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渗透心理教育 优化课堂教学

日期:2005-5-31 12:47 作者:5116 阅读:

渗透心理教育   优化课堂教学

杨友东

对于如何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克服这些不良心理障碍,使他们在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充实、自信、愉快、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一、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培养参与课堂活动的信心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只有在他感到不需要有任何的戒备心即“心理安全”状态下,才能比较自由地思维和表达问题即“心理自由”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根据学习生活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重视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过分关注其学习的结果,认真倾听、充分肯定并真诚欣赏学生的思维成果。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学生没有压力,比较愉快,常常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自主性得到发展,创造性得到培养,自信心得到提高。例如杨海云同学由于基础差、发言“文不对题”引得同学发笑,但老师在此时巧妙地化解:“她觉得大家累了,该换种思维轻松一下。”在大家友好的笑声中,杨海云同学就不感到尴尬了,顺着自己的思路把问题解答完,敢说就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其核心是自信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对于面对压力较大学生来说,自信更显得重要。它能帮助学生们克服挫折,战胜困难,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自信的前提。

   二、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唤起差生的求知欲望

实践证明,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单一水平的目标,将会挫伤部分同学的积极性,从而引发出自卑、消沉等一系列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因此,为了有利于调动学生实现目标的积极性,我注意在数学教学中将教学总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通过实现小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向总目标迈进。制定的小目标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的目标,学生通过努力可能达到,也就是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因此,在制定目标时要全面分析学情和教材,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好、中、差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不同层次的同学通过努力均能从实现小目标中体验到满足感,特别是对那些后进生,小目标的实现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可以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以更大的兴趣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三、精心设计各种课型,寻求学生智能发展的最佳点

生物越进化,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也越显著。个体遗传素质的差异,成长环境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崭新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多姿多彩的个体。面对学生个性和智能发展的不均衡性,我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活动背景,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发挥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课堂的容量和时代性,在形式多样的课堂上,学生能充分显示自己的特长和个性。虽然有些学生平时学习成绩悬殊较大,但在这些课堂上能力均得到充分的发挥。找到了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个性的张扬、成功的喜悦为他们提供了建立自信和多元发展的机会。

    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教师健康的人格影响、感染学生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现代教育理念也强调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和人格塑造。课堂上老师饱满的情绪、对学生的宽容和理解,给学生心理上支持和安全以及精神的鼓舞,对缓解学生烦恼、焦虑、紧张的情绪有良好的作用。如果老师表现出急噪、厌烦的情绪,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如“你再不努力就完了”、“考不上大学,你当乞丐呀”、“我看你就没戏”等。学生听到这些话定会觉得心灰意冷,浑身没劲,丧失了学习信心,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以至产生颓废情绪。教师不健康的心理、不稳定的情绪将污染教育环境,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正确的观点和态度,爱憎分明的处事方法,充满自信的讲解,激昂热情的情绪,合适大方的服饰和诙谐而不入俗的形体语言,紧紧扼住时代的脉搏,真诚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在良好的情绪感染和熏陶下忘掉烦恼,放下包袱,融入一个良好的共同体中。此外,还要求教师对所有的同学一视同仁,而不是那种对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脸上流露出喜爱的神色,而对那些天资不足、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表现出冷淡、蔑视。教师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辨证、全面的观点看待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点滴的进步,把学生看作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

 五、播放音乐,调整心理,提高效率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调整,将会形成累加效应,最后导致心理失衡。面对时间紧、压力大,学生往往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出现厌烦、情绪低落等不良心理,这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积极创设情境,改变节奏,让学生发泄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失衡,其中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的内容播放音乐或歌曲。

 

Tags:渗透,心理教育,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