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传统佳节与民族文化内涵

日期:2019-3-11 11:01 阅读:

来源:安徽市场报
在最近大约一百年的时间里,我们对于传统节日一直持有淡漠的、甚或是漠视的态度。
  1912年1月,孙中山先生签发临时大总统历书令,确定从当年的1月1日起改历。将整个国家日历改为以西历或称公历为主,并称之为“新历”,而把我们长期使用的农历也就是夏历称为“旧历”,新旧历同时并存。
  而这以后,对于我们民族在长期历史中形成的传统节日,我们始终没有给予充裕的时间来度过。这段历史如果从1912年算起,到今年已经95年了,如果从1928年算起,也有80年了。
  这个历史,到了今天才有了改变: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经由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将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除春节长假之外,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所以说,这一次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关于民族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假日的新规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一个了不起的举措。
  回想起来,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们不仅没有把民族的传统节日确定为国家的法定假日,就连给了假期的春节也有自己的不平凡的命运。
  春节作为民族传统节日不管怎样还有相应的假期让我们享受这美好的时间度过。其他的民族传统节日虽然也相当重要,但却全然没有考虑放在国家的假日当中。于是就出现了在清明节前后的那个周末休息日,所有城市都有广大民众到墓地扫墓祭奠从而造成交通堵塞的严重的情况。这当然是细枝末节,更重要的是这些节日逐渐被年轻一代所淡忘,进而在文化心理上产生了两代人之间的某种隔膜。老年人感到缺失,从而引起怀旧的情绪;而年轻一代自然要寻找机会满足和展现他们的情感和心理需求。这当然都是无可厚非的事。这就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我们的节日体系和我们的假日体系并不是一回事。
  我们的节日体系如何在假日体系中得到体现,或者说,假日体系如何正确地、合理地把节日体系中的重要部分纳入到假日体系当中,这对于整个社会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不是所有的假日都具有节日的内涵。假日体系自然有它自己的功能,过去在我们心目里传统节日历来被我们特别地关注,在我们人民的长期历史生活中和在现实生活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尽管如此,正像刚才所提到的,好多节日都没有被纳入假日体系当中。
  我们的节日体系有许多是政治性的,例如,过去一直作为假日遵守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此外还有些涉及到部分群体的,如儿童节、妇女节、青年节、八一建军节等。在这些节日里,部分的群体会或多或少地有一定的休息时间,但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假日始终没有吸纳民族传统节日。这是一个很大的缺失。
  这种缺失,在近十年来禁放鞭炮的这一件似乎与节假日无关的具体事项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当禁放鞭炮的办法下达后,北京有关部门动员了相当多的人力,来查处那些违规放鞭炮的人。第一年或许还有效,第二年也仍然坚持着,过了几年之后,无论是行政当局还是具体执行禁令的人,都对此事有了些淡漠。感觉到,自己的乡亲、自己的邻居过年放放鞭炮,难道还要把他们送进派出所拘留起来?太煞风景了。于是也就得过且过,违反禁令的大有人在,公家也就不再深究了。禁放之后,大家感到年味淡了,一位老人曾说,听了几十年的鞭炮,突然静下来,心里感到极大的失落,过年的最后一个象征符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象征符号,居然在一夜之间被禁用了!大家深切地感到一种缺失,这种缺失实际上是对传统的一种眷恋,说明大家关心过去的传统,热爱自己的传统,希望把这些美好的传统继承下来。
  如何把节日体系和假日体系协调起来,这当然关乎大家的心理状态,关乎大家的情感,也关乎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民族情感的认同。这种有历史传统、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民族传统节日没有在我们的假日体系中得到体现,大家都感到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而传统节日对于我们整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和其他某些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大的区别,其重要特征在于,这些节日是以协调我们和自然的关系为核心而建立的。不仅24节气是这样,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也大都是这样。
  所谓和谐,首先要心情舒畅,在自己心理和谐的同时,也要和周围的人、和家庭、和自己所在的单位、和自然环境建立亲密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说,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我们才有前进的内在力量。而民族传统节日一旦被纳入国家日历当中,作为公众的假日,它的意义就由隐性的变为显性的,为整个社会所关注,成为全社会的公共时间。而这个公共时间作为一种资源,是可以发挥很大的效益的。
  一切传统只有在对今天或者对未来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候,它才获得了价值,我们才努力地去保护它、爱护它、传承它。
  每到清明的时候,我们总要怀念起故去的亲人。过去清明是迎接春天的节日,人们走出户外,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体验人和自然的亲密关系。踏青,成为清明鲜明的主题之一。每到端午,我们总要到有水的地方去,有条件的还要划龙舟,进行龙舟竞渡,龙舟比赛;喝雄黄酒,佩戴香包,系五彩丝。这些优良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了新的意义,它在人们的情感培育方面,在人际关系的和谐建构方面都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而每当八月中秋,皓月当空,举头望月,人们情不自禁的要联想到自己的亲人,联想到家庭、家族,联想到自己的亲友,联想到家乡、故土、祖国。这种情感是那样的浓烈、那样的温馨。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每到这时都会有一种眷恋故土,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愫。这样的时刻我们有了充裕的时间度过,有了闲暇的心情来欣赏圆月,来净化我们的心灵,来提升我们的境界,难道不是最好的办法么?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要从许多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我们的节日体系是那样的有情趣,内涵极为丰富,象征体系同样极为丰富。
  我们的每一个节日不仅有相应的活动,而且它的象征物、象征符号也是多种多样的。大家现在印象深刻的是它的食物特征,但此外还有更多的象征符号。过年有过年的植物,南方人要买一盆橘树,象征着吉祥。许多人家要摆几枝腊梅,在迎春花开了的地方或许会欣赏迎春花的清丽和它的淡香。清明,在许多地方,人们会折几枝柳枝来纪念这个节日。端午,自然是艾蒿和菖蒲当令。到了中秋,桂花也就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植物,连饮料也都使用桂花酒。重阳登高的时候自然要采几枝野菊花。至于衣物、配饰,每个节日也各有不同。当然,其他的象征也都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节日体系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十分可贵的。我们感念我们的先人所给予我们的这份恩惠,这是一笔极为可贵的遗产。

Tags:传统,佳节,民族,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