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共和国的脊梁——《建党伟业》的读后感

日期:2019-3-7 17:42 阅读: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 学  黄世琪

“起来!饥饿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热血已经沸腾。”一段慷慨悲壮的歌声,久久在朦胧迷离的嘉兴南湖上空回荡。映入眼帘的王会悟身着粉色碎花旗袍,手撑油纸伞,站在船头,望着水气氤氤的嘉兴会心一笑,船里传来阵阵歌声。细细数数有十三个人。他们是十三位代表,也是十三位民族战士,更是十三位英勇烈士!

这是《建党伟业》给我感受最深的一幕,虽然没有激昂的场面,但在这如诗如画的嘉兴湖上的小船中,孕育了革命的火种,确立了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要了解建党之初的那段历史,不妨和我一起领略《建党伟业》的风采。

<一>

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清王朝在辛亥革命的枪声中退出了中国历史的舞台。1911年冬,孙中山从海外归来,带领着支持革命的仁士志士发动了辛亥革命,各省相继宣告独立,许多进步青年投入到辛亥革命的热潮中。1912年1月1日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这一消息震惊世人,得到了中国民众的大力支持。而此时一群爱国的青年正在革命,如毛泽东参加了光复新军,作为孙中山军队的一分子,他积极参与其中,宣传革命道理,号召进步青年起来斗争。

<二>

不久,孙中山逝世。在逝世前,他对同志们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要努力。”他的这句话又激起了多少民众的斗志!随后,一批批爱国青年投入到伟大的革命事业中。还记得?宋教仁被蒋介石的特务暗杀时,特务们开了两枪,可他却屹然不动,他的气节感染了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临死前,他说:“家贫老母望照顾。”他生前为了革命不知劳累,四处奔波,从而把老母独自留在家中,此时,我们也不禁为宋教仁的那颗孝心而感动,多少人为了革命而牺牲自己和家人!还记得?蔡锷在袁世凯称帝时,瞒着袁世凯到日本治病,与孙中山秘密洽谈,他虽身患重病,但还坚持地做有关即将讨伐袁世凯的战争准备工作。不久,蔡锷与孙中山回国,讨伐袁世凯,获得胜利。看到此处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敬佩之情,虽然战争赢得了胜利,但是人民仍没有从痛苦中拯救出来。而此时又一群热血青年正在革命,如与毛泽东为友的人准备去法国,可临行前,他却犹豫了一会说:“我不去了。”他认为现在的中国不是光靠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拯救的,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所以他想留下,拯救中国。不久,他很快成为了领导学生的代表,也让他的拯救中国的理想更近一步。此时的中国,充斥在一次又一次的革命中,一次又一次起义中……但大家都坚信,在不久的将来终将有人会带领人民实现一次民族伟大的解放。

<三>

作为青年代表的毛泽东很快与一些革命党人进行联系,不久斯大林便派马林来参加会议,此时,毛泽东与其它十二位代表奔赴会场,秘密商讨建党之事,在暗室里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章程。此刻令人激动万分,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准备召开第二次会议时,马林被人跟踪,会议室也被人查封,所以大家临时决定在嘉兴南湖上,确定最后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就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诞生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啊!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一阵阵激昂地歌声在南湖上空回荡,而我依稀记得十三位党员,十三位英雄在这湖畔高歌……

<四>

望着那些熟悉的脸庞,我不禁回想起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群众,为了建设一个新中国不知有多少人为此牺牲,那时的中国民不聊生,战火纷飞,被称为“东亚病夫”。可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人的努力下,中国实现了一次伟大的民族复兴!毛泽东与战友们翻越了一座又一座被冰雪覆盖的山,踏遍了一个又一个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渡过了一条又一条奔腾不息发热河流……才解放了全中国!而这一切,正是千千万万的人民,千千万万的英勇牺牲的烈士,撑起我们民族的脊梁,正是有了他们,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响彻神州!

那么多革命先烈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而牺牲,我们难道不该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吗?如果,没有那些先烈,或许现在进行革命,或许现在还是一个落后的中国,或许现在我们还不能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或许……是他们撑起了共和国的脊梁,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而祖国明天的建设要靠我们,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去建设更美好,更昌盛的祖国,撑起共和国的脊梁,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响彻世界!

在此,我向历经90周年风雨历程的党,致以最诚挚的祝福!

Tags:共和国,脊梁,建党伟业,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