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改革课堂教学评价

日期:2015-3-24 09:34 阅读:
    改革课堂教学评价
    于晓飞
    听了张斌博士的报告,我深受启发,真正认识到:课堂教学目标要基于课程标准,课堂评价设计要领先于教学设计,课堂评价要与教学目标高度统一.而在实际教学管理中,我们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积极探索和实施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伴随着课堂教学的出现而产生的,在我国新课改之前就已存在,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重视课堂教学目标,强调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整和适当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导向,强调课堂教学过程和活动在课堂教学目标完成中的作用,反对教师过多出现与课堂教学目标无关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目标导向特征非常明显.
    2.评价的主体是评价者,评价活动以他评为主
    任课教师自评和参与评价活动不足,缺乏改进计划和措于晓飞施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尤为突出.评价活动往往由教育管理者来操作,评价结果通常也很少反馈给评价者,或者反馈信息不充分;在评价过程中,很少有被评价对象的参与.
    3.评价的高利害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主宰着一切,制约着一切,教师也是为评价而教,为评价而改.即你评什么,我教什么;你怎么评,我怎么教.这反映出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被过多用在了管理上,用在了教师晋级评先上,而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其他功能,如诊断、激励、导向等则较少关注.
    4.评价方法多使用统一的量表
    评价量表设置的评价指标全面,二级指标较多.许多教师感觉评价的内容空、细、繁,给教师工作加重了负担.尽管评价指标制订越细,评价的客观性越好,但其对课堂教学的制约作用也就越大,甚至束缚教师的手脚,影响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同时,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过于单一,有人一提到评价,马上就想到要有工具、量表,而忽视了许多简便易行的办法.
    5.评价的重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表现,忽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学习水平的评价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更多地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过程与行为,以及在整个过程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专业水平及其发挥状况,而忽略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和情绪状态.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和推广,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的课堂评价是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以积极的课堂气氛为依托;以科学的教学组织为保障.
    1、在评价的功能上,由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过分注重管理导向转向注重教师的发展,提倡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评判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和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劣,而是期望通过评价来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师的成长.而且现代课堂教学也注重评价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和生活体验,促进学生身心的良性发展.
    2、在评价的着眼点上,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转向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参与性的评价.此外,还将教学过程优化所需要的各种因素、环境、条件都纳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范围,而且在对待评价结果上,也从原来单纯关注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发展到更加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对评价结果的反思,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
    3、在评价主体上,由过去几乎完全由评价者来进行评价发展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个多元化的主体既包括了外部的评价者,也更强调被评价对象的参与;评价对象也由过去的被动等待向主动参与发展.同时,还强调学生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参与,注重评价信息的多元性,改变传统以他评为主的方式,重视自评和互评.
    4、在评价方法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由量表一统天下的局面,呈现出方法多样性的特点.不仅有客观、量化的评价方法,而且出现了量化、质性评价相结合,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的发展趋势.
    5、在评价的过程中,也改变了以往的一次性、终结性评价的方式,而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多次、多点、多方位进行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进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评价因目标、手段和方法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遵循发展性、主体性、效益性等原则.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由于过于注重其鉴别和筛选功能而受到广泛的争议,而现代课堂教学评价则更加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可测性、可评价性,更加注重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Tags:改革,课堂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