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开学典礼校长讲话(小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2015-2016学年度,对于第六小学是极不平常的一年,也是硕果累累的一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关注下,在我们全体师生和家长朋友的无私奉献辛勤努力下,我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历时七年,调兵山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的荣誉终于落在了我们第六小学,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是六小人共同努力的见证,也是教育局党委对六小的厚爱。今天,市政府副县级督学李艳茹同志、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王庆东同志带领局相关股室领导同志在百忙工作中前来参加我们的开学典礼,和我们共度第三十一个教师节,这是对第六小学的最高褒奖,也是对我们全体师生最大的鼓励和鞭策。代表第六小学对各位领导的光临再一次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孝道文化的引领下,在我校感恩教育持续践行之时,我们赢得了诸多信任、荣誉、鲜花和掌声,我们有幸得到了调兵山市市委书记李中山、铁岭市教育局长高景铎的亲笔题词:“感恩伟大的党”“孝德六小”,也收获了来自六年级毕业生家长赠送的“情系教育、惟宏隆德”锦旗一面,更收获了师生灿烂的微笑。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先进校之间的差距,更认识到自己身上沉甸甸的担子。 新的学年,我们又一次站在了新的更高的起点,压力与动力同在,责任与情感并重。 9月1日我们成功完成了以“庆祝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当晚调兵山电视台在新闻中以“开学第一天,纪念的第一课”对我们的活动专题报道足足两分钟,同一时间铁岭电视台也进行了报道,9月6日,铁岭日报以“开学第一课,重温抗战史”为题进行宣传报道。我们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活动中拉开了新学年的序幕,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学校常规工作之中。 新的学年,孝文化是基石,感恩教育是常态,她将是一条主线贯穿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育人,活动中提升质量仍然是我们工作的主旋律;扎实有效的教学研讨、严谨务实的课堂教学、常规不变的质量检测、文明有礼的习惯培养、与时俱进的活动主题、规范统一的大课间、全面改革的升旗仪式等等都是我们新学年工作的主要内容;营造安全有序的教学环境,创设整洁舒适的学习氛围是学校为广大师生提供的有力保障。 新的学年,教育局各个部门还要开展一系列活动、比赛,第六小学仍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进去,力争取得好的成绩。 昨天已成为历史,成绩只属于过去,今天就在眼前,让我们珍惜当下,树立目标,为了明天的更好,书写真实的今天,成就明天的历史。 老师们、同学们,我想9月3日的盛大阅兵式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激动还历历在目,习近平主席高呼“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响彻在中华大地,震撼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在这里我要和大家分享习主席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招待会上的一句话和大家共勉: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 我相信“同心合力”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强大,我们的家乡一定会更加富庶,我们的兵山教育一定会大放异彩,“同心合力”我们的六小一定会越来越好! 教师节将至,祝愿我们辛勤的教师节日快乐!身体安康! 祝愿与会领导节日快乐,万事顺意! 祝愿我的孩子们学习进步,茁壮成长! 谢谢大家! 2016-2017学年度开学典礼校长讲话(中学) 尊敬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个充满收获的美好金秋时节,我们又迎来了播种希望的新学年。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里隆重举行新学年的开学典礼。我谨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大家致以新学年的问候,祝大家在新的学年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学习进步! 新的学期,28名从全国名牌师范院校毕业的新老师和1000多名新高一和初一的同学走进了附中的校园,他们积极向上,充满活力。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们成为师大附中这个大家庭的新成员,愿我们的学校因为他们而更加精彩! 刚才聆听了巫书记的讲话,所有附中人都深受鞭策,备受鼓舞。巫书记站在国家建设、事业发展、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对附中提出了殷切期望,并代表师大党委再次明确强调:随着大学新校区的二期工程建设的积极筹划和推进,一旦大学实现二期搬迁,大学还将为附中腾出更多的办学空间。到时大学的田径运动场、体育馆,甚至图书馆等教学场地都将实现大学和附中资源共享。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师大党委给予附中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借此机会向在座的师大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长期以来对附中的支持帮助致以嵩高的敬意!作为附中人,定会认真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教育教师工作会议精神,争做“四好”教师,以今天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勤奋耕耘,开拓进取,按照师大党委为附中确定的“实验性、示范性,有特色,高质量,全疆一流,全国课改示范”的办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同学们,过去的一年,在师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附中全体师生员工上下一心,团结进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高中培养模式多样化办学实践,突出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今年高考,我校应届一本上线351人;二本上线555人;三本上线596人,重点上线率首次突破50%,达53.2%,学校本科上线率90.3%,创造附中高考历史最好成绩!这是全体高三教师三年来辛勤耕耘,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结果,凝结着全体高三老师的心血汗水和智慧,也是校本部和喀什东路两个校区初中近几年为高中直升班提供优质生源的结晶。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向2015届高三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校双语教育教学也成绩喜人,今年中考,我校初三(1)班学生凯赛尔·哈里木拉提以684分的成绩喜获乌鲁木齐2015年中考双语状元。