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广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日期:2011-5-31 10:58 阅读:

省开展对我市党政领导干部2009、2010年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

广州市委、市政府一向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之后,近年来通过制定《广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等工程,推动广州市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形成了与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一是基础教育在全省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强化,2010年底,全市有幼儿园1532所,在园幼儿34.27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351所,在校生121.9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8所(含工读学校),在校生5273人;普通高中128所,在校生17.79万人;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172.53%,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1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49%,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9.74%,普通高考各项指标连续21年位居全省前列。二是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强化,中等职业技能大赛成绩保持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市属高校在校生规模以及办学层次都居于同类城市前列,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达90%以上,位于全省高校先进行列。三是创建省教育强市目标圆满实现,100%的区(县级市)成为省教育强区,100%的镇成为省教育强镇。越秀、天河、荔湾、海珠、黄埔等5区先后通过省教育强区复评。四是建设学习型城市成效显著,正向“学习之城”迈进。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为推动广州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市民素质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深化认识,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一是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根本、抓发展、抓未来的理念。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优先发展教育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根本、抓发展、抓未来的理念,把教育事业纳入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全省宜居城乡“首善之区”的重要任务,整体规划、重点保障、优先发展。优先发展教育,当好教育的“后勤部长”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党政领导的共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经常到学校进行实地调研,积极为教育出实招、办实事、谋实效,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科学制定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市委、市政府通过深入调研、组织专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等,制定了一个立足广州实际、体现优先发展、促进公平正义、突出改革创新的《广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以国内教育发达城市和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着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着眼于办一流教育、建人力资源强市的目标,必将为广州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人力资源支撑。同时,制定了《关于广州市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稳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天河、越秀、番禺等区顺利通过“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督导验收。

三是教育投入优先保障。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教育作为公共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体现法定增长要求,市本级财政年度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不低于15%。其中,2009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7.95%,2010年为18.00%;全市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617.7亿元、732.8亿元,增幅分别为10.18%、18.63%,预算内教育拨款分别为135亿元、170.1亿元,增幅分别为14.71%、26.05%,确保教育经费实现“两个提高”、“三个增长”。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同期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分别为39.43%、37.66%。

二、履行政府职责,教育更加惠及广大市民群众

一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免费标准一致。各级政府切实强化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在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实现农村和城镇免费义务教育补助标准一致。

二是健全具有广州特色的教育资助体系。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家庭学生补助政策。加大职教扶贫力度,“十一五”期间,市财政共投入3484.4万元,资助1877名从化、增城市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入读市属中等职业学校;投入2724万元,资助2719名广州市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和梅州对口扶贫生免费入读市属中等职业学校。2010年,市财政拨付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助学金经费1亿元,共资助学生约12万人次。制定《广州市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从2010年开始组织实施。今年初,市政府还将“免收本市户籍贫困家庭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学费”列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实施后广州市户籍贫困家庭子女入读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免费教育。

三是积极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市委、市政府认真按照国务院“两个为主”的要求,履行流入地政府职责,统筹安排,分步实施。2010年,市政府同意印发了《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把来穗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目前,广州为非广州户籍学生提供了51.09万个义务教育学位,占义务教育总学位数的41.91%,实现了国家规定的“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的目标,其中就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非广州户籍学生达到19.51万人,占38.19%,正朝着“以公办学校为主”的目标努力。

三、抓全面普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广州学前教育整体质量不断提高,初步实现了以示范性幼儿园建设为核心的园际互动、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格局。各区、县级市按照“广覆盖、保基本”的要求,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总数达到34.27万人,基本满足了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基本取消了学前班,确立了白云区钟落潭镇等一批农村幼儿园“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市级试点,番禺区成为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试点区。制定了《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努力形成全社会合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新格局。

四、抓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一是加快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将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市领导抓重点工作,2010年还将建设100所义务教育规范学校列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按照市、区(县级市)1:1的比例落实资金,即使在广州举办“亚运会”、“亚残运会”限制工程施工等因素制约下,100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顺利完成。至今,市、区(县级市)共投入9.64亿元建设规范化学校,全市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到79.3%,比2008年增加了20.9个百分点,其中天河、越秀、番禺、南沙、海珠、荔湾区先后通过了规范化学校督导验收。

二是大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制定了《广州市中小学校舍2009-2011年安全工程规划方案》,与规范化学校建设相结合,全面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目前,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2.03亿元,加固校舍32栋67.46万㎡,重建校舍85栋26.65万㎡。

三是深入实施“百校扶百校”行动计划。2009年10月,市政府启动了“百校扶百校”行动计划,由越秀、海珠、荔湾、天河、黄埔、番禺分别对口帮扶花都、增城、从化、白云、萝岗、南沙,并推选100所优质中小学校以“一对一”形式直接对口扶持相对薄弱学校。至2010年底,累计外派干部互派教师任教、挂职122人,开展教学业务指导1.88万人次,开展团队帮扶活动87次,参与学生近2万人,有效提升了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四是全面落实教育资源下乡计划。制定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积极开展“送教下乡”行动,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两年来,共培训教师1.26万人次,切实提高了农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组织教学、教学研究的能力。目前,全市90%的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课时占总课时数的62.8%。

