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马说ppt课件

日期:2015-7-22 17:25 阅读:
    马说ppt推荐
    大小:3.48M
    版本:沪教版

课件预览

课件预览

    幻灯片1

    幻灯片2

    伯乐相马的故事

    幻灯片3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

    幻灯片4

    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幻灯片5

    马说  韩   愈

    幻灯片6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

    论和记叙。掌握文中的字词解释,通假字的

    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幻灯片7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郡望昌黎(郡里的显贵家族) ,自称昌黎韩愈,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贞元八年(792)中进士后,过了四年才被宣武节度使任命为观察推官,又过了六年即贞元十八年(802)授四门博士,历迁监察御史,因上书言关中灾情被贬为阳山(今属广东)县令。

    作者简介

    幻灯片8

    韩愈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文风,提倡散体,主张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幻灯片9

    韩愈的作品主要收集在

    《昌黎先生集》。

    幻灯片10

    写作背景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其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纳。他在京城应试觅官,奔走相告,一共呆了10年之久,最后无限怨郁,离开长安。坎坷遭遇正是他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是曲陈心迹,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遭遇也是这样,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本文便是他这类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幻灯片11

    文体介绍

    “说”是我国古代一种议论性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既可以写一事一物,也可以写一种现象,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但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想或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马说”即谈马、论马。常用托物寓意的手法。

    幻灯片12

    朗读指导

    1、流畅朗读:注意生字,注意断句。

    2、情感朗读:注意语速,注意顿挫,注意情感。

    幻灯片13

    朗诵课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zhǐ)辱(rǔ)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ì)之间,不以千里称(chēng)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古音shí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cái)美不外见(xiàn),且欲(yù)与(yǔ)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cè)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cái),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wū)(hū)!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幻灯片14

    朗诵课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zhǐ

    pián

    sì

    shí

    Shí或 dàn

    sì

    shí

    xiàn

    sì

    幻灯片15

    译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马。然后:副词,表示前一种情况是后一种情况出现的条件,这以后。千里马:一日行千里的马。而:连词,表转折,但是,可是。虽,即使。名马:名贵的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马夫(或奴仆)的手里。只:只是,只能。 辱:受屈辱,埋没。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槽:喂牲口的食器,枥:马棚。槽枥:都指喂马用的马槽,这里借指马厩(jiù )。不以千里称(之)也:不把(它)称为千里马。以,拿、用。称:著称,称呼。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或因此) ,即使有了名贵的马,也只能在马夫(或仆役)的手下受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为千里马。

    幻灯片16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马之千里者:即千里之马,马(当中)能日行千里的。之,助词,定语后置,不译。 强调定语“千里” 。一食(shí):吃一顿。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dàn)食料。尽,全,这里作动词用,吃尽。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十斗为石。食:同“饲”,喂养。同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sì。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够日行(或走)千里。千里:用作动词,(日)行(或走)千里。而食:即“而食之”,而:连词,表示动作的顺承关系,不译。食,使动词。是:这,这样的,指示代词。虽,虽然。之:的。能:才能。食(shí):吃。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出来(或表现在外)。见,同“现”,显现、表露。且:犹,尚且。欲:想要,要。常:普通,平常。等:等同、一样、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可:可以。得:能,能够。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普通马来喂养(或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特长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或办不到)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幻灯片17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策:本意指竹制的马鞭,这里名词作动词用,引申为用鞭子打、鞭打,这里意为驱使。策之、食之:它,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道:方法。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了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同“才”,此指日行千里的才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马叫,之:音节助词无实义,不译。而:却。通其意:不能懂(或通晓)它的意思。执策:拿(或握)着马鞭。策,马鞭,名词。临:面对。之:它。临之:面对千里马。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不译。呜呼:感叹词,唉。其:同“岂”,难道,表反诘语气即表反问语气。其:可译为“恐怕”,表推测(或揣测),语气。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愿,(反而)拿着鞭子(走到马跟前)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认识千里马啊!

    幻灯片18

    一、重点词语解释

    1、马之千里者 之:

    2、世有伯乐 伯乐:

    3、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

    4、祗辱于奴隶之手 祗:         辱:

    5、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槽枥:

    6、不以千里称也 以:           称:

    7、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      尽:

    8、才美不外见 才美:

    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常:     等:

    10、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11、策之不以其道 道:

    12、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

    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鸣:              通:

    14、执策而临之 临:

    15、其真不知马也 知:

    16、安求其能千里耶?安:

    助词,定语后置,不译。

    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辱没

    只是

    喂牲口用的食器

    两马并驾

    著称

    拿、凭,凭借

    吃完

    吃一顿

    才能,美好的素质

    普通的

    等同,一样

    有时

    方法,正确的方法

    竭尽

    通晓

    马鸣叫

    面对

    识别,了解

    怎么

    幻灯片19

    二、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

    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鞭子,名词

    用鞭子打,动词

    策

    }shí,吃

    {

    食不饱,力不足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食

    }s?,通“饲”,喂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指代“千里马”

