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学校减负,找家长开听证会

日期:2011-11-1 09:17 阅读:

    秋季新学期,重庆市教委再次高调推出中小学生的减负措施:从上学时间、课程计划、教辅资料、家庭作业、考试次数等10个方面提出硬性的量化规定。

两个月后,学校教学活动是否发生变化?学生课业负担是否得到松绑?昨日,主城12所知名小学校长聚在市教委,谈论着面对阻力艰难前行的减负。

学校办起植物园

江北区新村小学校长夏小奇说,学校正着力提高常态课的质量,要求老师功在课前,精在课堂,师在课后。于是一改老师满堂灌的做法,将40分钟的课堂分成了“5”分钟预习、“25”分钟讲述和“10”分钟互动。同样的作业量有的学生花很少时间就完成了,而一些学生需要较长的时间,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因此老师需要因材施教。

在推行减负的实践中,名校进行了作业分层布置的尝试。沙坪坝区树人小学校长杨志渭说,按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目标分层,比如数学学科的家庭作业,提出“最小习题集”,减少学生的重复练习。

推行市教委的减负令,学校增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学生兴趣活动。新村小学调整了课程结构,周一、周三安排学生看电影、做手工、学歌舞等活动课,周二、周四组织学校30多个社团活动,周五开设博学课。大渡口实验学校在学校办起了植物园、养殖园、种植园、果园,让学生亲近自然。巴南区鱼洞第二小学开展“大课程”,把音体美、综合实践、科学等长短课相结合。

让学生个性化发展

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裴娣娜认为减负要跟培养未来公民的目标挂钩。裴娣娜说,未来公民要具备3方面素质,学生要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在生活方面要具备数学与科学素质、经济与技术素质,懂得健康、家庭、消费;学习上具备学习能力、信息素质,学会工作,能有效沟通,有社会责任;最后是思考,要具备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从校长领导力来谈减负,要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促进育人模式的系统创新,让学生自主发展,让学生和老师都个性化发展。

老师家长都有疑问

市教委再次高调提出减负,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学校都在强势推进,一方面跟老师签订减负责任书,制定了追责制度,另一方面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发出倡议,甚至一些学校还召开了减负听证会。取消了教辅资料、单元检测,解放了老师,但学生课外练习怎么来保证呢?课堂改变了,留出时间评价作业,讲述知识的时间不够又该怎么找呢?一些老师心中也有疑问。

近日,树人小学对一、三、五3个年级的家长进行学生课业负担调查,近96%的家长表示适合。在很多家长心中,对孩子学业成绩的忧虑仍然比“减负”的需求强烈,“只要孩子成绩不下滑,学校做什么我们都不反对。”一位小学生家长说。“减负不是今天才提的新鲜事,在现行的考试评价机制下,真的能推行下去吗?”很多家长表示怀疑。

Tags:学校,减负,家长,听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