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调查称3成娃与家人有矛盾 6成学习有困难

日期:2012-8-31 13:15 阅读:

          近三成孩子与家人相处不和谐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传统观念中,孩子的成长,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但广州市海珠区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今年暑假开展的“收集幸福·青少年幸福感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当代青少年的“不幸福感”存在于家庭、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些特殊范畴,“不幸福感”比重甚至超过“幸福感”。

  在家有烦恼:26%孩子与家人相处不和谐

  在家庭生活的幸福感方面,调研人员发现,在青少年心目中,家庭关系的和谐,尤其是父母关系的和谐,是家庭幸福的最重要因素,即“父母关系融洽”远比“家庭经济条件好”重要;另外,青少年中非独生子女与家人的关系更为和谐。

  但是,调研中却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在家庭生活中对幸福的感受不高,总体上约有26%的青少年与家人的关系不和谐。其中,有约16.4%的受访者表示与家人关系“一般”,主要是自己照顾自己;有约1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与家人的关系“不好”,甚至会出现摩擦和冲突。

  在校有烦恼:超六成孩子“学习有困难”

  调查显示,45.6%的受访青少年表示在学校的生活幸福,25.3%的青少年表示非常幸福,但有22.10%的受访者表示幸福感一般,不到7%的受访者表示不幸福或非常不幸福。

  青少年在学校生活究竟遇到什么烦恼?数据显示,青少年在学校生活的烦恼主要来源于学习———有25.4%的受访者觉得“学习任务轻松”,却有56.4%的受访者觉得“学习有困难”,有9.8%的受访者觉得“学习困难很大”。

  调查显示,34.1%的受访青少年表示“学校学业压力太大”,20.1%的表示“学校的课程无聊”,有18.1%的表示“学习成绩不好”,还有11.75%的受访者表示学校“缺少休闲娱乐的时间”。此外,还有受访者称,在学校“与老师关系不好”、“缺少学习升学目标”、“缺少要好的朋友”等。

  在社区有烦恼:缺乏人与人的交流

  超出调研人员预想的是,青少年的“不幸福感”还存在于社区人际关系方面。关于青少年对社区生活状况的感受和评价中,有近25%的受访青少年表示社区生活的感受“一般”、“不幸福”或“非常不幸福”。调研数据显示,23.6%的受访者认为最不满意“社区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许多的被访青少年表示邻里之间互不相识,甚至有些社区内邻里因利益纠纷关系紧张。

  怎么才算幸福?

  90后说:实现自己的理想 与相亲相爱的人生活

  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算幸福?调研人员发现,青少年对幸福生活的理想状态主要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与相亲相爱的人生活。有28.8%的受访青少年希望通过“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寻找幸福,有17.9%的则认为幸福就是要“与所爱的人相亲相爱一生”,还有16.6%的认为“自由自在生活”就幸福。另外,对于青少年来说,“周游世界”、“平淡安定生活一生”也算幸福。

  关于如何让自己更接近幸福,青少年也有自己的答案———39.2%的受访青少年认为“知足常乐,尽可能减少欲望”就能幸福;10.9%的则认为“我行我素,不管别人说什么,开创自己的生活风格”;有38.7%的认为“努力争取,在现有条件下,争取想要的生活”;另外还有11.2%的认为“不胡思乱想,脚踏实地生活就好”。

  本次调研对象的目标群体是海珠区13-19周岁的青少年,调研涉及受访者大部分都是“90后”,受访的青少年接近400人,他们主要是处于初、高中学业阶段的在校生。

Tags:调查,3成,人有,矛盾,6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