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日期:2015-3-4 09:05 阅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语文组习作专题研修报道
    2012暑期远程研修,再次打造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的网上家园.7月11日,研修进入第四天,天气越来越炎热,全省小语学员的忘我的学习态度、执着的研修热情也越来越高涨,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也愈来愈深入.一天的时间,我们随着陆志平、薄俊生 、魏星几位专家的讲解,对"写话、习作以及口语交际"课标相关内容进行了学习.从"兴趣与动机、观察与感受、内容与形式、设计的意义及价值、写作教学的特点"七个方面,对于习作学习的目标逐步进行分解,教学目标逐渐清晰化,从而明确习作的真正含义为充满童真童趣的"眼中有文、心中有人,手中有法"之文.在研修的问题区和学习园地,许多学员结合视频课标学习并针对自己对习作教学的困惑提出了疑问,在平台上进行了互动交流分享了各自的教学思想,交流了习作教学艺术.针对疑问,许多专家和一线教师通过网络研修交流解答疑问,很多老师把自己十分有价值的实效经验上传网上,互动交流.
    针对本模块作业,大部分学员认真撰写了作业和感言,带着深入思考和的精彩作业和感人肺腑的感言不断呈现,得到专家团队的推荐和高度评价,为我们的习作教学提供一些借鉴.但是在五地市的作业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一句话作业.有的学员,根本不管研修目的和要求,不看学习视频,也不看作业要求,对于作业只是简单的写上一句话提交,信息平台显示作业提交完成,但作业质量实在是无法保证.
    2.文不对题.有的学员谈了自己针对习作教学的一些感想和实际做法,甚至有的直接把教学设计上传,但是和本次的作业要求"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的写话或习作的话题.(指明是哪个年级,简要说明设计的理由)"不符.
    3.抄袭剪贴作业.也有个别学员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就是东拼西贴,复制加粘贴.殊不知这样歪曲了研修的目的,影响了自己的思考.态度认真,研修积极的学员,可以肯定地说,他们的研修效果,肯定是十分有成效的.
    4.还未走出命题作文的惯性.很多学员认真去思考作业,前面创设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的习作情境,这很好,但最终还是以命题的形式出现,有点框住学生的思维.还有的学员拟出的话题没有考虑全面性,例如"爸爸,你为什么打我?"此话题有些局限性,因为现实中确实有些耐心的父亲是从不打孩子的,所以这个题目就对有些孩子不是很合适.
    在纵览本次研修主题的主旨和作业的情况,我们针对习作提出以下建议:
    1.多鼓励孩子们自由、个性的表达
    专家薄俊生说"学生的写作,只是课本上、范文上的现成描述,而不是从心灵词典中衍生的.词语的匮乏、枯燥、干瘪、空洞、无味,这是作文教学面对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语文教师首先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作文要贴近自我,唤醒语言的感觉,这是方向性的东西作文评价指向学生自由习作."我们习作的目的在于鼓励孩子们真实自由的表达对生活的感受,我手写我心.
    2.多让孩子们品尝成功的喜悦
    如果说,陆游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令我心向往之,那么,今天的我们还需要一份理性的思考:好作文,不只是极少部分的天才信手拈来的;通过努力,更多的普通学生也能体验收获的喜悦.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学生能将自己对社会、家庭、学校观察到的事物和看法真实地、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就是最好的作文.降低习作的门槛,降低习作的评价,以鼓励指导为主,让我们的孩子享受更多的习作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激发习作的兴趣.
    3.多鼓励孩子们创新性的表达
    话题的导入,情境的创设,生活的链接,种种习作指导的引入,切忌限制空间,限制孩子们的的思维,应鼓励孩子们多角度思考,辩证的看问题,从而激发创新性的表达.例如高年级学生如看了《南郭先生》,一般都想到不能滥竽充数,要有真才实学,但从另一面想,也可以从齐宣王的角度出发,写他的个人喜好,写他的用人制度,以及为君之道,也还可以从竽士的角度,对待身边的人弄虚作假是什么态度等等.我们的习作就应该把创新构思的权力还给孩子们,从全新的视角构思习作,多向发散,寻找可写角度,捕捉生活、情感、理性等诸方面的瞬间感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相信在习作的教学探索中我们会逐渐拨开身边的云雾,看清习作的本源.
    暑期研修,我们都在学习,都在收获着,都在奉献着,正如张厅长的讲话"杜威曾说过所谓奉献,就是与所从事的事业融为一体.我们在炎炎夏日济济一堂专心研修,都是为了我们的教育事业而来的,为了我们山东的孩子而来的,这就是一种奉献的精神."
Tags: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