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福建省高考新方案有望明年公布 课改今秋启动

日期:2006-10-23 11:37 阅读:
上周,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会议在榕举行,这标志着福建省2009年新课标高考方案课题研究正式启动。据了解,新方案有望于明年公布,而2007年和2008年福建省高考仍将延续近年的做法,和今年相比不会有大的改变。

  福建省今年秋季被纳入全国高中新课改实验区,目前共有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参加高中课改实验。近日教育部2007年新课程高考大纲及山东、宁夏、广东、海南4个省、自治区高考方案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今后高考的走向。  有关人士指出,2009年福建省高考试卷有可能根据课改的选修和必修内容,设置选考题;但关于必考和选考等一些具体内容的安排,要等到2009年才可能有明确答案。虽然2009年高考仍然属于选拔性考试,试卷难度有梯度安排,但只要学生认真按照老师教学方案学习,考试范围肯定不会超过这些内容。  据了解,教育部日前针对新课标出台的2007年高考大纲,增加了选考内容。以前考试大纲要求所有题目都是必做题,现在新大纲增加了选考内容,考生可以选做部分题目,只要必考与选考的分值总和达到规定即可。针对此,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课题组的有关成员指出,2006年高考作文题三选一,事实上就体现了这一走向。新大纲不超过新课标范围,各省、市的考试说明以及考生选考的科目,不超过新大纲范围。另外,新大纲吸收了新课程的能力要求,要求学生不但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更需具有进一步思考为什么的能力。 前不久,教育部批准了广东、山东、海南、宁夏等4个省区2007年高考改革新方案,而江苏省2008年高考改革新方案经公示征求意见后,也已修改上报教育部,目前正在等待批复。与此同时,针对已经确定方案的4省区,教育部日前出台了新的高考大纲,对高考考什么、怎样考等问题进行了原则性的界定。 有专家认为,表面看来,高考改革只是考试科目和所占权重的变化、增减,实际上体现的却是我们在教育理念上的不断调整。这次新课标高考大纲及5省区的高考方案改革,不仅关系到这些相应省区的高考,也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今后新课标高考的走向。本报请相关专家对新课改后的5个版本的高考方案进行解读,希望能对刚刚进入新课改的福建省师生有所启示。 山东:音乐美术都要考,各科均设选做题 考试方案:3+X+1。其中“3”包括语、数(分文科/理科)、英,各150分;所谓“X”是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其中文科综合(含政史地)、理科综合(含物化生),满分各200分;“1”是指基本能力;它测试的是一个高中毕业生适应社会生活应具备的最基本知识、能力素质,如观察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欣赏表达感受等能力;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能力考试的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所有考生都必须参加。全部总分为750分。 变革说明:引入选做题,同时试卷结构作出重大调整。各科试卷分卷I和卷II,卷I是必做题,以选择题型呈现,主要考查必修内容;卷II含必做题和选做题,以非选择题型呈现。必做题考查必修内容,选做题考查选修内容。选做题分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部分,两部分分别涉及两个领域的必修内容。文史方向的考生只做科学部分的题目,理工方向的考生只做人文与社会部分的题目。数学分文科数学、理科数学两种试卷。文科数学适用于文史方向,选修内容侧重系列1;理科数学适用于理工方向,选修内容侧重系列2。 方案点评:新增“1”考试科目,以及增加选考内容,这种改革逐步淡化了传统高考的文理分科,但基本能力涉及面很广,很多内容是书本上找不到的,题目都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学生想靠短时间的突击学习提高成绩很难做到。这些知识主要靠平时的积累,以及学校能否按课程标准开足课时。同时,新课改大纲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学生对课本内容和考卷试题的自主性选择,但“不会的题可以不做了”也成了不少学生回避单科“瘸腿”的借口。 海南:科目设置不再是大“拼盘” 考试方案:3+3+基础会考。“3”指的是语、数(分文科/理科)、外(加听力),各150分;另一个“3”是分文理而言的。对于文科来说,考政史地,各100分;就理科而言,考物化生,各100分;基础会考是高中毕业水平考试。总分400分,按考分10%记入总分;文科生考物、化、生、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其中物化生一门占300分,技术一门占100分;理科生考政史地、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其中政史地一门占300分,技术一门占100分。 变革说明:基础会考的考试时间为1天,其中:上午考地理(或物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下午考思想政治、历史(或化学、生物)。地理(或物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合场分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思想政治、历史(或化学、生物)合场分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各科考试时间分别为:物理、地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均为60分钟,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合卷考90分钟。物理、地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满分值均为100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满分值共100分。 方案点评:与会考紧密联系。会考作为高中阶段办学水平的检测手段,过去往往流于形式,会考过的内容高考还要考,成为学生负担,没有充分发挥它的评价功能。海南改革以后,高考不考的内容放在会考,而且将会考成绩的10%计入高考总成绩,这更加强调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至于让高考成为全部的指挥棒。同时,考试科目设置上将综合变为单科,使学生的选择余地更大。脱离了以前所谓“综合”的“拼盘”模式,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好地在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展开。 