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日期:2019-3-11 12:42 阅读:

4.三袋麦子

教学

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

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 自主学习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  2、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师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标画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二、展示交流。

1、检查自读情况。

(1)汇报词语,(出示要求掌握的词语,争做小老师领读,从几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最佳小老师”,得到一颗红五星)。词语注解等

  (2)、请同学进行新旧生字的比较,说说哪些词容易写错,应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描红。

  (3)、小组内分段接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指出优缺点,并纠错,其他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抓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干什么?

三、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小猪、小牛、小猴是怎样对待土地公公给的麦子的? 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理解关键词语:开心 迫不及待 捧起 慢慢吃 全种

2、一年后,土地公公是如何评价小猪、小牛、小猴的?   3、小组合作交流。四、读中感悟,学议释疑. 

1、汇报交流,教师作适当引导,点拨,并相机指导读好相关自然段。 

   相机引导学生读好关键词语:

小猪开心地喊、迫不及待(读出急迫的心情)。

小牛看了又看,心想(读好心理活动)

小猴:全都

2、指导口述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看板书练说:先分组说一个小动物的做法,再连起来说。 3、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课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段分组竞赛读。

五、达标练习,掌握字词。

1、小结本课所学内容,并进行互评2、学生完成《学习乐园》1、2小题。同桌互换检查。六、作业:

用钢笔描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自主检查,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纠正改错。2、指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二、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理解课文内容。

    听这部分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完成练习。

    土地爷爷夸___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___(怎么样)

    讨论并理解有关词语:"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

    三、品读感悟。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部分全是人物对话,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每个人说话时是什么语气,说话时地心情怎样,该怎样读才正确? 

  同座位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得地方。

    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听后纠正。

    教师范读难点:小猪回答土地爷爷的话。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

看板书:自己练读。

指名口述:其他学生纠正口述中的毛病。

学生练习口述,同座位分角色口述。

指名学生口述。

四、拓展延伸

   指名学生口述全文。指导学生讲、评议:

(1) 语言是否准确连贯,句子是否通顺。(2)讲的内容是否正确。(3)是否有丰富的表情。

讨论: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好?为什么?教师小结:

  课文给我们见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节约,什么叫聪明能干。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我们启发很大,今后我们要想小猴学习。

  四、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书后第三题。

课后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                 三袋麦子            

土地爷爷送麦子

                           (第二年)             小猪         做成食品           吃光小牛        保存下来         剩半口袋

小猴     全种下地      丰收麦子

                           5.兔子的胡萝卜

教学目标

1.师生共读,了解图画书的主要内容,感受故事的温情,体验分享和付出的幸福。

2.借助图画丰富的想象力,想象、猜测图画书的内容。

3.续编故事,动手画一画,激发阅读图画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谈话铺垫,赏读封面

1.出示教具胡萝卜,启发思考:猜猜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谁最爱吃胡萝卜?

2.看封面,你都知道了什么?

3.组织交流:

(1)图:小兔整理行李是要去哪?

(2)题:主人公是小兔。

【设计意图:封面中包含了作者、绘者、插图等重要信息。封面插图更是绘本故事的起始。从封面的研读入手,引导学生去发现,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故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激发阅读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体验阅读,走进文本

1.看图1:

一打开书,就看到小兔坐在餐桌前,眼睛紧紧盯着桌上的胡萝卜,这是一个怎样的胡萝卜?出示教具胡萝卜。(个头大;颜色鲜艳;很嫩;闻着很香……)

是啊,这么好的胡萝卜怪不得小兔一直盯着它看。教师讲读故事。

2.看图2、3:

兔子的生活都发生了什么变化?找找胡萝卜在哪?(小兔的怀抱里)

