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聋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日期:2011-9-5 11:25 阅读:

摘要:近年来,聋人刑事犯罪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聋校作为聋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和主要渠道,加强在校聋生德育教育已是刻不容缓。本文根据聋校德育工作的特殊规律和聋生自身的特殊性,进行了提高聋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索。
关键词:聋校;聋生;德育工作;有效性

    古人云:“百行德为首”已明确指出“德”的地位与重要性。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更是一再强调把“以德育人”放在首位,大力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的改进创新。而聋校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应正确把握教育发展方向,加强推进聋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目前聋生、聋校存在的普遍问题
    聋生往往由于听力丧失,缺少家庭的关爱,缺乏语言调节能力,形成了孤僻、急躁、认识片面等个性特征,他们的道德观念比较直观、狭隘,对事物的是非评价标准也比较模糊、片面,而且聋生的效法和模仿意识较强,容易接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走上犯罪之路。现今,聋校对聋生的德育教育大多都停留在思想品德课上的要求,没有适合聋生身心认知特点的法律教材,造成了很多聋生都不懂法。而且,多数的聋校实行长期封闭式的管理,聋生因为长期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信息渠道不够畅通,接触外界事物较少,导致了他们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和认识事物。
    二、聋校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实践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因此,我们学校把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放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上,放在学生今天的培养、明天的需要上,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多角度、多途径、多形式地发挥育人功能。
    (一)遵循专业、特殊的德育原则,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建立保障
    聋生由于在感知觉方面、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方面、逻辑思维的发展方面,都比健全的同龄人发展得迟缓,对道德规范的感知、领悟、理解、模仿、操作和约束等方面也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聋校教师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必须结合聋生的身心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遵循特殊教育的德育原则,采取有效策略,有针对性地加强聋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1.重实践,使教育面向生活化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我校的德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并为其服务,强调道德教育要面向生活中的问题与困境。道德教育必须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让学生体验生活的乐趣,使德育生活化成为实现生活教育的突破口。通过“会自主、善合作、勤体验、求发展”的自我生活教育过程,最终使学生形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健全人格。
    2.重身教,堪为人师而模范之
    师者,人之楷模。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更要善于以自己的榜样示范来带动学生,用无声的语言来感染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文明有礼的习惯。
    3.倾耐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聋生与健听学生的明显差异是在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方面。聋生双耳失聪,对于一些稍微复杂的事理以及抽象的道理难以理解,他们对外界也处在一知半解的程度上。那么,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就必须倾注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使他们能听得懂、想得通、触发情。同时,要及时对进步的学生给予赞扬和鼓励,以提高教育的效果。
    4.借直观,以目代耳身临其境
    聋生由于听觉障碍,感性知识贫乏,但他们的视知觉却比健听学生细致得多。他们观察敏锐,表象完整清晰,更接近实物。所以,教师应多采用直观的教育方法,如参观访问、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等。例如,对聋生进行礼貌教育时,课堂上教师可通过讲故事、看表演、看事例等形式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须反复,驽马十驾钝学累功
    聋生限于生理上的原因,他们不仅遗忘特别快,自控能力也较差,往往教师费了好大劲才让他们明白的道理,转眼间就被忘掉了。为此,教师要结合教育目的反复教育,反复提醒,及时纠正,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耐心细致的观察与引导教育他们。
    (二)建立系统、生活的德育内容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校德育工作重视生活中道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生活实践进行道德教育,让德育内容更贴近聋生的现实生活,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自主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集体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紧密相连,强调将道德教育深深地扎根于他们生活的土壤。我校在德育教育中以养成教育为落脚点,以法纪教育为着力点,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延伸点,通过系统而生活化的德育内容来全面实现做事先做人的教育目的。
 1.加强养成教育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始终把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一个重点来抓,以《守则》、《规范》为落脚点,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开展“学规范、见行动”、“规范在我心中”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从小事做起,从学校公物保护和学生良好卫生意识养成做起,在督查和落实上下功夫,让学生摒弃不良习惯,促进良好习惯和品德的养成。
 2.突出法纪教育
 学校在教育实践中将聋生法制教育列为聋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课余交流都要注重渗透法制教育的同时,还聘请辖区民警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组织召开法制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宣传活动。让聋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提高守法能力,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小公民。
    3.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结合国旗、党旗、团旗、队旗进行教育。还通过听英雄故事、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参观爱国教育图片展、游览家乡美丽风景等活动,激发聋生爱国、爱党、爱家乡的热情,培养他们树立好好学习,长大成为合格劳动者,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三)形成多元、开放的德育途径为德育工作给力
    聋校的德育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必须注意教育形式的多样化,避免简单抽象的道德说教,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1.以校园文化强化德育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强调:影响道德行为的决定因素是环境。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精心规划努力让校园的一景一物,每堵墙壁,每个角落,都释放出浓厚的文化气息,让学生伫足遐想,启迪人生。2.以班级建设承载德育
 学校的德育工作绝大部分以班级为单位落实。因此,我校特别关注每一位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路,并将其作为班主任聘任和考核的首要指标;其次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要求各班主任根据聋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建设符合聋生实际且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再者,成立以班主任为首,科任教师为辅的班级德育工作管理团队,共同构建优良的班风。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实,推动了学校整体的德育工作。
 3.以学科教学渗透德育
 学科渗透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把握任教学科特点,积极挖掘学科中的德育因素,抓住每个教育时机,有针对性的渗透德育的内容。如在地理教学中,激发聋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建设祖国的美好愿望;在职业技能教学中,着力形成聋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等。
 4.以兴趣活动落实德育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校通过开设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在培养聋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德育工作的落实。目前,我校成立了计算机、缝纫、瑶绣、陶艺、律动等十多个兴趣小组,鼓励聋生积极参与活动。既充实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时间,与不良行为争夺阵地,又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5.以生活实践拓展德育
    学校积极开展学科与社会实践整合的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聋生参与社会实践,不仅为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拓展更多的有效途径,也为聋生回归主流社会,共享社会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活动《认识钱币》中,我们在课堂上让聋生掌握钱币的文字、代表的数量、生活上的运用。然后有计划地组织聋生前往购物超市开展生活实践活动,以真实的情景教会他们购物的程序和规则。同时,把握时机对他们进行做文明、守法顾客的品德教育。
    (四)完善家校沟通渠道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凝聚合力
    家庭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阵地,有其重要的意义。我校在坚持办好家长学校的同时,积极开展“千校万师进家庭”活动,校级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亲自去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生活环境,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知识。活动使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联系,实现双向交流与沟通,有助于聋生的良好品德形成和健康成长。
    综合上述,我们知道:德育工作是一项铸魂工程,抓好德育工作更是一项系统、持久的过程。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聋校必须遵循聋生的发展规律,把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弥补听障学生的缺陷,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力求把残疾学生培养成有文化知识、健康人格,举止文明的现代人。让我们的聋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同一蓝天下! 

Tags:聋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