广东:“文理分线”分类选拔 考试方案: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其中“3”为必考科目,指语文、数学和外语(含听力,下同),各150分,其中数学分为数学(文科)和数学(理科);文科基础是报考文科类专业考生所需具备的基础,为指定选考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70%)、物理、化学、生物(30%)等学科内容。理科基础指报考理科类专业考生所需具备的基础,为指定选考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70%)、思想政治、历史、地理(30%)等学科内容。X为专业选考科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体育术科等9门学科,学生可按报考的大学专业任选。总分为750分。 考生学科组合———文科专业:语+数(文)+英+文基+政/史/地;理科专业:语+数(理)+英+理基+理/化/生;体育、艺术类:语+数(文/理)+英+文基/理基+术科。 变革说明:1.由标准分计分改为原始分计分;2.“普通类”分为“文科类”和“理科类”;3.文理分科各划录取线;4.“大综合”分成“文/理科基础”;5.数学分为文理科考试;6.文/理科基础全部采用选择题;7.“X”科目删除“英语(2)”;8.统考时间减半天;9.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录取依据之一。 方案点评:广东高考方案最大变化是标准分将变成原始分,以往为了取得高的标准分,少数普通考生纷纷放弃了特长兴趣,转而选考历史等较易取得高标准分的科目,致使近年来广东报考物理的考生锐减一半,这不利于选取理科人才。其次,“文理分线”是广东高考另一新变化,实行文理分列招生计划,更有利于中学按新课程方案充分开设选修课,使学生可根据兴趣特长和职业发展意向选择学习内容和考试科目。同时,分别按文科类、理科类考生群体“列队”,有利于改变同一招生专业不同选考科目同一录取标准造成的不合理现象,更有助于公平选拔。 根据新方案,高校招生专业对于选考生物、地理的考生需求明显小于选考物理、化学、历史的考生,这意味着相对其他专业而言,选考生物、地理的考生可能面临比较窄的选择。其次,相同“X科”考生的这门成绩不等值,却统一排队形成总分,可能出现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理科学生上不了线,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文科学生却能上线的偏差。第三,“大综合”科目的考试,既没有完全达到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也没有起到应有的选拔功能。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计入高考 考试方案:“3+学业水平测试(即:2门选修测试科目和5门必修测试科目)+综合素质评价”。3门统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七门。其中选修测试科目两门,必修测试科目五门。选修测试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中选择一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选择一门;七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考生选定的两门选修测试科目之外的五门为必修测试科目。 变革说明:语文、数学设附加题,加试附加题的考生考试时间增加30分钟。选修测试历史的考生加试语文附加题,选修测试物理的考生加试数学附加题。统考语文、数学每门160分,外语120分,语文、数学附加题各40分,三门总分为440+40=480分。选修测试科目各科满分120分,必修测试科目各科满分100分。学业水平测试安排在每年的4月进行,必修科目在校期间可报考两次,选修只能考一次,均实行等级记分。在招生录取阶段,江苏将按照语文、数学、外语3门总分加附加题的分数,从高到低进行相关投档。对第一次参加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测试、6门科目成绩均达到较高等级的考生,在划线前适当加分计入统考成绩。 方案点评:调整外语分数在三门总分中的权重,使语文、数学、外语的分值结构更加合理,这个调整主要是考虑到城乡之间、地域之间等差异,更好地显示公平、公正。调整之后,外语和语数之间的分值比为3∶4,如果语数加上附加分,那分值比就变成3∶5。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外语学科的基础地位,而只是将外语的权重略降。同时,细化选修测试科目的等级,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测试成绩的区分度,满足不同层次的高校选拔人才的需求。而调整考生填报志愿的必要条件,是为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导向,同时也考虑到不同类型考生的实际情况。 但是,从选修科目测试时间的调整来看,两门选修科目测试的日程从每年4月7日调整到了每年6月9日,这样可以避免物理、历史老师最后两个月没有课上的问题,也解决了语数外老师最后两个月压力太大的问题。但是,必修科目的测试时间仍然没有调整,政治、地理、生物、化学4门课的老师到高二考试后仍将面临没有课上的尴尬。此外,该方案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涉及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综合素质评价在可操作性上应该细化。 宁夏: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录取参考 考试方案:3+小综合。“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三个科目,各150分;“小综合”指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文综(300分),含政治、历史、地理;理综(300分),含物理、化学、生物。 变革说明:试卷分为卷I和卷II,卷I是选择题,卷II是非选择题;试题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考查公共部分的内容,选做题考查选做部分的内容。其中数学分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两种试卷,文科数学适用于文史方向,理科数学适用于理工方向。 方案点评:宁夏的考试形式与福建省当前的高考考试形式类似。此外,还有综合素质评价这一项目,是中学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做出评价,包括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四个学习领域。综合素质评价以文字形式呈现,通过电子化的方式提供给高等学校作为录取参考。 2007年新高中课程高考大纲问世

