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谈谈有效课堂教学的对比思考

日期:2011-12-6 10:51 阅读:

         摘  要:今年暑假,本人参加农村教师培训班进行了集中的课例研讨,经过交流得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本文就这两节课上的一些教学片段谈一谈对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新课改  有效  课堂  对比  思考
        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课堂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主阵地,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45分钟内,如何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教学情境的处理 
        在《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中,老师A在引入中使用了折报纸这一情境。折一次着重问学生如何计算报纸的层数,并在黑板上写下式子:
        次数     层数
         1      2
         2      2×2
         3      2×2×2
         6      2×2×2×2×2×2
        折了数次后提出问题:这些式子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因数都是2,都是乘法。
        教师A:如果能折20次,这样写是不是太麻烦呢?
        学生回答:可用        表示。
        教师A:实际上学习了今天的新课《有理数的乘方》后,我们可以用更好的方法来表示,让我们一起来共同学习吧。
        教师A在学生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规律,简洁自然,紧扣乘方的意义,自然过渡到了下一环节的教学。比较精彩的是在课堂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时提出问题:有人说一张报纸如果能连续折20次,它的厚度能超过我们的教学大楼,你相信吗?这样处理呼应了引入的情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留给同学感受和思考的空间,在课后的交流研讨时得到了一致好评。 

        二、教师的作用
        下面是教师B在讲授《图形的旋转》的场景:
        师:出示图案(略),你知道这幅美丽的图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吗?
        生:先设计出一个图形(略),然后在这个图形的基础上得到这幅图案的。
        师:哦,你真厉害,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大眼睛。今天我们也来做设计师,想一想怎样在图形A的基础上得到这幅美丽的图案。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生:把图A旋转一下。
        (学生汇报完后,电脑演示图案的形成过程。)
        师:观察从图形A旋转到图形B、图形B旋转到图形C、图形C旋转到图形D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生:图形的形状没有变化。图形的大小没有变化。
  图形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
        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那么,我们再来仔细观察,看看你还会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再次演示图形的旋转过程。)
        (学生再次讨论。)
        生:每次都是绕同一个点O旋转,而且O点的位置没变。
        它们还都旋转了同样的度数,90°。
        师:很好,我们通过观察不仅发现了图形旋转的方向,还发现了图形旋转的点和度数。那你是怎样判断它旋转的角度的?
        (小组讨论,汇报。)
        生:看看图形的一条边旋转了多少度。
        师:现在你们知道开始的图案分别是怎么得到的了吗?
        生:是由一个基本图形A绕同一个点O顺时针依次旋转 90°得到的。
        生:也可以把图形A和C看成一个基本图形,把这个基本图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得到的。
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全面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合理的分析、总结、示范可以使学生在探索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升思维。
        三、现代化手段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图形的旋转》这一节课中可以利用课件演示图形的变换过程,帮助学生发现规律。而《有理数的乘方》是以概念和例题教学为主,有的课件不过是课本搬家。教师只有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Tags:谈谈,有效,课堂,学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