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新课标的验证实验工作报告

日期:2004-7-16 10:55 阅读:

新课标的验证实验工作报告

武汉市翠微路中学  邹勤

 

新课标在我区正式实施已整整一年了,它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等等,这一切在实践中是否都达到预想的效果呢?这一年来,我始终在第一线努力学习、实践着新课标,深深感受到新课标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巨大变化,也有着种种的困惑与遗憾。

一、新课标带来教学的新面貌

1、小组学习方式

传统的课堂上,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似乎这样是天经地义。这是典型的以师为本教学观。新课标强调以生为本,所以,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起来,与教师平等对话的四人小组的学习方式流行起来。

所谓四人小组,就是将前后左右四位学生组合起来,形成语文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甚至在课外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四位学生各有职责:一个负责人,负责安排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学习内容的安排,组员的具体分工等;一个记录员,负责记录整个学习过程,各组员的学习情况;一个评价员,负责评价整个学习过程中各位成员的表现;一个报告员,负责将本组学习成果、质疑解难汇总,形成书面报告单,并在班上发言交流。小组学习五次时就可以轮换职务,直到每位学生都担任过四种职务后,就可以相对固定各人的职责了。我们要求四位学生分工时各司其职,合作时交流探讨,取长补短。在这样的小组学习中,每位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而且各小组同时进行学习时,极大缩减了所占课堂时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种方式能极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最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还培养了学生分工合作意识、探究质疑精神,所以是目前课堂学习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基本方式。

2、教师角色定位

无论是小组学习方式还是研究性学习方式,其实,真正能将这些先进学习方式落实到位,使之发挥最大效能的,还是教师的角色定位这一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统治者、恩赐者,师道尊严无疑又加强了这一角色份量。而新课标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示范、校正、启发、总结等,还应乐于学习,善于反思,力争使自己成为科研型、反思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新课标的理念,达到三个维度的要求。

可喜的是,目前这些角色定位意识已经深入人心,许多教师都能努力完成这一转变,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课堂上平等对话,课堂氛围活泼热烈,生本意识得以强化。

3、课堂学习内容

(1)       课文仍是主阵地。

新课标教材选文更科学,讲读课文仍占主要地位。但在教法上,较以前的传统模式而言,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同一篇课文,传统教法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也是主要目的;而在新课标理念下,传授知识并不是终极目的,教师更多要考虑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乐趣、情趣和志趣,训练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强化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等,而知识的传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所以,新教法层出不穷,各式各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在充分活动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2)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正式进入课堂。

除了课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正式进入语文课堂,而且份量较重。这说明新课标强调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已经在教材中得以体现。这对训练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力大有裨益。实践证明,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分工合作意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等都有明显提高,如学生制作的综合性学习作品已经融合了微机、劳技、美术等学科内容。

(3)       研究性学习的运用与效果。

    作为一种先进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也在语文课堂上大放异彩。四人小组确定研究专题,分工合作,质疑探究,成果共享。每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都能给学生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毫不夸张地说,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4、课外拓展学习

(1)       作业的布置人性化。

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与巩固,学生作业的布置尤为重要。目前我们所布置的作业一般分为几个类别:常规作业、分层作业、体验作业。常规作业一般都是全班统一要求完成的作业,如词语抄写之类的巩固性作业。分层作业则根据学生的差异,在难易度上,在数量上,在要求上对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不同。体验作业一般不是书面作业,而是实践活动类,意在让学生亲身体验,获得感知与体悟。这样的作业布置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生为本,是传统作业所不能比拟的。

(2)       各种资源的运用多元化。

教材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唯一资源。网络、家庭等都应利用起来,共同组成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感受生活。如上网查询资料、论坛发帖交流、网络社区文化等,这些资源的运用极大地扩充了教材内容,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新课标实施中的困惑及误区

1、分化

四人小组学习虽然有很显著的效果,但由于我们的教学班少则五十多人,多则七十多人,再加上学生成绩、能力、表现等都明显参差不齐,结果造成新课标所希望的“面向每一个学生”很难落实,经过一段时间后,同一小组的学生开始明显分化,优秀的、能力强的越来越优秀,而薄弱落后的则越来越差。

2、低效

    实施新课标后,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课堂氛围的热烈、活泼,学生学习积极性极高,争先恐后发言。但热闹的外表下往往是低效,该落实的知识点落实不够,再加上语文课堂变得不像语文课,而像微机课、生物课、美工课等等,长此以往,学生又如何提高其语文素养呢?看来还是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到位造成的矫枉过正。

3、费时

用新课标来指导课堂教学,教师感觉最直接的就是课时不够的问题。原来用一个课时就能“灌”完的,现在用两到三个课时还不一定能落实全部目标。是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透彻、课堂教学放得不够开,还是新课标的要求与实际课时量之间本有矛盾?

4、增负

    学生作业的布置已经更有层次性、趣味性了,但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由于强调积累,强调拓展,结果像同样的要求查资料的作业,认真的学生要花不少时间去完成,而敷衍的学生只花很少时间就能应付。再加上数学、外语等学科作业的天然优势,使得良好的愿望因学生的应付了事而落空,而且白白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语文陷入减负不成反增负的境地。

5、尴尬

而最令教师深感尴尬的是学科资源多元化成了一句空话。有条件寻找多方课程资源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课堂学习的拓展结果成了少数学生的专利。再加上家长的观念很难改变,语文更是孤军奋战,万分尴尬。

6、贫血

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仅要专业,还要博学多才,成为杂家。而目前一线的教师都被沉重的升学压力和众多的琐事所累,很难及时充电,而在各方面都能给学生恰到好处的帮助和指导。

Tags:新课,标的,验证,实验,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