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合理地设计课后作业

日期:2005-5-20 16:46 阅读:

合理地设计课后作业

乌鲁木齐市第十九中学  孙江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下,作业设计与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师益友。传统作业类型单一、机械,模仿性强,学生感到单调乏味,积极性不高,己不能适应《新课标》要求。作业内容设计得丰富新颖,形式多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

      1、寓学于乐,设计趣味性作业

反馈练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教学的效果。作业内容设计得新颖、有趣,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如数学课上,老师讲分数时,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今天是小红的生日,她请来了很多客人。生日PARY开始时,她数了数,有几位客人还未到,就自言自语地说:怎么该来的还不来?来的客人一听,心想:这么说,我们就是不该来的了?于是,有一半客人走了。小红一看,连忙说:嗨!不该走得倒走了。剩下的客人心想:这么说,我们是该走的了。于是,又有三分之二的人走了。小红急得直嚷:我说的不是他们!最后剩下的三人一听,心想:那是说我们喽。于是气愤地走了。同学们,你们算一算,一开始小红总共请来了多少客人?这样的作业设计,内容新颖,趣味性强,学生乐学。此外,趣味性作业设计还有游戏性练习、竞赛式练习、编故事、儿歌、口语交际等;设计改错题时还可以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时可以让学生当裁判等。兴趣是使少年儿童成为学习最佳期的可贵的心理品质之一。一个人,一旦有了强烈的兴趣,他就会处处思考,不怕困难,并且坚韧不拔地去解决困难,学习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寓学于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性作业

学以致用,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常言道,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好、能力高。学生学到的文本知识,只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动口、动手、动脑,才能运用知识,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形成能力。如:《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前可让学生搜集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资料,通过搜集资料指导学生求和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了有关数学证明的一些方法。

    3、寓学于研究,设计探索性作业

探索未知是最引人入胜、最具诱惑力的学习过程。作业设计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识的潜在功能,通过延伸、演变、拓展,让学生在迷惑、好奇的情境中进行探索,使学生从传统模仿习题中转化到对知识的研究上,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如:教学数学《镶嵌》,教师设计了这样作业:结合实际生活,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地板的拼合,地砖铺地,瓷砖贴墙等探究一些多边形能否镶嵌成平面图案。多有创意的设计。教师打破教材的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触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新奇中去探索、去发掘新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Tags:合理,设计,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