本届双语班共有47名同学毕业,其中40名同学被一批次示范性高中录取。创造了附中双语教学历史最好成绩! 我校幼儿园积极构建和实施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程模式,环境创设更加精细,常规活动不断规范,研究氛围初步形成,正努力向自治区示范园的目标迈进。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新学年开学典礼,就是要进一步总结办学成绩,整合教育资源,推动附中教育事业继续向前发展。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让好习惯引领教育的未来,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 一、培养良好习惯,让好习惯引领教育的未来。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俄国的乌申斯基更是将良好的习惯之作用描述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习惯是我们存放在神经系统中的道德资本,你有了好的习惯,一辈子就享受不尽它的利息,你有了坏的习惯,一辈子就偿还不尽它的债务,坏习惯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由此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记者们纷纷向获奖者提问。当其中的一位记者提出自己的问题时,在场的许多人都在屏息等待。这个问题就是:“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 面对众多渴望答案的目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沉吟片刻,然后给出了出人意料的答案:“是在幼儿园,”随后有人接着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老者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老者的回答令在场的人深思。事实上,这位学者的回答. 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那就是:良好习惯是成就事业的前提,习惯是人一生的必修课。 习惯的作用真的如此巨大吗?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请你将双手十指交叉后相握,此时,请观察一下,看一看位于上面的是你的左手的大拇指还是右手的大拇指?接下来,请你重做十指交叉的游戏,但条件是一定要将原来位于上面的那个手指放于下面。此时,你有什么感觉?是不是感觉相当别扭. 甚至特别不舒服?不过,倘若你每天坚持这样做,7天后,你的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会减少许多。不信的话,你现在就可以做这个实验。事实上,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感觉到的那种由舒服到不舒服,再由不舒服到舒服的感觉,就是由于习惯所造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 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而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则证明: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 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3 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形成稳定的习惯。 由此可见,习惯是养成的,它如同我们自己的学生,表现于我们的每个方面,甚至可以伴随我们终生. 也正因为习惯对于我们的影响之大,它可以助我们成功,也可以使我们失败。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我们养成的习惯会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在我们的言行举止上,表现在我们的思维习惯上,表现在我们的待人处事上。而细节决定成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最终如积沙成塔一样,为我们的成功或失败铺就了一条道路。 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传奇人物拉里·伯德,这位历史上最杰出的篮球明星之一,也是公认的不可思议的运动员。正是他率领着自己的团队,三次登上了总冠军的领奖台。或许有人会认为伯德天赋异秉,而实际上,他只不过如你我一样,最初只是一名篮球运动的爱好者。唯一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早在少年时期就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晨练习500 次三分投篮后才去上学。也正是因为这个习惯,他最终成为了美国职业联赛最优秀的三分球投手。也正是这个良好的习惯才让他把自己先天的才能和天赋发挥到极致。当然,贯穿伯德整个职业生涯的,还有其他更优秀的习惯,正是这些习惯使他发挥出所有运动潜能。不仅伯德如此,众多成功人士也是如此。当我们翻开他们成功的履历,不难发现,不是天才和天赋造就了他们的非凡成就,而是他们身上那些坚忍不拔的好习惯,这些习惯使他们最终获得成功。 全球畅销书《心灵鸡汤》的作者杰克·坎菲尔德说:“如果你希望出类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与众不同,那么,你必须明白一点——是你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未来。”同样的道理,身为教师,我们必须深知决定着学生未来的,也是他们的习惯。因此,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实际上就是培养习惯,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遵循学习的规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高效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身为老师,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正确的思维习惯(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而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思想的内涵和博大。因此,人的外在行为习惯根本上是由内在的思维习惯所决定的)、得体的处事习惯及生活习惯(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对为人处世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观点,由此可联想到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而育人的关键则是教会学生们做人,这是教育最基本的内涵和要求。这和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不谋而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是我校的校训)。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他就会变得牢不可破。”从今天起,让我们从培养学生的习惯入手,让好习惯形成新索,让好习惯引领教育的未来,让好习惯引导学生走向光明的未来。 二、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老师们,同学们,在当前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师大党委、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下,我校启动了综合教育改革实验。