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打造幼儿游戏特色,让幼教回归本真

日期:2015-3-13 09:37 阅读:
    打造幼儿游戏特色,让幼教回归本真
    东营市利津县第一实验幼儿园    高翠萍
    办园特色是幼儿园在发展中,长期积淀并逐步形成的有别于他园的独特风貌.特色就是幼儿园的个性,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如同一个人有着鲜明的个性一样.假若说别人来你幼儿园,看完后如同过眼的云烟,大脑中没有留下任何记忆,这就是没有特色.要是别人来到你幼儿园,你能让他耳目一新、给他以强烈的震撼力、让他不停地提出问题,那就能说得上你是有特色的了.
    那么,办园特色如何定位呢?众所周知,处于幼儿期的孩子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活动是游戏,一个字,就是"玩"!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的特色是不是应该在了解幼儿天性、掌握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提高保教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基础上思考呢?"带着孩子变着法地玩",我们把办园特色定位在了幼儿游戏上,经过四年多的实践研究,幼儿游戏已经成为我园的一大亮点,真正做到了:让孩子在开心中开窍,在游戏中开启智慧.
    一、让儿童传统游戏大放光彩
    儿童传统游戏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它不仅简单易学、种类繁多、趣味性强,且不受场地、人数、幼儿接受能力差异的限制,如一根绳子、一粒石子,这些随处可见的东西就可使游戏开展起来;它不仅能有效促进幼儿体能、智能以及社会性的发展,还是一种民族文化、一种"根"的教育.将儿童传统游戏纳入课程体系,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是我园打造游戏特色的核心之一.
    (一)儿童传统游戏素材的挖掘与整理.我们做了三个步骤的工作.第一步:素材征集.向全园教师家长发放"儿童传统游戏素材征集表",让他们通过民间调查、访查、查阅文献资料、网络搜索等渠道,进行地毯式挖掘,经过汇总我们共征集到各类民间游戏200多例,以此作为第一手资料;第二步:素材筛选.我们成立了"游戏素材研究小组",小组成员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对每例游戏的教育性、适宜性进行认真分析,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把攻城门、炒黄豆、老鹰捉小鸡、跳房子、翻绳等将近100例游戏,确定为幼儿的游戏素材;第三步:素材分类.根据每例游戏培养目标的侧重点,我们把游戏素材大致分成三类:体育类、智力类和语言类,结合各年龄段幼儿特点,还进行小中大班的阶段性分类.
    (二)儿童传统游戏融入一日生活.我们采取了"四个结合"的组织思路,把儿童传统游戏有序地融入幼儿生活,使幼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第一,阶段项目与民间小游戏相结合,就是以班组为单位,从各年龄组的游戏素材中择取梯度性、系统性强的游戏,作为一定时期内的训练项目,并依据阶段目标进行系统训练,如:玩沙包、踩高跷、跳房子、跳绳、跳皮筋等.如在跳绳阶段项目中,教师把目标首先定为"会单人双脚跳",接下来目标提升为加大单人双脚跳的速度和数量,一直到单人花样跳、双人花样跳、跳大绳.在进行阶段项目的同时,各班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民间小游戏,像老鹰捉小鸡、切西瓜、城门城门几丈高、盲人摸鱼等,这两种形式交替进行、互为补充;第二,室内游戏与户外游戏相结合.在室内我们开展的游戏,主要是智力类、语言类的游戏,像翻绳、棋类、挑棍棍、弹子儿等……在户外我们主要组织像切西瓜、剁白菜、老鼠笼、城门城门几丈高、跑城、转呼啦圈等体育类游戏.第三,随机游戏与集体游戏相结合.随机游戏就是在时间的安排上灵活机动一些,教师可以在晨间、餐前餐后、午睡前后等生活环节随机组织.集体游戏是在全园统一规定时间内组织的游戏,我们把每周一三五下午二分之一的时间做为"传统游戏环节",幼儿集中在活动场上,玩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传统游戏.第四,当地民间游戏与民族传统游戏相结合.我们把有民族代表性的传统游戏吸纳进来,比如南方少数民族的"跳竹竿"、汉族的"舞龙灯"、蒙族的"摔跤"等等,让幼儿在游戏玩耍的过程中,感受各个民族的民俗风情.
