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
一、考试依据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广东省考试院制订的《广东省2015年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佛山市教育局制订的《佛山市2015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说明(化学科)》以及和现行教材为依据,并结合我市九年义务教育化学学科的教学实际。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考试要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坚持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考试坚持以能力立意,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又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考试内容要求达到的目标层次表述解析如下:
学习目标
|
目标
层次
|
行为动词
|
具体要求
|
认知
性学
习
|
A
|
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
|
记得、知道所列内容,说出所列现象,举出例子,能找到所列内容等。
|
B
|
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懂得
|
了解、认识所列内容,能看懂、识别内容,能用化学用语表示,能正确书写等。
|
C
|
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简单计算
|
能区分、判断所列内容;能说明原因、解释现象、得出结论;能理解所列内容,用来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等。
|
技能
性学
习
|
B
|
模仿操作、初步学习
|
能根据实验步骤或他人合作完成实验操作,能说出或写出实验操作等。
|
C
|
独立操作、初步学会
|
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如能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所列物质,能进行溶液稀释操作,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等。
|
体验
性学
习
|
A
|
经历、体验、感受
|
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感受探究过程等。
|
B
|
认同、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
|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会、认识探究过程等。
|
C
|
内化、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
|
树立和发展价值观,表达思想和观点等。
|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第一部分:考试能力要求
对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获取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等三种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获取化学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表、数据、标签(如药品、食品等)的观察和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得相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解答简单的化学问题。
2、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掌握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规定的内容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能应用分析和综合、类比和比较、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方法去分析一些基本的化学问题;对于一些信息给予的问题,能迅速地阅读、吸收,并能联系已有知识,正确的解答;能运用所学知识于新的情景,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对于问题的解答能较清晰、准确地进行分析和解释,语言通顺、易懂,有逻辑性,语言文字能准确地表达思想观点,字迹清晰。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掌握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初步会处理实验过程中某些安全问题;对含设计性因素、评价性因素的实验问题,能初步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围绕简单的问题进行探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能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如试管、烧杯、漏斗、水槽、酒精灯、集气瓶以及集气瓶组合的洗气装置)。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要求
考试应根据《标准》要求,考查化学学科课程中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并注意学科内各部分内容的合理分布。考试内容范围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内容构成。考试范围和要求是根据《标准》,并结合我市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对《标准》中未颁布的内容部作考查要求。
主题一:科学探究
内容
|
考试要求
|
目标层次
|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得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意识到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3.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4.认识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
A
B
A
B
B
|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
提出问题
|
1.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独立地或经过启发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能比较明确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
B
B
|
猜想与假设
|
1.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发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做出猜想或假设。
2.具有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做初步论证的意识。
|
C
C
|
制定计划
|
1.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经历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过程。
2.能在老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
C
C
|
进行实验
|
1.能积极参与化学实验。
2.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进行实验操作。
3.能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
B
C
C
|
收集证据
|
1.认识收集证据的重要性。
2.学习运用多种手段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
3.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
4.初步学习运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证据。
|
B
B
C
B
|
解释与结论
|
1.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加工与整理,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合理的结论。
3.初步学习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逐步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
C
C
B
|
反思与评价
|
1.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讨论,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与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
3.能体验到探究的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
B
B
A
|
表达与交流
|
1.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2.与他人交流讨论时,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
B
B
|
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7.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
C
C
C
C
C
B
B
|
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5.燃烧的条件。
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8.酸、碱的化学性质。
|
B
B
B
B
B
C
B
B
|
主题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内容
|
考试要求
|
目标层次
|
我们周围的空气
|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初步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5.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
B
A
C
B
B
|
水与常见的溶液
|
1.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3.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4.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5.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6.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7.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8.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9.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0.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
B
B
B
A
B
C
C
A
A
B
|
金属与金属矿物
|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
2.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
3.知道在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
B
A
A
B
B
|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
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
3.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
4.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5.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6.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7.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
B
C
B
A
B
A
B
|
Tags:2015,山中,考考,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