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明确方向,迈好远程研修的每一步

日期:2015-4-2 11:37 阅读:
    明确方向,迈好远程研修的每一步
    小学语文国家级专家  沈大安
    什么是语文?这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明确的问题,否则天天教语文,却不知道我是在教什么.
    但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因为答案众说纷纭.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叶圣陶先生作为"语文"这个学科的命名者,曾经有一个明确说法..他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废."叶老认为,"语文"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就是听说读写.
    到了本世纪初,伴随着语文教学大讨论的开展,答案也变得多种多样.有人坚持语文是"语言和文字",有人提出语文是"语言和文章", 有人认为语文是"语言和文学", 还有人主张语文是"语言和文化".这些答案反映了语文教学观念日趋多元,体现了社会和教育思想的进步.但是答案莫衷一是,也使得一线教学的老师无所适从,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偏重人文教育而忽视语言学习的倾向.
    近年来,国内语文教育专家纷纷呼吁语文教学转型,"阅读教学要跟‘内容分析’说再见"、"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就是一些有代表性的呼声.
    最近,《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已经完成,不久就会公布.课标修订稿对语文是什么,作了正面的、明确的回答,可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终于尘埃落地.课标修订稿开门见山地指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段话值得我们每位语文老师细细品味.
    首先,课标界定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范畴--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里的运用不只是说和写,也指倾听和阅读.巢宗祺教授认为: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那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我以为,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就是要扎实打好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基础.
    其次,课标修订稿突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语文的"综合",既有听说读写的综合,有三维目标的综合,也有跟其他学科的综合.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而不是一门知识性课程,语文课应该是学生自己进行语言实践即听说读写的过程,而不能变成"讲听课"或"问答课".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上,问答之风太盛,是需要改变的.以阅读教学为例,课堂上应该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读书、涵咏、体验、感受、思考、练习.从语文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看,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等,更值得提倡.
    第三,语文课程要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语文老师要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和困难,让老师的"教"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服务.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读课本、做题目,应该受到文化的熏陶、情感的启迪,语言的浸润,在此过程中获得精神的成长.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不是"口头禅",不是附在语言上的思想符号,不是概念化的道德标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精神的力量随着语言流淌,进入学生的心灵,为学生今天和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在山东省小学语文第二批远程研修开始的时候,我们要用课标的理念统一语文教学的思想,用课标作标杆规范语文教学.这次研修,我们要借助网络这一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这个"双对接"的研修平台,专家和教师共同切磋琢磨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在不断的研讨过程中,完成对语文课程本质的认识,提升语文课程实施的能力.
    本次的研修课程,是课程专家和一线教师长期合作,共同打磨的结果,可以说是为一线教师"量身定做"的.研修内容中没有太多专家教授的讲座,更多的是经过多次研磨的课例,这些课例为大家的思考提供了凭借.真诚地希望老师们抓住这次研修的契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思考语文课程的理念,思考语文教师的使命.
    我相信,所有语文教师都是有思想、有抱负、有智慧的教育工作者.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理想,为了所有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我们一起迈好远程研修的每一步.

Tags:明确,方向,迈好,远程,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