    难道,表反问语气

    恐怕,表推测语气

    {

    其

    骈死于槽枥之间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的”,结构助词

    指代“千里马”

    无意义,调节音节

    {

    之

    幻灯片20

    三、一词多义:

    一食或尽粟一石 (      )

    食马者 (        )

    食不饱  (        )

    吃

    故虽有名马(     )

    虽有千里之能(       )

    即使

    喂养

    虽

    食

    吃

    虽然

    不以千里称也 (        )

    策之不以其道 (    )

    用

    以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不译

    按照

    之

    幻灯片21

    四、通假字

    (1)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五、古今异义

    是 古义:这.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

    安 古义:怎么.例:安能求其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等 古义:同样.例: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幻灯片22

    文章解读

    文段一: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用原文回答)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用原文回答)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4、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幻灯片23

    1、课文首先为我们摆明了什么观点?突出强调了什么问题?

    摆明的观点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突出强调了伯乐能识马,如果没有伯乐的慧眼,千里马就会被埋没,即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句突出了识马的重要性,概括了全文的主旨。

    幻灯片24

    2、在第一段中当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时会有怎样的遭遇?

    它的遭遇只能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辱”和 “死”,表达了作者的无限痛惜之情。

    幻灯片25

    文段二: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为千里马被埋没鸣不平,对千里马得不到应有待遇的命运感到惋惜和同情,对食马者充满讽刺。

    幻灯片26

    3、请从第二段中找出句子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句子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幻灯片27

    文段三: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用原文回答)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抒发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之情。

    幻灯片28

    4、 请从第三段中找出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文段中哪句话能揭示全文的主旨?

    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在三个方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文段中能揭示全文的主旨:“其真不知马也”

    与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相照应的句子是: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幻灯片29

    5、本文表面虽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那么文中以“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哪几类人?

    幻灯片30

    “伯乐”——

    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知人善用的有识之人

    “千里马”——

    比喻的是有才华、有才能的人

    “食马者” “策马者”——

    比喻的则是愚妄浅薄不能识别人才,甚至

    于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幻灯片31

    整体感知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有决定性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第三层(第3段)嘲讽“食马者”的浅薄无知。总结全文,既总结全文,又凸现了文章的主旨。

    幻灯片32

    理解与思考

    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幻灯片33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重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幻灯片34

    问题探究

    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作者只是在谈“马”吗?有什么写作意图?

    2.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不是     意图:揭露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与昏庸。

    2.情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幻灯片35

    人才

    千里马

    伯乐

    赏识人才的人、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食马者

    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

    幻灯片36

    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起句就揭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第三段对“策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不知马”,与开头的论点相照应。

    幻灯片37

    课文分析

    反面论证

    故虽有名马…...

    不以千里称也。

    提出论点: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正面论证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第一段

    第二段

    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也”

    进一步从反面论证:

    第三段

    反面论证,得出结论:

    其真不知马也(主旨)

    幻灯片38

    总结本文的主题及写作方法。

    主题:

    全文揭露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

    写法:

    《马说》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的命运来比喻人才的命运,文章采用反问、设问、排比等手法,反复论述,层层深入,耐人寻味。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幻灯片39

    讨论

    《马说》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如果你是千里马,是否一定要得到伯乐的赏识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幻灯片40

    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马的成语:

    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马首是瞻、

    马放南山、马瘦毛长、一马平川、?

    走马观花、快马加鞭、?马革裹尸、

    龙马精神、指鹿为马、千军万马、

    万马奔腾、老马识途、天马行空。

    幻灯片41

    与马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马致远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

    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

    幻灯片42

    课堂练习

    1、《马说》是一篇              ,作者

    (朝代)                 (姓名)。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                    手法。

    2、《马说》的作者字            ,唐代著名

    家,他的著作收在《?????????????????    》里。

    杂文

    唐朝

    韩愈

    托物寓意

    退之

    昌黎先生集

    文学

    幻灯片43

    练    习    一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1、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2、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3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驾驭,鞭打

    鞭子

    表反问语气,难道

    表推测语气,恐怕

    shí  吃(一顿)

    sì  饲养,或通“饲”

    shí  吃

    sì  喂养

    关

    关

    您的位置:>>马说>课堂练习

    幻灯片44

    练    习    二

    请分别指出下列句中“虽”字的用法:

    A.虽然          B.即使

    1.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2.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B

    A

    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强烈不满。

    幻灯片45

    用原文回答

    1、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

    2、描绘千里马终身不幸遭遇的句子是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

    (1)伯乐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其真不知马也。

    幻灯片46

    扩展

    文中的“千里马”、“伯乐”、“奴隶人”分别指的是          、

    、

    。

    人才

    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

    幻灯片47

    面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善待人才、埋没摧残人才,作者在文中表现出强烈的____ _之情。

    愤慨

    幻灯片48

    课堂练习

    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

    幻灯片49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咏怀》

    幻灯片50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幻灯片51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幻灯片52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王勃《滕王阁序》

