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原伟宁 太阳露出晨芒,远处袅袅升起薄雾,似有魂灵,柔曼地舞着自赏的舞蹈.融入大自然,感觉身心与之共歌同诉.从秋意暖融到寒风萧瑟,我们经历了六个专题斟酌的感悟,经历了千转百回的磨课,收获点滴,撷取浪花. 一、轻轻敲响沉睡的心灵 从懵懵懂懂、跌跌撞撞中,我们开始了困惑与等待的远程研修,如轻轻敲响沉睡的心灵,我们如获至宝.首先叩开我们心扉的是对接式远程研修,我明确了对接式即对接日常的教学,对接校本教研.更明白了教师应该重视的学习方式是自我发现和自我调整的学习.试想:芸芸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就是备课、上课,亘古不变的两点一线.虽然重视了钻研文本、备学生,但是长久固守的教学如一潭死水,止步不前.终于从研修中明白了学贵有疑,从有疑到无疑方为长进,从无疑到有疑方为智慧;终于明白了做一个跟进过程的完整活动是渐进式积累过程. 我们在研修这个这个平台放飞希望,在研修的过程中丰实自己,滋润心灵,收获提升,纽结友谊;在教学中学习,在工作中研究,有专家的指引,有同伴的扶持,让我们厚实理念思想,将教学与科研并轨运行.让我们的教学不再苍白,让我们的语言不再无力,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让我们的教育更加有力,让我们的希望更加深沉! 二、像雾像雨又像风 如迎接新生的婴儿,我们迎来了专题学习,我们用理论充实着自己干涸的心田,丰润着自己空虚的心灵.算理与算法的融合、概念教学、学科的好玩性、经验与反思、数学相遇问题的建模.每个专题用精炼的语言阐述了主题和相关的理论,用群体打磨的课例为我们诠释抽象的理论,引领课堂教学,拓宽了我们的教学视野,丰淀了我们教学的信心.我们知道数学也有其丰富的内涵,用它的好玩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步步为学生建构数学模型. 自己虽然教学已经二十年了,但是自己只是简单的教书匠,感觉自己水平总是停留在固定的阶段,不会将自己的教学与理论紧密的结合起来.在这次对接混合研修的专题学习中,自己的业务素质有了质的飞跃. 专家的高屋建瓴给了我思想上的明灯,同仁们精心打磨的课例如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每个专题,我都在细细品味,仔细推敲,反复斟酌,将与自己教学实践息息相关的理论详细记于自己的笔记.如风如雾,这些营养悄然走进我的心田,如春雨滋润久已干涸的心田. 三、千磨万击显苍劲 当理论指导实践时,当磨课走进我们的生活时,我们确实有些手足无措.身为一线老师,我每天有2-3节数学课,加之一年级的小豆豆们,你需要时刻将他们绑在屁股上,稍微一不留神,他们准会给你捅个大窟窿.克服重重困难,我们全体成员摩拳擦掌,全身心投入. 及至走进磨课,我们用自己的理论实践者自己的课堂,实践着自己的教学,一次次面红耳赤的争论,一次次推心置腹的推敲,一次次翻云覆雨的打磨,我们每个人的思维再次立标,再次立异.我们的智慧在交融,我们的思维在碰撞,我们的思考在突破,我们期待着自己的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我们更期待着自己在幸福地破茧成蝶! (一)钻 拟定磨课计划,帮助修改教学设计,我主要抓住了钻文本、钻理念、钻主题.全体组员经过深思熟虑,终于确定主题为--通过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课例研究,探讨如何构建算用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课例设计中,我们首先认真学习教材,在文本反复吃透教材的内涵,目标.在任老师推出的教学设计中,反复推敲融入自己的思想.斟酌如何在解决问题中融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如何与计算教学相融合--探讨构建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就如何加强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机结合做重点分析. (二)研 在磨课的过程中,为使任老师更好的把握学生、教材,处理课堂应急生成,我们几乎每天下午进行研讨.第一是如何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寻求"算"与"用"的平衡点;第二是如何寻求"算"和"用"的结合点,从应用中导出算理和算法,并让算理和算法融入到应用中去 第三通过主题研究,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意义,提高教师计算教学的应用意识. 我着重研究的是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对于这节课的生成产生的影响,从课前搜集材料、口算、创设情境、新授等等各个环节,事无巨细.在教学方式中如何产生出"算"和"用"的结合点,我反复思考,终于探讨出在新授时,自主探讨解决分数运算顺序的运用,让学生自主探求的解决问题中落实算的顺序,在运算律的落实上,学生对于分率的含义掌握有些困难,我启发老师和学生都在此处加大力度,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建构数学模型.