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如何防止作文偏题:偏题的N种样子 ——以福州一中高二上期末考作文题为例

日期:2014-11-4 10:29 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作文。(40分)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要求:这首诗给你哪些联想或感悟?请就此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800字以上。
  立意准确,是应试作文成功的前提。
  审题立意,是应试作文的重点和难点。
  立意精准的程度,是判分的重要依据。入文时立意若稍微偏差,成文时则可能离题千里、面目全非。所以,评判者往往首先把阅读的注意力集中在立意是否准确上,仔细甄别,锱铢必较。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相对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题型,材料作文必须先准确概括原材料的含义,要多走审题立意的一步;而正是这一步,暗藏了偏题的风险。而以诗歌为材料的材料作文,其难度也比一般材料高一些,因为诗歌大多是含蓄的,诗意大多是难寻的。所以,虽然本诗的内涵不深,但要成功为文,仍困难重重。
  本诗题目点出论述对象——梅和雪;第一句写梅和雪争春;第二句写文人骚客对二者的评价难下定论、争论不休,为下文展示诗人的观点作铺垫;第三、四句正面展示诗人的观点:二者各有所长,一长于白,一长于香。所以,整体考虑,得出本诗的主题是:梅与雪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必争高低。再稍微拓开,本材料的立意是:许多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存在差异,但没有高下之别,不必争论。
  这本是一个浅显的主题,但在应试这个特殊的情景中,却会出现偏题的多种样子:
  其一是不精确。
  比如,谈外表与内涵。把雪的白看作是外表,把梅的香看作是内涵,进而批判只注重外表的浅薄,论述注重内涵的重要性。其实,白是雪的特点,香是梅的特点,二者并非内与外的关系。
  比如,谈对手、竞争、合作。把雪和梅看作是对手,进而论述对手的必要性,或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其实,白是从视觉角度说的,香是从嗅觉角度说的,二者是从不同角度评判的结果,不具备可比性。本诗第一句中的“争”并非全诗的重点,是作为铺垫、靶子而设立的,暗含着“不必争”“不可比”的旨意。
  再比如,谈从正反两面辩证看问题。其实,白与香的关系,并非正与反的关系,当然也非所谓的辩证关系。
  其二是不到位。
  比如,谈梅与雪要团结,才能构成美好的景色。但为什么要团结?乃因梅与雪二者是不同的,是各有自己特点的,所以不必强求对方与自己一样,要共同塑造丰富多彩的春天。可见,论述的起点和重点是二者的“差异”,而非二者的“团结”。仅谈团结,没有追问到位。
  比如,谈不必追求完美。为什么不必追求完美?乃因万物都是有差异的,每个个体都是有自己特点的、不全面的,所以作为个体,不必追求完美。可见,论述的起点和重点还是二者的“差异”,而非“完美”。
  再比如,谈忍耐、宽容。为什么要忍耐宽容?乃因看到对方与自己是不同的,要尊重对方的特点,不必强求,才需忍耐自己的要求,才需宽容别人的个性。可见,论述的起点和重点还是二者的“差异”,而忍耐与宽容是面对“差异”该有的态度罢了。
  其三是不全面。
  比如,抓住梅花的“香”,进而进行寓意化挖掘,写要像梅花一样具有坚定的意志,经得住严寒的考验。如果全文仅仅如此,那雪的形象就失去意义了,那就只需挑出有关梅的诗句来命题就可以了,何必浪费雪的篇幅呢?可见,写梅,要以雪为参照;写雪,要以梅为参照。虽然立意时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能单论其一,否则就只对原材料的某一部分的概括,而不是对原材料的整体把握。更何况梅花的“香”,与“意志”“磨难”等未必有必然的联系。
  同理,仅抓住雪的“白”,也会犯同样的毛病。
  总之,不精确、不到位、不全面,是偏题常见的几种样子,其程度影响着分数。
  还有一些立意是完全跑题。
  比如,写梅与雪都不要争了,春天若不来,争了都没用意义,所以,只要静静等候春天的来临即可,全文的重点落在“等候”上,进而写成了一篇以“等候”为话题的文章。这样的分析论述令人啼笑皆非。
  另外,设计一个好题目,会给文章增色不少,比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是所有的鸟儿都能飞翔》、《术业有专攻》、《和而不同斯为美》、《你美得有特色》、《万类霜天竞自由》《关公战秦琼,各有各的筹》等,既有文采,又能或直接、或含蓄地暗示出准确的立意。
Tags:如何,作文题,期末考,高二,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