    幻灯片53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江城子·密州》

    幻灯片54

    韩愈

    《马说》的作者           ,字         ,是        代          家。是“                        ”之一。因其世居于昌黎,故又称               ;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中的《                》,《马说》是其中的第           篇。

    唐

    退之

    文学

    唐宋八大家

    韩昌黎

    杂说

    四

    幻灯片55

    重点词语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一食或尽粟一石

    是马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只是)

    (辱没)

    (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

    (著称,出名)

    (有时)

    (这种)

    (犹,尚且)

    (等同,一样)

    (怎么)

    (正确的方法)

    (通晓,明白)

    (面对)

    幻灯片56

    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用鞭子打)

    (马鞭子)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吃)

    (通“饲”,喂)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恐怕)

    幻灯片57

    通 假 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喂)

    才美不外见

    (通“现”,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

    (通“耶”,表示疑问,吗)

    幻灯片58

    句子翻译:

    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因为千里马的美名而著称。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马)鸣叫又不通晓它的意思。

    幻灯片59

    句子翻译:

    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品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能识别千里马啊!

    幻灯片60

    理解重点语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描绘千里马的终身悲惨遭遇的句子是什么?

    只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为何被埋没?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其真不知马也。

    幻灯片61

    理解重点语句

    6、“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发出的叹息是:

    天下无马!

    7、有人说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此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是: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8、文中运用排比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写

    得淋漓尽致是哪几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不是排比)

    幻灯片62

    9、拓展延伸: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10、结合课文,说说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或其真不知马也。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1、文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主旨: 其真不知马也。

    幻灯片63

    12、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

    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但须突出“知人善用”之意。例: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尊之以高位,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干)。

    1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幻灯片64

    拓展延伸练习

    1、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

    2、 (1)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

    ?? 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幻灯片65

    (2)、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你认为呢?

    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若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

    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3、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示例一:我要善于抓住机遇或寻找机会,毛遂自荐,大胆地表现自我,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我不气馁,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幻灯片66

    如果你怀才不遇,你会学下列哪位古人?说出原因。

    A.韩愈           怀才不遇写文章

    B.陶渊明       归隐田园乐悠悠

    C.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成材

    D.张继           枫桥夜泊诗坛留名

    幻灯片67

    4、对于人才的发现,古今一个不变的道理是什么?

    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特长,并能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才能被人发现,受到重视,从而成名。

    幻灯片68

    5、对于“好酒不怕巷子深”这句中所包含的观念,你有什么看法?我们该如何做?

    在当代,我们不能坐待机遇的来临,更不能坐失良机。现在有些人只会埋怨别人不了解自己,埋怨领导不重视自己,幻想有朝一日遇见伯乐,一举成名,这是不现实的。

    年轻人既要努力学习,不断增长才干,也要有抢抓机遇的观念,这样才能在机遇到来时先行一步,增大成功的希望。

    幻灯片69

    6.当今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幻灯片70

    当今社会更需要那些德才兼备,有胆有有识且敢于自荐,勇于自荐,善于自荐的人才,

    在当今这样一个经济腾飞,处处充满竞争的时代,人才的选拔利用尤为关键,作为领导者要善于识别人才,并给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空间。作为人才要练好本领,抢抓机遇,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幻灯片71

    当堂训练:扩展阅读

    马价十倍       《战国策》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顾之,臣请献 一朝之贾。” 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解释加点词:比三旦立于市     伯乐还而视之

    2、划停顿: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

    3、翻译句子: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4、阅读本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离开时再回过头去看一了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涨了十倍。

    接连

    环绕

    1、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

    2、名家的赏识很重要。真正好的东西,又得到名家赏识,它的身价就会加倍增长。

    3、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别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幻灯片72

    达标检测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4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幻灯片73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①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②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③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②刖: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③奚:何,为什么。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幻灯片74

    翻译:      楚国有一个叫卞和,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奉献给楚厉土,历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理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干了眼泪后又继续哭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就命名为和氏壁。

    幻灯片75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2)厉王使玉人相之(??   ??)

    (1)指能日行千里的马 (2)鉴别

    2.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

    《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

    幻灯片76

    3.《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

    幻灯片77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

    幻灯片78

    中考演练

    对比阅读:《马说》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一食或尽粟一石

    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不识千里马啊!

    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强烈不满。

    4.同样的怀才不遇,两文流露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刘禹锡相当达观,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刘禹锡:对时光易逝感叹和表达乐观主义的精神.

    刘禹锡: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

    幻灯片79

    中学生如何成为千里马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能马马虎虎,心猿意马,走马观花,更不能指鹿为马,溜须拍马,成为害群之马。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以说话就要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有了缺点错误,赶快悬崖勒马,马上改正。从现在起,只要我们发扬龙马精神,勤奋学习,马不停蹄,快马加鞭,相信大家今后都能成为千里马,前途一马平川,事事马到成功!

    幻灯片80

    幻灯片81

    谢谢您,再见!

Tags:马说,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