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当一回"伯乐"真幸福

日期:2015-3-27 10:38 阅读:
    当一回"伯乐"真幸福
    滨州市无棣县第一实验学校指导教师  蒋文杰
    我是无棣县小学语文教师远程研修指导教师.
    昨天,县教育局师训股梁玉东主任打来电话.他告诉我,由我推荐的鲁北工业园实验学校孟洪伟的作业被省专家李玉峰老师推荐为学科课程资源,他说我们县每年远程研训能被评为学科资源的也就三到五篇,接着梁主任向我表示祝贺,又用"慧眼识英才,当了伯乐"的话语鼓励我.也许是被梁主任的真诚打动了,我的心一下子变得快乐起来.
    孟洪伟?哦,我记起来了……
    16日是集中研训的第二天,因忙于组织指导学校教师对专题二的学习讨论,我批阅学员作业的时间和精力相对地少了.匆匆吃过晚饭,我就坐在电脑前浏览学员作业,并对部分优秀作业进行点评与推荐.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很晚了.我阅完一篇作业,正准备写下当天的学习感言,突然看到了一篇题为《感受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字魅力》的作业,困倦酸涩的眼睛立刻亮起来.
    刚才批阅的三十多份作业,质量并不高,有几篇雷同,也有几篇是借鉴了别人的.这篇署名"孟洪伟"的作业,最初吸引我的是作业的题目.好大的气势,孟洪伟是谁,不会是哪位大家吧?我迅速点击,看到了这样的信息:题目--"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识字之美",作者--孟洪伟,单位是"无棣县鲁北工业园实验学校".一口气读完作业,接着再读,然后再细细地琢磨,觉着孟老师这篇识字教学设计,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对要识记的十三个生字,进行归类学习,并列举了很多种行之有效地识字好方法.这些识字方法很真实,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对老师们来说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如果没有反复的教学实践,很难将识字教学方法总结到如此真切、实效、易于操作的程度.可见孟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是反复锤炼,与同伴们反复交流探讨,总结出的教学反思.这是我见过的优秀作业之一.
    省专家颜诺老师和来自济南、薛城、博山等地区的许多学员都对这篇作业进行了点评,颜诺老师首先进行了推荐.我仔细阅读了大家的点评,发现大家分别从教学设计、识字方法、识字过程、观后感受等方面进行了点评,意见非常中肯.于是又一次研读这篇作业,我更欣赏的是孟老师对识记字音的设计,可能是其他学员的作业大多是侧重谈识字方法的吧,很多的"千篇一律",让人有些无可奈何.于是,我把孟老师文中关于字音读法的句子粘贴下来,当成了推荐理由,目的是想向大家强调,孟老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一定能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达到熟读识记的目的.令人汗颜的是,粗心的我在粘贴中不知怎么的竟然弄错了一个字,当然这并不影响我的推荐,也不会影响孟老师作业的质量.评完这篇作业,写完当日的研训感言,下线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一点钟了.
    放下电话,我再一次地打开孟洪伟老师的作业,发现进行跟帖点评的老师竟有六十多人.不仅感慨,好作业,就是人气旺啊!替孟洪伟老师谢谢这些老师的鼓励和肯定.但是,当我再一次赏读这篇作业时,又有了重新的认识.这篇作业有很多可取之处,有很多值得肯定和学习的地方,但从完整性及首尾各环节的衔接上,感觉还显得有些不足.至少开篇要交代一下,这篇识字文的出处,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呀.结尾呢,也显得有些生硬与唐突(向孟老师表示歉意,因为还没有发现提出批评意见的点评,我发出了第一份相左的声音).也善意的提醒各位点评作业的老师们:优点要评,不足也要说,这样的点评才是真实和有效的,才是对学员最真诚、最直接的帮助.
    现在,我最想说的是,当一回"伯乐",其实是蛮幸福的事儿!

Tags:一回,伯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