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课程标准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菏泽二中 李玉卓 2004年开始我省率先进行了新课程改革试验,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和课程标准,省教育厅相应制定了山东省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充分体现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尤其是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学之间连接的纽带.这个阶段不仅承担向高等院校输送合格的人才,也承担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责任.在认真听取了张斌博士的报告后使我们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切实感受到只有全面、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才能真正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 一、正确解读课程标准而不片面理解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是对高中课程重新定位和调整.普通高中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目标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始终要坚持两个教育理念:一是使所有学生和学校都成功,课程方案中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是我国对高中课程性质的基本定位.这种转化意味着高中课程不再是为少数精英服务的教育,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使所有学生都能成功;二是高中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公民基本素养,这种人格和公民素养的培养并不排斥升学和就业的任务,而是为学生打好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通俗点讲我们的教育重心首先是让学生学会做人,我们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方法、培养能力. 二、认真遵循课程标准而不拘泥于课程标准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几经推陈出新,但很难走出应试教育的局限和制约,多数是通过老师不知疲倦地讲、学生机械的训练,以期取得理想的分数考入理想的大学找到理想的工作,几乎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力求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要求学生变接受学习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标准的出发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各地各学校完全可以根据地域和学生特点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而作为教师的教学更是可以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使其全面发展. 课程标准本身是为教育教学完成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标准,而教育的根本目标又是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完全没有必要机械地一一对应标准,"适度超越"课程标准、灵活处理课程标准中模糊、缺失等不完善的地方,才是真正执行了课程标准. Tags: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全面,实施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