    (三)儿童传统游戏的改编与创新.在继承发扬儿童传统游戏玩法和意义的基础上,我们融入现代教育思想,围绕游戏的活动材料、玩法规则、场地布置三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改编与创新.如在"玩沙包"中,我们在沙包的大小、质地、样式上进行了创新,沙包的种类10种以上,最大的边长50厘米,最小的边长只有5厘米,用大沙包孩子们可以玩跳沙包、滚沙包、蚂蚁搬豆豆、抛沙包等游戏;小沙包的玩法更有趣,可以把沙包藏起来玩"捉迷藏",也可以把沙包向上抛玩抛接球.在沙包里装上不同的材料,比如棉絮、种子、沙粒等.在沙包上缝上线,孩子们可以踢沙包、抡沙包,给沙包扎上长尾巴变成流星球,孩子们就可以练习投掷;在游戏"掷沙包"中,教师起初用线标出躲闪的区域,规定躲闪者必须在区域内躲避抛过来的沙包,被击中或出界的罚下.后来教师加大了游戏难度,用和人数一样多的地垫拼插起来当躲闪区域,每次罚下一人就拆去一块地垫,地垫逐渐减少游戏的难度就逐渐增加;游戏"踩高跷"中,我们用不同材料制作了高度不等的高跷,用饮料罐制的矮高跷,适合小班玩;用油漆桶制的中高跷,适合中班玩;用粗竹竿制的竹高跷,大班孩子特别喜欢.
    儿童传统游戏的实施与创新工作硕果累累,幼儿园先后结集出版了《儿童传统游戏再现与创新》园本教材和活动录像光盘以及《一路走来--儿童传统游戏再现与创新成果集》;在"省十佳"复评中,此项活动的开展也得到了省专家组的高度评价,成为我们工作的一大亮点;《融传统精髓,展现代风姿》一文在《中国教师》杂志刊登.教师在《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幼教园地》、《学前课程研究 》等刊物发表相关论文、随笔、活动设计30余篇,获奖近50篇,入选科研汇编11篇.我们还在"六一"儿童节期间,举办了"融传统精髓·展现代风姿"素质教育成果展,教师们把民间游戏编排成完整的舞台节目,赋予了儿童传统游戏新的表现形式,孩子们精湛的运动技能和自信的精神面貌打动了所有在场的观众.
    二、让孩子玩出天性的游戏
    (一)带孩子与泥土为伴.泥土是天人合一的象征,引把泥土进幼儿园,创造多种玩泥土的好游戏.第一,土山土洞:我们用黄土由南至北堆砌了一座连绵起伏的土山,把直径1.5米和1米的水泥管埋在下面,打通了一条"人"字形隧道,在土山上植满草坪.孩子们可以在山上玩攀爬、滑草、挖洞洞、捉虫捕蝶游戏,还可以在洞里钻进钻出,玩阿里巴巴、过家家的游戏.满山绿油油的时候,孩子们就开始用小手拨开草丛,寻找小蚂蚁、西瓜虫、大蚂蚱.到了白雪皑皑的冬天,土山就像一只仰卧的北极熊,踩上去软绵绵的,孩子们开心地玩打雪仗、滑雪山的游戏,他们有时就像一个大雪球从山顶滚落下来.第二,涡形战壕:在草坪上,我们呈漩涡形挖了一条50-70厘米宽窄不等、80-100厘米深浅不一的土战壕,孩子们可以卧在壕里拿木棍当枪玩"抗日救国"游戏,还可以在壕里壕外玩跳坑、跨越、平衡等游戏,神秘、探险的一方小天地就开辟成功了.第三,黄河外滩的"泥巴乐": 除了在园内玩泥土,我们还将活动延伸到离幼儿园不远的黄河外滩,在那里有细腻、干爽的沙土,还有平整、湿润的沙泥板.我们常常邀上家长和孩子一起,在河滩上用铁铲堆小山、挖地道、建土桥,脱掉鞋子光着脚在沙泥板上玩"跳跳床"、挖水渠,还用小碗、纸杯拓"馍馍"、塑"土人".那时的孩子可能会弄得浑身是土,满脸是泥,甚至嘴角也挂着厚厚的沙土粒,他们的脸上却始终绽放着灿烂的笑容.第四,玩泥巴:在春夏秋三个季节,我园都会派专人到附近沟渠采集红泥,并采用特殊的保湿方法,把采来的红泥储存起来,以便随用随拿.在每个班都设有一个泥巴区,小班幼儿可以用各种模具制作形象逼真的小狗、小鱼、大树,中大班幼儿则能徒手捏塑出小碗、小鸡、南瓜等造型.幼儿最感兴趣的还属摔泥炮,伴随着"东边炮,西边炮,谁来和我放鞭炮;东胡同,西胡同,谁来给我补补丁"的儿歌,孩子们"砰砰砰"把泥炮摔得震天响,随后便传来孩子们"哈哈哈"的欢笑声.