新高考将更注重综合能力

由于高中课改四省区的首批高中毕业生明年参加高考,为此,教育部考试中心特别为四省区制定了新的高考大纲。据专家介绍,新大纲充分体现了高中新课程倡导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并注重考查考生的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山东省2007年的高考方案中专门列出一科基本能力,考查考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趋势:尽可能减轻学生负担 据介绍,新课程考试大纲尽可能反映新课标教学中倡导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前考试大纲要求所有题目都是必做题目,现在的新大纲增加了选考内容,在选考的范围内,考生有选择性,可以选做部分题目,只要必考与选考的分值总和达到规定即可。新大纲的选考模块原则上对应新课标教学的选修模块,这保障了选修模块的平日教学。 考生要注意的是,选考内容基本在选修的范围内,但选修与选考并不是完全对应的,有些内容虽是选修,但如果命题者认为该内容很重要的话,也会列入必考范围。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曾作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新课标是一个大圆,那么新大纲就是一个中圆,各省市的考试说明则是一个小圆,考生答题的范围要比小圆还小。这就说明,新大纲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包罗新课标的方方面面,它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尽可能地减轻学校、学生的负担,可考可不考的内容就不考。 新课标提倡探究性学习,新大纲在试题设计中注意发掘考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指出的是,新大纲的能力层次要求是最低的要求,具体到各省的考试说明的要求,可以在最低要求之上,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启示: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目前,我国首批课改实验区的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出台。广东、山东、海南、宁夏这四个省高考方案的共同点,对福建省有启示作用。首先是都把“3”(语文、数学和英语)作为基础学科纳入必考科目,多数省份还增加了“X”或“1”,这是考虑到学科发展的均衡性和学生的全面性。例如广东方案中的“X”,山东方案中的“1”,海南方案中的“基础会考”。 也有一些人担心,增加了考试科目,会不会加大学生的负担。据专家介绍,广东省方案的出发点是为了避免考生偏科,否则会存在文科考生有可能不选学理科内容,理科考生可能不选学文科内容。而海南省方案也是如此,该省将“基础会考”纳入高考中,基础会考由省里统一命题,考分按一定比例计入高考成绩总分。它的意义是,在引导学生不偏科的同时,也有意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如所有学生都要考“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从以上改革方案中可知,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均衡发展,不要偏科。这是恢复高考以来首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考什么学什么。 其次,这4个省区都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方案中。这体现了课程改革的要求,也与初中课改进行有效地衔接。将综合素质评定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参考条件,是完善考生评价体系、避免把考试分数作为录取的唯一尺度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全社会诚信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人们的社会诚信度还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因此,目前的综合素质评价还不能起到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作用,不过它是一个趋势,一个导航标,旨在提醒学生,要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 思考:高考未定,课改先行,如何减负? 教育部考试中心有关负责人用类似于“同心圆”的关系,解释了新课标、新大纲、考试说明及考试范围之间的关系,并且以此说明新大纲在新课标的范围内只做减法,不做加法。但减轻学生负担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效率,而非缩小考试范围。如果这样,有可能重新走入“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怪圈,老师会让学生把那些指定的考试内容重复性学习,照样没有减轻负担。 其次,这4个省份从2004年开始实行高中课改,但是高考考试方案于今年才出台。这让很多老师摸不着底,毕竟,在课改进程中很大程度上还要套用高考方案。建议有条件的省份,应该将课改方案和考试方案同步公布,让学生老师都能提前作好准备。此外,从各地推进课改的经验和教训中可以看出,改革要有理想,但是不能过于理想;改革要面对现实,但是不能迁就现实。课改最难处是大学如何招生的问题。要扩大大学的自主招生权,关键是建立有效的社会诚信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探讨:五省高考方案,你有何看法? 上周六下午,几位高一学生聊到课改的问题,很是茫然。一位同学甚至不知道“通用技术课”是什么,因为老师压根没有认真讲过这门课,更不用说什么动手实践了。一位同学说,我们都课改了,为什么从来没有感觉减负过?每天加上早读要上11节课,新教材例题很少,看不懂书,只好买了无数的参考书,重死了…… 还有一位高一老师反映,虽然都经过新课改培训,但新课标定义模糊,有的教材有四五个版本,一些老师在讲课过程中生怕漏掉任何一个高考中可能出现的知识点,备课的时候只好把四五本教材都备一遍,课堂上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一遍,经常课时不够只好加班加点补。这位老师坦言,少了高考方向标,上课有些茫然,如今这个状况,连“摸着石头过河”都算不上,只能叫“涉深水过河”。现在,老师们最盼望的是新课改的考试方案能尽早公布,并且同步出台可操作的考试说明,好让学生老师都能提前适应。
师生的话都让人感觉无奈,但都反映出大家对高考改革的高度关注。来源 :新华网

Tags:福建省,高考,新方案,方案,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