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学校开放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上)

日期:2005-5-20 21:24 作者:wh 阅读:

新课标下学校开放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内容摘要 为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我们设置了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本文试从开放性教学的研究:涵义及特征、依据及原则、以及教育功能;开放性教学的实践:必要性、可行性、组织原则、设计、 及具体活动;开放性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开放性教学与差生及优生,开放性教学的课堂评价体系,是开放性的教学还是教学的开放性,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等诸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 开放性

问题的提出
    开放性教学是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僵化和封闭的弊端提出来的,这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应试为中心,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2. 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成长;
3. 以课堂为中心,课堂结构简单化,教学形式单一化,教学过程死板,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手段落后;
4. 以书本为中心,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总之,僵化和封闭的教学是学生在有限的空间(教室)和有限的时间(课堂)里,借助单一的媒体(课本),通过单向性活动(师→生)进行操练式的学习。
以上种种均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适应开放时代竞争社会的需求。

 

第一部分 开放性教学的研究:涵义及特征、依据及原则、以及教育功能


   教学是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所谓开放性,就是不拘于传统的、固定的或单一封闭的模式,而是要冲破学科、课堂和书本的局限,实现思维方式和教学途径的多元化。开放性教学是相对封闭式的教学而言,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主宰课堂,而是让学生充当主角。教师的注意力集中到创设情境,设计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不对学生预先设置任何框框。既有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又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交流的群体活动,在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中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开放性教学的涵义及特征 

200071日至86日在东京召开第九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日本学者桥本吉彦提出“开放式教学——思维开放,题目开放,过程开放”,这是对开放性教学的明确解释。本研究认为开放性的教学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开放性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开放性教学是针对封闭式的教学而言的,综合本校对开放题的研究,我们认为开放题是指问题结构的开放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问题结构的开放包括条件开放和结论开放。条件开放是指问题的条件可以不断变化,结论开放是指一个问题允许有多个结论或无固定结论。策略开放是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或途径去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开放题本身也具有开放性,能够由这个问题引伸、变化出新的问题。

(2)    开放的意识

教师和学生都应具有开放的意识。教师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充当学生的“导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学生要敢于质疑,不盲从老师、书本,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分析问题,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 允许多向交流

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书本之间的交流。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之外,还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交流的群体活动,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可以提出与书本不同的看法。

4 开放的评价方法

开放性教学重在问题的提出、探索、解惑的过程,而不是问题的结论。因此必须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5)教学关系的主体性。实行开放性教学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器而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

6)思维方式的挑战性。挑战性是创造性个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它要求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超越书本;不迷信老师的经验和权威,敢于向教师和权威挑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独到见解;敢于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做别人所未做的事。

总之,开放性教学既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

 

二、开放性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原则

1.从社会发展对价值规律提出的新的素质要求看,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学生单纯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要在帮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使其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获取、分析、判断、选择,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只有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才可能实现。
     2.
建构主义学习模式的心理学基础。源于瑞士认识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学说: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开放性学科教学正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开放的情境,提供丰富的信息,促进学生通过互相协作,创造性地活用知识。  

    开放性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要适合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还要为学生所熟悉而且感兴趣,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通过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问题。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比较低,通常对感性的、直观的、具体的内容比较感兴趣 ,可选择一些动手操作,趣味性强的东西,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总的说来,开放性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开放性原则

    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能创设一种开放性的问题情景,具有较强的刺激因素,所涉及的解题策略要具有多样性和较高的方法论价值。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理解、解答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体验到探索与发现的乐趣,领悟到学习的真缔;问题的结果也应具有多样性,问题本身要具有普遍性,有进一步引伸拓广的可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更一般的内在的规律。

    2.科学性原则

    开放性教学应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开放性不等于随意,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应具有时代性和正面教育的积极作用。解答问题的方法应具有科学性。虽然结论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一定要从开放性中找出确定性来,不能给学生一个模棱两可的感觉。

    3.循序渐进的原则

    开放性教学并不完全排斥传统封闭式教学,而是针对封闭式教学的缺陷与不足的一种补充。这两种教学形式是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的。在实际教学中,开放性教学应适当穿插在教学中。同时开放性教学所涉及的知识、问题情景应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学生不熟悉或根本不知道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多种多样,具有极大的综合性,所以也应该从某个知识的开放性教学到整节课的开放性教学,由小的,局部的开放到大的、全面的开放,而不应该一步到位。我们可以就某个概念的引出、产生的教学进行开放,也可以就某个定理法则的形成进行开放性教学,也可以进行开放题教学。