    (二)带孩子亲近水."水"常被人与清凉、柔美联系在一起,孩子们一碰到水就会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总要把玩上一番,我园也开辟了多个玩水的项目,来满足幼儿的这种天性.第一,木制水车:我们建造了一个海豚造型的戏水池,在其尾部安装上一个直径约1.5米的木制水车,当孩子们转动水车时,水就被舀起在水车上绕转一周后,奋力倾泻而池中的孩子则拿着小桶、漏斗、饮料瓶,把水装进容器再举高倒出来,或者直接挽起衣袖用手捧、用胳膊接、用脸亲,与水做零距离接触.第二,"一地多用"的戏水池:园园都有戏水池,但我们的戏水池却派上了大用场:夏天是孩子们享受清凉、玩耍嬉戏的游泳基地;春秋季节,我们在池水中放上手摇船、水上滚筒、遥控航模,让孩子三五成群钻进滚筒奔跑、爬行或驾驶上手摇小船玩赛艇,他们还可以看到航模从眼前疾驰而过的情景,那时孩子们科学探究的智慧之门就被打开了;到了冬天,我们则在戏水池底面上泼上一层水,待它结成冰后孩子们就可玩溜冰.这样,一个与水有关的戏水池便玩出了花样、玩出了精彩.第三,水枪之战:夏季炎热多雨,每次大雨过后都会在幼儿园的活动场上,留下一个个的小水洼,起初我们常带上孩子赤着脚在水洼里踩水、打水仗,后来幼儿园专门购买了数把水枪,孩子们就玩起了"水枪之战"的游戏,有时是班内幼儿间的枪战,有时却是班与班间的集体枪战,他们奋力打向对手后立即四处躲闪,水被打到身上、衣服上、脸上,他们更加开心起来.
    (三)带孩子享受大自然.大自然是造物之主,她孕育出了绚丽多姿的花草树木和妙趣横生的动物王国,亲近自然、喜爱动物也是孩子的天性使然,顺应幼儿天性我们建起了"绿色生态园"和"动物乐园".第一,绿色生态园:我园利用教学楼与家属楼间1500m2的狭长区域,投资6.9万元开辟了象征天人合一的绿色生态园,种植了40余种、300余株不同品种的花草树木,有柿子、山楂、核桃等水果树,有樱花、紫薇、北京栾等观赏性树木,还有大叶女贞、雪松、黑松等常绿树,为孩子提供了一处"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一片天地.春天我们带领孩子在树与树间的空隙里和篱笆旁撒上向日葵、葫芦、冬瓜、玉米等种粒,夏天师幼一起走进生态园观赏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的花朵,秋天带上各种工具进行大规模采摘、收获,体验劳动的乐趣.第二, 动物乐园:我们结合幼儿园儿童化特点,运用亮色调和卡通造型,建造起了一座动物城堡,养殖上鸽子、孔雀、火鸡、山鸡、雁鹅、鹧鸪、珍珠鸡等近十种小动物.清晨,洁白的和平之鸽漫天飞舞,还时不时地俯冲而下捉食孩子们撒下的玉米粒、面包屑.优雅高贵的火鸡也会经常来到活动场上,昂首挺胸悠闲地散步,孩子们也会在它的感染下来上一段模仿秀.通过与小动物的接触拉近了幼儿与动物间的距离,勾勒出了一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感人画面.第三,农家小院:在楼与楼之间的天井里,我们把古朴自然的农家小院搬进幼儿园,青砖古瓦、春联粮囤、土豆大蒜、铁耙锄头、灶台橱柜无一不透着农家自然的气息.在小院,孩子们可以进行搓玉米、剥花生、洗衣服、做花卷、剪窗花、喂小兔、种菜地等传统劳作和角色游戏,尽情享受农家特殊的生活乐趣.
