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不同人学年龄儿童作业能力及心理行为的探讨

日期:2009-8-19 10:00 阅读:

 论文摘要:为探讨儿童适宜的人学年龄.对不同人学年龄儿童的作业能力及心理行为的差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一年级儿童脑力工作能力变化符合一般规律,但6岁儿童多次测试的阅字数显著低于7岁儿童.提示6岁儿童作业能力低于7岁儿童。在注意力缺陷、情绪降碍、功能障碍等4项行为问题上也不同程度地多于7岁儿童组.但均以轻度居多。

  随着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渴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因此,探讨不同入学年龄儿童的作业能力及心理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于1993年5月进行了该项调查,以期为制定儿童适宜的入学年龄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抽取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第22小学一年级5个班,以实足年龄在开学日期(9月l日)前的6周岁148名和7周岁59名儿童为调查对象。男女生约各半。

  1.2方法

  1.2.1作业能力测验按(儿童少年卫生学》实习指导方法,要求在2分钟内删去数字中指定的数字。在早读前、第二节课后、第四节课后、下午第一节课前和末节课后各进行一次,共测试5次。计算阅字数和错误率,分析学日中脑力作业能力变化情况。

  1.2.2视觉运动反应时测定采用JFM一801视觉运动反应时测定仪.按(儿童少年卫生学)实习指导方法测定。

  1.2.3儿童行为问题采用肠nners教师评定量表,由班主任填写。问卷包括4类12个项目,各项按严重程度又分为0(无)、工(较微)、n(较严重)、m(很严重)共4级。

  1.2.4绘人测验根据首都儿童儿科研究所推荐的绘人测验方法进行测试和评分,并求出智商。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年龄入学儿童的作业能力分析(见表1):107名一年级学生学日中作业能力变化符合脑力工作能力变化一般规律。即早读前阅字数并不高,学习开始后逐渐上升,第二节课后达高峰,第四节课后下降,经午间休息后,阅字数又回升,末节课后又下降。6岁组平均阅字数显著低于7岁组。第四节课后的3次测试,阅字数均值都显著低于7岁组,午后第一节课后的错误率也显著高于7岁组。由此可见,6岁儿童脑力工作能力水平低于7岁儿童。

  2.2不同人学年龄儿童视觉运动反应时比较(见表2):6岁组男女儿童视觉运动反应时均较7岁组男女儿童略延长,错误率亦较7岁组男女儿童高,但两组儿童无显著性差异.未发现学习疲劳对6岁和7岁儿童条件反射的影响。这可能与他们神经活动以兴奋过程占优势有关。

 

 2.3不同入学年龄儿童行为问题分析(见表3):107名儿童中男童4项行为问题检出率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女童,其中尤以严重注意力缺陷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童。6岁男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7岁儿童(n、班度);6岁女童4项行为问题检出率亦不同程度地高于7岁儿童,然而只有I度检出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2.4不同入学年龄儿童绘人测验结果分析(见表4):107名一年级学生绘人测验的平均智商属中等水平,男女无显著性差别。同性别中,6岁和7岁儿童的智商无显著差异.故两组智力水平相近。

  3讨论

  据前苏联有关报道,按小学一年级教学大纲教育的6岁儿童,伴有神经系统异常、作业能力综合指数下降幅度、分化反应障碍百分率均高于幼儿园和学前班的同龄儿童[1](2]。本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6岁组儿童较7岁组儿童更早出现疲劳,午休后,阅字数和正确性仍显著不如7岁组。证明在学习负担影响下,6岁组儿童的作业能力较7岁低,容易出现疲劳。从伪nncrs教师定量评定分析看出,在4类12项行为问题上表现出6岁儿童的问题较7岁组为多;班主任也较普遍认为6岁儿童比较难教。前苏联学者将那些表现出对学校学习明显不适应的现象称为“未达学龄成熟度”[1][2]。因此,对于未达入学成熟水平的6岁儿童,不宜强求他们上学。我们认为妥善的办法是,6岁儿童入学前,家长应带儿童到妇幼保健部门进行咨询是十分必要的,不要盲目送6岁孩子上学。对于机能较差的6岁儿童,应在幼儿园或学前班按教学大纲进行教育,充分作好入学的机能准备,使其性格、生理、心理机能状况尽快达到成熟水平,以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

Tags:不同,人学,年龄,儿童,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