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整理和复习所学过的知识,把知识进行总结和联系,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并且有所提高,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制定了复习计划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共五个班,311名学生,五个班的基本情况差不多,三分之二的中上等学生,每班都有三、四个较困难的学生,分析原因,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进步,计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及基础都比较弱,年龄较小或智力发育较同龄孩子晚,造成学习困难,尤其是解决问题部分,读不懂题意或不明白文字所表达的意思,针对这些情况,数学老师都在复习阶段作了相应的复习调整,争取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三、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四、复习内容: 1、表内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万以内的加、减法。4、克和千克。5、图形与变换。6、解决问题。7、统计。 8、找规律 五、复习要求: 1、知识要求: (1)表内除法。 a、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b、除法的意义。 c、用乘法口诀求商。 d、综合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万以内数的认识。 a、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和大小比较。 b、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相邻计数单位是十进关系。 c、生活中还经常用近似数进行交流。 (3)万以内的加减法。 a、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千、整百数加减。 b、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c、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d、运用计算解决问题。 (4)克和千克。 a、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1000克=1千克 b、用秤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 c、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5)图形与变换。 a、辨认直角、钝角和锐角。 b、辨认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 c、辨认简单的图形在方格上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 (6)解决问题。 a、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找出生活中或情境图中的信息和问题。 b、根据信息和问题,综合运用加、减、乘、除计算可以解决问题。 c、有些问题一步计算就可以解决,又写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 (7)统计。 a、了解统计的过程和意义。 b、会看、填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和一格表示物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会简单分析数据。 c、利用统计解决问题。 2、能力要求: (1)通过基本概念的复习,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2)通过口算和笔算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应用题的复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育要求: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习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六、 复习措施: 1、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以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组复习内容,设计多种形式进行复习。如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和设计综合性的复习题,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 4、加强培优补差工作 学困生辅导方法: 1、因材施教:根据班内同学对知识掌握的水平不同,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在完成应复习的知识以后,可以完成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提高题。学困生则着重夯实基础知识,在此之上,可以有所提高。 2、课下,为每名学困生指定小老师,扩大帮助队伍。 3、放学后,帮助学困生夯实当天的知识,不让问题过夜 方法提示: 围绕课本为中心,以《全能训练》为辅导资料进行复习、巩固。 精选题型(例题)、拓展知识点、整合知识、举一反三、升华运用。 讲——练——测——评——思(总结)——再测。 从各知识点进行综合知识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个别——全体——个别(针对易错的知识及题型) 五、复习进度与时间安排: 1、万以内数的认识。(6月10日-12日) 2课时 2、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6月13日-16日) 2课时 3、用数学知识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6月17日-18日) 2课时 4、图形与变换、找规律、统计、千克和克。(6月19日-20日) 2课时 5、综合练习。(共计4分试卷) Tags:2015年,最新,人教,二年级,下册 ![]()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