    (四)带孩子探险挑战.爱探险、爱挑战是幼儿与生俱来的潜质,在挑战和探险中孩子可以锻炼胆量、磨练意志、练就本领.但有些幼儿园怕孩子出意外、承担安全责任,就把孩子封闭起来加以"保护",岂不知这样束缚了孩子的手和脚,反而杀了孩子原本应加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幼儿在园的安全系数大大降低.我园则运用逆向思维,创设各种探险区放手让幼儿进行体能上的自我挑战.第一,葡萄架综合锻炼区.高达四五米的葡萄架是幼儿园的一道靓丽风景,每到盛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就会从油绿而茂密的枝叶中垂落下来,孩子们每年都能享受到几次葡萄盛宴,他们也非常喜欢在架下乘凉玩耍.利用葡萄架特有的高度,我们设计上吊环、爬杆、爬绳、秋千从上面垂下来,让孩子们玩攀爬、悬挂、翻转等体能锻炼游戏,攀爬锻炼了幼儿腿部和手臂大肌肉群的力量,悬挂锻炼了幼儿的胆量,翻转则及好地锻炼了他们身体的协调性和敏捷性.第二,大型攀爬区.在建园时特意设计的假山上,架上一个高约5米的铁质平台,设计成亭子的造型,在亭子南侧用粗绳编成一张大爬网,让孩子进行攀爬游戏.在亭子北侧则利用平台至地面的倾斜度焊制了一个有弯度的大滑梯,这样一个"珠穆朗玛峰"级的大型攀爬器就做成了,孩子们可以克服对高度的恐惧,手脚并用从爬网爬到平台,然后从高高的大滑梯快速滑下,这是对幼儿体能及胆量的一个极限挑战.第三, 轮胎攀爬墙.我们用铁链把大小一样的轮胎串连起来,固定在高大的铁质框架上,垂直立在地面上,建成一堵3米高的轮胎攀爬墙.孩子们可以在上面上下攀爬、左右横跨,既锻炼了攀爬杠.用拆卸下的暖气管,经过焊接改装成高低杠,高度分别为1米和1.5米,这是一种对孩子特具挑战的玩具,孩子们可以手脚配合坐着在双杠上走,也可以像小猴一样倒挂着滑,还可以张开双臂做平衡立在杆上站着走,极好地训练了幼儿的攀爬、平衡、翻转等身体协调能力.第六,竹高跷.把粗竹竿截成约1.2米长的两段,在下端打上洞插入细竹棍固定好,一个简易的高跷就做好了.孩子们踩在高跷上可以平步前进,加大挑战难度可以顶着沙包走,还可以放上障碍物进行蛇形走、跨椅子走、跨轮胎走、走独木桥等高难度游戏,有效促进了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
    能否让孩子体验到幼儿园活动的乐趣,能否把我们的教育做到真正有效,那就要看我们的出发点是否放在了孩子身上,是否从孩子的天性出发,用一颗珍贵的童心审视周围的资源,用想象的思维创设孩子游戏的乐园,愿我们都能成为孩子的知心人.两大系列游戏的研究,让孩子充分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促进了身心的和谐发展.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我园在全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曾先后三次在全省研讨会上做典型发言,受邀到高唐县做培训一次,每年迎接全省各地市前来参观的同行达200人次."让社会认可,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开心,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这是利津一幼永恒的追求!我们将把研究工作继续深入下去,幼儿游戏在我园成长为一棵常青树.

Tags:打造,幼儿,游戏,特色,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