    4.综合评价原则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仅仅评价学习的结果,而应是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也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应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一般智力和特殊能力;同时兼有传统题与现代化试题,兼有论述题,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也兼有口试、笔试、操作考试;把绝对评分与相对评分结合起来。总的说来,要将学习的结果与学习活动的过程结合起来,既评价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又评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潜力;不但评价学生的智力,还要评价学生的性格和个性。

    开放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所选择的内容不能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不能脱离教材、大纲另起炉灶,而应遵循大纲,与课本相协调。教材上的内容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精华,我们不能随意舍弃。教师应深入钻研大纲与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将封闭的概念、公式、法则进行逐层分解,设计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来探索。对课本中的一些习题,可变换问题形式,改变或增减题目的条件,探求新的结论。但是,并不是说开放性教学的内容都必须来源于课本。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内,可以适当拓宽和发展。人们普遍关注的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问题,诸如银行利息、股票、贷款买房、环保、信息等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话题,都可以以适当的形式引入到开放性教学中,但不一定提供给学生真正符合实际的情景,这是不可能也没有这个必要。比如数学不是一定叫学生把数学直接运用于现实,而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相联系,并在一定意义下,使所学的数学合理化。另外,应注意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其他学科中的一些新概念、新的提法、新的动机也可以引入到相关教学中来。

三、开放性学科教学的教育功能

   1).开放性教学能真正体现建构观的教学思想

    建构观认为学习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去发现一个独立于他们之外的知识世界,而是重新组织自己的经验世界,去建构一个新的认知结构,学生需要投入全部思维和经验,组织起相应的原材料,去接受问题的挑战,自己提出问题,选择方法和探索经验,并进行表达、交流、修正,从而有效地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由于学生个体的认知结构不同,从而决定了学习过程中思维方式以及学习结果也具有多样性和个体差异。

    在开放性学科教学中,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开放性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较强的刺激因素,能形成强烈的认知冲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开放性问题涉及的知识是学生已经具备的,但解题策略是非常规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要求学生构建他们自己的思路与策略,而不是选择一个简单的答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原来的知识、技能重新组合,以形成解决目前问题的一种整体技能,或者对原来的技能进行修正以解决目前的问题。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建构能力,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侧重于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答案,学生就能充分地展现自我,人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开放性教学打破师道尊严,讲究师生平等,教师对学生的思维预先设置的限制减少了,符合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心理特征,便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为学生提供了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健康发展。开放性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的机会,不仅鼓励学生读书,写作业,而且让学生去听去讲,去倾听别人的想法,说出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认识以动作、实物、口头语或书面语、儿童语言或符号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语言、个性等全面发展。

  

 

第二部分  开放性教学的实践必要性、可行性、组织形式、

设计、具体活动

 

                                                                         一.实行开放性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现实的需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世界正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交流场”(可参阅[11]),世界经济逐步趋向一体化,跨国经营日益增多,人们不再终生从事一种职业,需要不断变化工作方式。我们今天知道的东西,也许到明天就会过时,学习并不随获得最后一张文凭而中止,“学习即生活”。学校也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同时并存。家庭电脑的普及和网络化发展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一个网络化的教育体系和开放式的教育环境。今天的时代是一个“终生学习的时代”(可参阅[11])。要求学校的教育必须培养勇于进取、善于创造的开拓型人才,要培养有独立学习能力,能主动吸收新信息的外向型人才。社会发展还提出了一些诸如人口、经济、环境等问题,也期待教育来解决。教育不再仅仅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培养能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人,还要促进经济繁荣,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竞争力。 

    时代的开放性迫切需要改变封闭式的教学,建立新的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国际教育委员会(ICMI)的一个文件也指出:“也许在课堂更多地进行没有固定答案的研讨的趋势,将会使更多的学生首次体验到科学女皇赋予该学科的美感”。(可参阅[16]
    2.
教育改革的需要

