 在公立学校里教师大多是同一个地方的人,很多的人可能几家从祖辈起就是熟识的朋友,而自己呢,则可能有很多的同事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公立学校的教师队伍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大家相处在一起的时日长了,自然就有了较深的友谊,也有比较浓厚的人情味,而私立学校由于教师流动性较大,今天在这,明天可能就在那了。再说,在转制型的学校教师虽说是从早到晚都在学校,可上课、该作业、备课、专研业务就足以让教师筋疲力尽,还有足以能让你焦头烂额的学生,平时也就根本没时间交往,加上压力大,很的多的人先要适应环境也无力和同事交往,有的教师工作了一年多,连学校的老师也认不全,同事之间的关系相当的淡漠。有一次,听一个朋友说过这样一件事,学校的一位女教师,有一次在学校大门口被摩托车撞到在地,门卫里的人只是淡漠的看了一下,出都不曾出来,回到办公室和其他教师说起,其他人也只是淡淡的“哦”了一下,又各自埋头做自己的事,同事关系的淡漠,可见一斑。 只是梦的未来。 转制型学校,学校可以实行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当然最主要的就是教师的优化组合,如果教师不能适应这种优化的环境,不能在这种优化的教育资源系统内为教育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工作风险也就势必出现,这就要求教师适应新的转制制度,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达到最优化,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可能面临失业的危险。被招聘过来的教师大多是原单位里的优秀教师,来到这里,原来的一切优势都没有了,评职称,住房子,孩子的上学等等原来都不是问题的问题都出现了,双向选择又让这些教师随时面临着下岗的危险,没有了安全感,没有了稳定的保证,一切都变得无法捉摸,未来只是一个梦。 扭曲的师德。 转制型学校教师的流动性很大,很难让教师对学校、学生产生感情,对学生很难有教育的责任感与神圣感。在公立学校教师可以让自己处于主人公的地位,有主人公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可在转制型的学校里,大多数教师只是为了多挣几个钱,想到的是在如何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到伤害的前提下,再多挣一些钱,不得罪方方面面,不得罪领导,更不得罪学生,学生是衣食父母,所谓“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的管”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教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既不敢管学生,又不敢得罪领导,心理必然处于一种变形的状态。所有的教学、教育理论恐怕很多的时候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已。据调查有37.4%的教师在心理上存在着障碍,而在转制型学校里这个数字可能更大些,处于这样的心理障碍之下,教师如何会有好的心态去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爱的教育”?言传身教,那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不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概念是十分清楚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与经济的联系愈来愈密切,这本来是好事,可是我们再谈论教育时,教育的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很多的时候我们已经将教育产业化,转制型学校尤其如此。这里的生员普遍差,但学生却很有钱,有些学生家里对学校进行过赞助,是特殊学生;有些是被挖过来的好学生,学校要靠他们去创品牌,自然更是特殊学生;有的学生上学是家长开车接送,穿的是名牌,他们是学校经济的主要来源,教师的衣食父母,理所当然也是特殊学生,在这里恐怕不能特殊的就只能是教师了。学生一特殊,师生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没有不对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恐怕在这里也是用得最普遍的了。犯了错误不处理,或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教师和学生发生冲突,无论对错,赔礼道歉的是教师也就不足为奇了。失去了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在教师心中是最大的困惑。 当然,转制型学校还在成长过程之中,里面有很多的问题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问题既然已经存在,我们就不能讳疾忌医,希望会有更多的同仁有更多的良策,让处于困惑中的教师能有一个好的生存状态,让我们的教师处于良性发展之中。 注:此文发表在《教师之友》2003年第二期 Tags:奶酪,不是,我们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