在用的过程中抽象出算的公式.在与同伴的研讨中,在自己的独自研讨中,我行程为我所用的公式、想法,像一颗颗水珠,落进我心的深处. (三)观 为了确保我们探究问题,顺利完成磨课目标任务,在观课研讨会上,经大家的研讨最后制定了四个观课维度:一、教学环节设计及时间分配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是否有利于"算用"的有效结合?三、教学方式的选择是否有利于"算用"的有效结合?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是否有利于"算与用"的有效结合?我探讨的是教学方式的选择是否有利于"算用"的有效结合.带着观课量表,我积极的投入到课堂中,一边认真倾听,一边快速记录着我要采集的数据,这可是宝贵的资料啊!研修走到磨课的最后关键,我已是满身心的疲惫,家庭的重任、同事们二十多篇的作业、随笔的改评,但是我没有一丝的怠慢,而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听课中.随时记录着自己的思想火花,撰写成磨课随笔.在观课的过程中,我总共写了七随笔,被专家推荐了五.经过了仔细认真的观课积淀,我的思想进一步提升,教学观念有转变、课堂教学行为有变化. (四)悟 经历磨课,我们每个人如同参加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嗅着"战争"遗留下的气味,欣赏着每个人战斗的痕迹,我们的心情如起着波浪的大海.曾几何时,自己在研修的路上且歌且舞,匆匆复匆匆.我们在匆匆中书写着自己不平凡的研修之路.抚慰自己的心灵,眼前如过眼烟云:一幕幕,一张张--镜头一: 多少个夜晚,感悟颇深,至于寝食难安,常常半夜忽然而起,快笔疾书自己的思想火花.悟在深夜! 镜头二: 课堂上我正进行的眉飞色舞,学生们跟着我的思路此起彼伏.忽然,脑子中灵光一现,20以内的加减法,我是否可以根据专题二中算法与算理的有效结合进行教学,小试牛刀!哎!不错,学生的算理可以从算法中抽象出来,算理又在算法中得到了运用.专家真不愧是专家,理论知识可以运用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而且让人耳目一新!悟在课堂! 镜头三: 早餐时分,我正在一亩三分地--厨房挥舞着菜刀,这个冰冻的牛肉真是有韧劲,虎口隐隐作疼.对!磨课不正如庖丁解牛嘛!刚开始,很生疏,连皮带肉.熟练时,游刃有余.经过我们千百次敲击的课例会在我们的手中熠熠生辉,悟在瞬间! 磨课中我以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为载体,备课悟学情,悟主题;研讨悟如何在实践中突破理论的运用,如何将"算"与"用"更好更深地落实;观课更是感悟流于笔尖,课堂的意外生成,教师的教育智慧,学生的临场发挥,都是我自悟自得的锁定目标. 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研修给了我们每个人施展才华的平台,研修给了我们每个人搏击长空的毅力.相信我们每个人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指导自己能较快地熟悉文本,因材施教地备好学生,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的生成,将预设成功地转化为生成,将生成更好地铺垫为预设,让自己的课堂更精彩.让自己在这次双对接混合式研修中快乐转型,成长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 聂鲁达说:"当华美的乐章落尽,生命的脉络才清晰可见."的确,当一切褪去华丽的外表,我们方能看清生命的本质.那些因一时解不开的心绪而被掩盖的热血沸腾的脉络,是否已经悄悄融入你的脉搏,正和你一起跳动? 回忆美好的,忘记悲伤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研修的道路上快乐成长、无忧前行!收获点滴,撷取幸福,这是我们研修路上的一路高歌! 研修在每个人的心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相信只要走过一遭,我们每个人无论果实大小,干瘪丰盈,我们只要走过,都要为自己的认真参与、精彩付出鼓掌加油! 研修虽然告一段落,但是留给每个人的思索会绵远流长……我愿梨浓绿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研修已经润物无声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虽然它会结束,但那只是形式.它的内涵已经影响了你我,在以后的岁月,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在悄悄地告诉自己,博观而约取,等待有朝一日的厚积而薄发. 研修虽然告一段落,但是它的外延刚刚开始,我相信对接式远程研修,它的形式新颖至极,将会影响乃至改变着我们的校本教研! 研修虽然告一段落,但是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将会继续走好我们的研修,开启另一段崭新的研修! Tags: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