    由于我们教育的实际情况,目前的中考高考制度虽然存在一些人所共知的弊端,但是它仍然是现在行之有效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是中学教学的最终评价手段,对我们的教学有极强的导向作用。自1998年的高考题首次出现开放性试题以来,开放性试题的趋势有增无减。

    许多教师已开始大量研究了开放题的编制方法,解答开放题的一些策略、方法以及开放题的教育价值。然而,仅仅掌握一些解答开放题的方法、策略,没有开放的意识和开放的思想,只能就题论题,只能解答比较简单、熟练的“开放题”。要真正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只能进行开放性教学,以开放题作为切入点,真正做到“思维开放,题目开放,过程开放”。

3、开放性教学是学科教学改革的需要

传统教学是一种封闭式、保守性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但也存在着种种弊端:(1)在教学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教,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总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教与学的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每逢测试,学生就是背条条,读答案。在课堂上,一堂课都由教师一人表演,"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可自我支配的时间很少,空间太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利被"剥夺"了,根本谈不上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在教学方法上实行单一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书本知识,教学只是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也抑制了学生的爱好、兴趣和个性特长的发展。(3)在教学手段上,多数教师仍停留在凭借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当教具、一张嘴巴讲到底的"满堂灌",缺乏对现代教学技术的认识、掌握和使用,使学生感受到教学的枯燥乏味,感受不到学习的丰富意义和价值。总之,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杨振宁博士在比较中美教育之后说: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教育出来的学生一般比较胆小,动手能力差,但会应付考试。而美国教育出来的学生胆子比较大,动手能力强,但不会应付考试。
    4
、开放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素质教育既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又是一种创新教育。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知识经济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江泽民总书记在1989年会见科技界人士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这一精辟的论术为21世纪的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明确了目标和任务。那种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还抑制了学生创造个性的发展。因此,面对挑战,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实行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5、开放性教学是未来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人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中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才能学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指出:"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的获取知识了,而是需要终生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

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犹如配给他们一把多功能的钥匙,易于打开知识的宝库和科学的大门,使其终生受益。古人云:"授人以鱼,可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因此,我们必须实行开放性教学,为学生开辟新的学习方式,提供吸纳新知识、新信息的多渠道和广阔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以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二.开放性教学的可行性

   首先,除了上面谈到的中考高考新趋势,试题内容和形式逐步开放,不局限于书本的内容,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开放性应用题也日益增多,要求我们的教学将封闭的书本知识拓宽到书本外,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开放者。

    其次,积累了开放性教学的一些经验。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教学模式、方法的探索。从报纸、新闻中可以获悉,国内的一些高校已经在尝试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并出台了一些相应的规章制度。我国的整个教育系统正逐步转化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在中小学教学中,开放题教学的研究已进行了许多年,在开放题的编制方法、特点和功能、分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共识,既给我们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提供了经验和思路,其中的一些具体案例也解决了开放性问题的实际需要。

再次,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为开放性教学提供了可能。中学生已具有了较高水平的思维能力,他们能够理性地思考一些问题和现象,寻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人格、个性开始走向独立,不再唯命是从,表现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等心理特征。如果把学生进行封闭管理,硬塞给他们知识,不但扼杀了他们的自我创造空间,还会使他们反感。为此必须进行开放性教学,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自我表现、自我创新的机会。
 

    三、开放性教学的组织原则

    开放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与其内容是一致的,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开放性教学与其说是一种教学形式,倒不如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的宗旨是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减少预先给学生设置的种种限制,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足够大的自主活动和探索的空间。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具体形式,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过程性原则.

    开放性数学教学重在问题发生、解惑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答案。在开放性教学中,教师不预先对某一事物作出判断,不直接定义概念,更不直接给出某一问题的解法,需要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问题,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还需要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在此过程中,认清事物的本质,发展自己理解和运用数学方法的能力。

    2.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有利于对知识进行再创造。

    3.合作性原则.

    在开放性数学教学中,没有教师的权威性结论作为参考,学生就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理解和表达方式上就有可能出现偏差或不足,需要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合作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许多开放性问题的解题策略和结果都是开放的,一个人很难穷尽所有的答案和解题策略,缺乏现成可套用的解题模式,需要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除了个人的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以外,Tags:学校,开放性,学的,研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