五、抓优质发展,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一是以示范辐射带动,促进普通高中优质发展。全市现有示范性普通高中28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学校13所,提供的优质学位达到50%;省、市一级普通高中104所,提供的优质学位占普通高中总学位数的90.61%。加快推动城区优质普通高中资源向周边辐射,在南沙重建广州外国语学校,市二中、市铁一中学、广东华侨中学、广大附中、市一中、天河中学、白云中学等学校分别在科学城、亚运城、金沙洲、大学城、大坦沙、珠江新城等建设新校区。优质发展普通高中策略使广州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始终在高位稳步运行,全市已有69所学校在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中达到优秀等级;普通高考成绩稳居全省龙头,2010年普通高考12%的考生达到重点本科线,52%的考生达到本科线,93.51%的考生达到大专线。广州5所学校的内地新疆高中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有毕业生的学校从2008年起连续3年高考上线率达100%。

二是着力技能提高,打造中等职业教育新品牌。2009、2010年,市本级财政分别投入中等职业教育资金5.1亿元、5.5亿元,重点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强,与产业关联度高的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年招生数量和在校生规模连续5年均居全省地级以上市首位。全市现有2所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22所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6所省级中等职业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3个,省级重点建设实训中心8个。科学统筹专业布局,扎实开展专业和课程建设,“把课程改革作为着力点,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体现行动导向教学原则”的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成为“广州模式”。学校、市、省、国家四级职业技能竞赛体系进一步完善,技能竞赛成绩稳居全省之首和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成为广州职业教育的亮丽品牌。

六、抓扶持和规范,大力提升民办教育办学水平

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和奖励民办学校,两年来共资助奖励了181所民办学校。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实行同等水电气价格标准。民办教育已成为广州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10年底,全市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机构)1980所,在校学生101万人,为满足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作出了重要贡献。

七、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优化德育模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建立了43所市级家长示范学校及200所百优家长学校。大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近50万名学生参与了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志愿者服务,获得广泛好评。深化课程改革,建立和完善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和招生考试制度。注重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重视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积极开展体育、艺术、科普和环保等方面的教育,学生在国际、全国、全省的体育、艺术、科普比赛、技能竞赛以及学科比赛中获得累累硕果,其中,学生参加全国科技创新大赛连续25届名列全省第一。

八、强化应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市委、市政府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智慧广州”建设的整体规划,以深入推进“教育e时代”工程和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等抓手,着力打造开放的广州“数字教育城”,建成了全国基础教育规模最大的光纤城域网,光纤总长度超过2万公里,市本级教育信息资源总量达到65TB,内容基本覆盖基础教育各个领域。“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项目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建设了“同步教学资源包”、“师生多媒体创作天地”、“网络教研系统”、“教育资源搜索引擎”等一批特色项目。据2010年统计,全市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生机比为7.3:1,师机比为0.92:1,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课室达87.25%,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学装备现代化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广州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省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九、抓住关键,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一是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涌现了一大批师德高尚、贡献突出的劳动模范、优秀教师,钟南山院士当选为“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劳动模范”。

二是促进教师成长。加大引进力度,仅2010年,各区、县级市和市属学校引进人才1409人。搭建骨干教师成长平台,进一步优化了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队伍。全市共有102名教师完成了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培训任务。建有省级校长工作室5个,教师工作室17个。动态遴选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500名,名校长培养对象100名,英语教师出国培训对象220名,建立了以名师、名校长为带头人的各级各类校长、教师实践基地54个。

三是依法落实中小学教师待遇。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全市基本实现区域内中小学教师待遇“两相当”,中小学教师和公务员收入同步增长机制逐步建立。通过办理市人大重点议案,拟对在广州山区镇从教的教师增设补贴项目。制定鼓励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山区镇任教政策,拟对在山区镇从教的毕业生实行从教上岗退费政策。

四是整体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市委、市政府对解决代课教师问题高度重视,市主要领导亲自督办,分管领导亲自抓,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政策文件,至2010年12月底,经省核实认定的2085名代课教师的问题已全部解决,并建立了防止代课教师问题反弹的长效机制。

十、扩大视野,不断拓展教育交流合作领域和空间

认真办好新疆内地高中班、西藏内地中职班。加强对新疆疏附县的援助工作,启动了教师干部对口援助计划。认真做好对广东梅州、西藏林芝、四川汶川等地的支教工作,为促进当地教育发展作出贡献。教育交流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我市先后与五大洲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开展教育交流,有71所中小学校与香港的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在2010年亚运会期间,广州成功举办“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增进了广州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沟通与交流,增强了广州教育的影响力。

Tags:教育,广州,坚持,优先发展,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