这次高中课程改革在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以促进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核心,将在以下几方面实现突破:一是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课程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二是构建和实施重基础、多元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体系;三是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制度建设,为课改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为此,新学年我们在教育教学方面采取了一些适应课改的新举措。 1、建立和实施分层、分类综合多元课程体系 在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借鉴内地经验,提出了以初高中六年学习的视角,对中学开设课程进行整合。按照必修课注重基础性,选修课突出选择性,综合实践课提倡多样性,校本课程增强适应性的课程理念,逐步建立分层分类课程,依据学科特点,理科课程以分层为主,文科课程及体育、技术、艺术以分类为主。力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2、尝试选课走班 “走班制”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下发达国家高中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在国家新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等级性考试的“6选3”将产生20种排列组合,使高中面临“不得不”走班的形势。作为自治区课改示范校的我们必须在此方面有远见、有作为。我们将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走班模式,以适应人才培养之需。 3、实施按学科分层的小班化教学 教育的个性化程度是教育现代化应有的要素,它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高度。在师大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附中在办学空间和师资数量上有了较大的改善,根据现有条件,在新的学期,我们拟将在部分学科实施小班化教学,每个教学班的人数控制在40人以下,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同学们,课改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不懈动力,也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希望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规划、设计,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1、饱读圣贤之书,常行君子之事。希望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明确个人的奋斗目标,认真努力的学习文化;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坚韧不拔地探索人生,在课堂、书本、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感恩、学会交流、学会做人。 2、常思肩负之责,永存自信之心。希望同学们珍惜生命的赐予,正视挫折和困难,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学会坚强,勇敢面对人生,用自信面对一切。牢记:细节决定成败,知识改变命运,勤奋成就人生。坚持在拼搏和挑战中志存高远,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3、炼就强健之体,书写精彩人生。希望同学们坚持锻炼身体,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初步的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当前全国上下正在隆重举行各类纪念活动,9月3日还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并因此成为五大战胜国之一。当年,其他战胜国领导人和民众都对中国抗战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中国当年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夺取胜利,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荣光。 回顾中国的抗战史,1937年7月7日,日本蓄意制造“七七事变”,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不屈的中华民族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让我们来看一看开战之时,中日两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的对比: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工业产值为60亿美元,中国为16亿美元。日本年产钢580万吨,年产弹药可达50万吨,旧中国没有重工业基础,年产钢不过4万吨,年产弹药几千吨,武器主要靠进口。就军队装备而言,日本海军吨位为190万吨,是中国的20倍~30倍。日本作战飞机有2700架,而中国仅有305架。拥有近百万之众的中国陆军只是数量上的优势。日本1个师的武力装备,在战争之初相当于中国1个师武力装备的3倍;而在战争的中后期,已经相当于中国的8倍~9倍。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共牺牲3500余万军民,占当时中国总人口的8%。【从“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掠夺钢铁3350万吨,煤5.86亿吨,粮食5.4亿吨,木材1亿立方米。】 “一寸山河一寸血,四万万同胞千万兵”。在凶残侵略者的杀戮面前,多少人前赴后继,碎首沙场;多少人毁家纾难,以身殉国。从平型关大捷到台儿庄会战,从“百团大战”到“淞沪会战”,千千万万同胞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中华民族作出了空前的民族牺牲。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历史是现实的向导,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虽已散去,但战争留给我们的记忆仍刻骨铭心;救亡图存的任务虽已完成,但民族复兴的事业仍任重道远。今天,我们纪念抗战、缅怀先烈,就是要从那段凝重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从那场悲壮的奋斗中获得深刻的警示与启迪,让我们铭记历史,坚定信念,珍惜和平,开拓进取,努力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推向新台阶,再上一层楼。 最后祝全体教职工在新的学年里事业顺利,幸福安康!9月10日是第31个教师节,提前祝全体教职工节日快乐! 祝全体同学在新的学年里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谢谢大家! Tags:2016-2017,年秋,开学,典礼,致辞 ![]()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