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

日期:2011-11-25 14:19 阅读:

     摘 要:文章认为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职业生涯教育具有鲜活的教育资源,使之与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结合,能够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有效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提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应同步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融为一体;职业生涯教育课应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范畴。 
关键词: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教育;有机统一体 
        一、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及其关系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①思想政治教育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李合亮在《思想政治教育探本—关于其源起及本质的研究》一文中运用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与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作为研究的对象,从理论上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三个词语不是简单的叠加关系,而是融为一体,组成新的词语。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应着力指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既应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为阶级、社会服务的一面,也应该看到它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有其“建设人自身”的根本属性。②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体现为实现社会的有序管理服务,又要注重高职生的人的本性及其实现途径,为高职生的职业生涯服务。
        所谓职业生涯内涵,是指一个人在一生中所从事工作,承担职务的职业经历或相继历程,是伴随个体终身的动态发展过程。职业生涯教育的前身是职业指导,随着时代和理论的发展,职业生涯教育逐渐进入学校教育。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伦博士正式提出了“生涯教育”观念,标志着美国现代职业生涯教育运动的开始。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定义,学者们普遍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 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③职业生涯教育理念提出后,各国及各地区,如印度、台湾等地的学校教育都先后将职业生涯教育引入学生就业创业综合素质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国大陆随着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高职院校结合毕业生就业指导,逐步引进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作了简述,但能把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不多。高职院校将职业生涯教育紧密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更加得势。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二者的关系是融会贯通和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
        (一)教育目的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都是在于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使高职生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和多个层次去筹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就业市场化的环境下,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作为职业生涯教育的支撑,对职业生涯规划起着引领作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依赖于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
        (二)教育内容的融通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基本着眼点。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不仅体现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总体方向,突出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的具体实现程度及实现途径,而且体现了职业生涯教育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质、任务和作用。
        (三)教育方法的互通性。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都突出人性化教育,二者的共同特征都有具有实践性。理论教育、实践锻炼、榜样教育、自我教育、形象教育、心理咨询等方法在二者的教育中都得到充分体现,都是为促进高职生健康成长服务,共同激发高职生的思想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使之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在人生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然而,现阶段,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二者的结合还不够紧密。
        二、影响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结合的原因
        (一)传统观念尚未完全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历史上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要法宝;解放初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改革开放后,思想政治教育又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但并不因此就夸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而忽略了时代变化对现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影响,更不能潜意识的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西方的东西,而不敢放开引用。辨证唯物论从不否认思想政治教育的威力,但也不夸大其作用。在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学科虽然各有其位,其功能不同,但都不是孤立的,内容交叉呈现,可以通融互补,相互促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停留在以往的载体上,应与时俱进。职业生涯教育作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应在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中起重要作用。
        (二) 二者结合尚缺乏有效的切入点。在思想理论建设上,为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建设,需要规范的体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其它各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将职业生涯教育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担心马列主义被边缘化。而职业生涯教育也在强调课程的属性及其功能的特点。 
认为高职生的职业生涯教育重点是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无关,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是一个敏感的问题,职业生涯教育教师一般都有意识的避开这一“高压线”,尽可能回避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无论是教学计划,还师资队伍建设,或教学研究都是单独运作,各不相联。这不仅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空洞无力的理论说教,也导致了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缺乏理论支撑,造成了毕业生的思想观念和就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高院校生涯教育建设相对滞后。职业生涯教育在中国仍处于始创过程。在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机构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各高职院校虽然都非常重视就业工作,成立有“就业指导中心”,开设就业指导课,但实际上“就业指导中心”并非专业管理机构,承担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只有少数是取得国家认定的“职业指导师”资格,大多是由班主任或辅导员来承担,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有机结合的不多,能运用职业生涯理论对高职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也存在较大困难,对高职生在就业上存在的深层次思想问题地分析就更少了。因此,教育内容较泛,主要是:一是培训高职生的求职技能。帮助学生学会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指导填写求职表格,制作求职材料,策划求职技巧,掌握与雇主面谈的艺术及服饰的准备,寻找有发展机会的就业职位。二是对高职生的职业意向和职业目标进行指导。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分析社会的职业性质,向毕业生提出就业方面的建议。从课程建设及发展来看,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仍停留在表面上,流于形式,重外在“包装”工作,轻内在素质提升,对职业生涯教育的体系构建、实施保障等方面尚存不足,与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化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三、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有机融合的思考
        (一)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应同步开展。高职生的第一课就是“新入学教育”。目的是稳定学生心态,使之树立专业思想。然而,现实中,高职生由于入学前不了解专业的内涵,选错专业或“扎堆”的现象较为普遍。要想更换专业较难,因而痛苦、无奈、厌学、消极、甚至退学的也不乏其人。理论研究表明,职业取向决定专业取向,专业发展成就事业发展。高职生的职业问题,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是难于解决的。结合实际,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结合起来,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把远大理想职业理想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正确树立职业发展目标,有利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学生在入学第一天起,就应确立职业生涯的概念,让职业理想和思想感情与3年学习生活同步。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确立职业兴趣,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并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高职生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劣,毕业时才不会出现就业恐慌。另外,高职院校应允许部分学生调换专业,这样有利于减轻思想政治教育的压力,有利于学校本身和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实施这项改革的关键是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在这方面,华中科技大学早在1999年在实行学生转专业制度的改革,使数千名学生在学习期间重新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④。进入21世纪后,不少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推进学生重新选择专业的改革,普遍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二)职业生涯教育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融为一体。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门学科。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其他课程教育一样,最终要依靠相关的专业教师来完成。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教师较匮乏,素质不高,制约着职业生涯教育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因此,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发挥职业生涯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将毕业生就业落到实处,需要加强职业生涯教师的队伍建设。一方面,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优势。这些教师具有扎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对做好高职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良好的基础。通过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培训,使他们既掌握职业生涯教育知识,又了解学生的就业管理工作及就业政策,成为既善于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又能胜任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是按照教育部的文件要求,足额配备专任职业指导老师,不断充实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从而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地促进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就业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教育课应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范畴。高职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课程,顺应了高职生的意愿,强化了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性,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到理论的抽象说教方法,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尚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就业指导课,包括就业管理机构,大多依附在公共教研室和学工部门之间;课程建设落后,有的只作选修课开设;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 重数量,轻质量等现象。要改进这些状况,需要本标兼治,注重完善就业工作体系,提高服务质量。一方面,是确定职业生涯教育课的归属。从实际出发,结合课程体系、性质、目标和任务,以及教学管理等现状,把职业生涯课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范畴,列为高职生的必修课,协助职能部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另一方面,是加强职业生涯课程建设。着重加强教学大纲、教材建设的规范性;构建以职业生涯指导为核心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使教育环节的开展既能立足于社会职业发展实际和就业政策实际,又能适合高职生鲜活的个体需要,以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为主要任务。
        总之,职业生涯教育加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将更加突出理论课的实践性和务实性,更加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体系,使课程体系建设真正体现和进一步向着理论—实践—理论的良性循环发展。 
 

Tags:教育,高职生,思想政治,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