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0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日期:2019-6-28 14:44 阅读:

0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 

2.学习说明方法及其的作用。

(二)方法与过程:品析、比较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 

     2.学习说明方法及其的作用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字音

翩然(    )   孕育(    )   风雪载途(    )   簌簌(     

农谚(    )   连翘(    )   竺可桢(    )     销声匿迹(   

2、阅读课文,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

(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对观测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三、教学新课

(一):揣摩语言,品析表达效果

1.原句: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改句: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比1960年迟五天

明确:不能删掉。“左右”表约数,意思是比“十天”稍多或稍少,如果删去,就成了刚好“十天”,这样反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另:(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明确:不能删掉。“许多”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如果去掉意思就变为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那样就不符合实际。“许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1°。

明确:不能删掉。“约”表估计,因为不能确定,只能用表估计的语言。如果去掉,与实际情况不符。“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原文: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改文: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回暖。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飞回来了。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不见了。到处呈现一片萧瑟的景象,准备迎接寒冬风雪。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明确::

(1) “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是拟人的手法,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再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具体描述大地“苏醒”时的样子,一片春色扑面而来)。

(2)燕子是翩然归来”,轻捷、洒脱、活泼伶俐的小燕子的形象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用“不久”“于是”由春自然转入夏。而秋的标志是“果实成熟”,是“叶子渐渐变黄”。

(3) 销声匿迹”“衰草连天等词语,写出冬天即将到来时的萧索、清冷。

 4风雪载途,又是拟人的手法。这里面的“载”,是充满的意思,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写出了风雪交加、旅途的艰难,可谓一词写尽整个冬景。

教师小结:作者在写四季时,既抓住了各季节不同的特征,又力求在写法上有变化,词语丰富,句式多样,并恰当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形象生动。

(二)作者为了把复杂的科学道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举例子、作比较和打比方等。

四、布置作业: 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语言特点——生动形象、准确严谨

    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

Tags:大自然的语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