教师讲读故事“他什么时候都抱着它,就连和兔子小姐逛街的时候也抱着;他走到哪儿都抱着它,就连和其他兔子去郊游时也抱着。”引导学生练说:也许,当兔子散步时,他(      );当兔子坐车时,他(      ) 当兔子逛商店时,他(      );也许……(教师相机提问“小兔你抱着胡萝卜累吗?”“小兔你想过放下胡萝卜休息一会儿吗?”“你为什么不把胡萝卜放在家里啊?”“你还会这样一直抱着你的胡萝卜吗?”……)

3.教师小结:在兔子心中,胡萝卜是他最宝贵、最心爱的东西。

【设计意图:“阅读只是给头脑提供认识的材料,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在图画书教学中,把对图画语言和文字语言的思考空间留给儿童,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品味故事。学生在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对胡萝卜进行描述,在联系图画书内容对故事可能性的种种猜想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走进了文本,想象着自己就是那只兔子,沉醉于和胡萝卜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中。】

 

三、深入阅读,感受文本

1.兔子抱着心爱的胡萝卜过了一天又一天,转眼冬天来了。

看图4,想想这幅画面在哪出现过吗?(回忆封面,解决封面问题:小兔打算去哪?)

2.质疑:一直住在城里的兔子为什么突然想到乡下去,和胡萝卜有关吗?(怕胡萝卜冻坏;想去农村种胡萝卜……)

3.教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学生看图:翻地,把最心爱的胡萝卜种到地里——给长出来的胡萝卜苗浇水——细心地照看长出来的胡萝卜——收获了更多心爱的胡萝卜。

4.学生带着问题“兔子想收获更多胡萝卜的愿望实现了吗?”自主看故事。

(也可变化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读,如男生读、女生读,表扬好的同学读、老师读等)

5.读后思考:兔子想收获更多胡萝卜的心愿实现了吗?你是从哪一处的内容中知道的?

6.教师采访:“小兔,你把最心爱的胡萝卜送给了雪人后悔吗?为什么!”

7.读“快要说再见的时候,……这一定是雪人生活中最遗憾的事情”一句,读词语“遗憾”,提问:在生活中,你碰到过让你遗憾的事吗?

教师补充兔子的遗憾:当兔子选择把胡萝卜送给雪人时,他也失去了一个获得更多胡萝卜的机会,因此对兔子来说这也是一个遗憾。可是在善良的兔子眼里,他的遗憾和雪人的遗憾相比,谁更需要胡萝卜?(雪人)

8.雪人得到胡萝卜鼻子感到很幸福,他的幸福是谁带给他的吗?(贴教具雪人,板书幸福)接着故事中的雪人又把幸福带给谁?

9.教师讲述,学生听故事,“一只鸟飞累了,……而对于鸟,站在雪人的胡萝卜鼻子上,同样是非常幸福的事情”。思考:(1)现在又有谁获得了幸福?(贴教具小鸟)(2)小鸟的幸福是谁带给他的?(雪人)

教师小结:原本的一份幸福现在变成了两份,幸福越来越多!

【设计意图:“对孩子而言,听别人朗读故事是一件轻松没有压力的事。在倾听与欣赏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地了解故事,熟悉写法,认同角色。但针对不同年段的孩子,在了解故事情节外,还应体现不同的语文学习的任务,如阅读与说、读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个性阅读,品位精彩

1.师配乐讲述“春天到来的时候……鸟说,这棵胡萝卜苗是雪人让他照看的,它属于兔子”。

2.书到这里看完了,你还想知道什么?

3.可故事却没有结束,小兔会带着遗憾回城市吗?

4.有了胡萝卜苗的小兔会做些什么来实现自己的愿望?(给苗浇水;给苗施肥;给苗捉虫;收获胡萝卜)

5.虽然书上并没有写,但我们可以动手画一画,帮小兔实现他的梦想!

(学生创作)

6.作品展示。

【设计意图:图画书阅读中对故事可能情节的讨论和猜测可以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已有的阅读水平。对孩子而言,讨论和猜测故事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机会,不仅帮助孩子确认、扩展及修正个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倾听、发问与表达的技巧。】

教后感:图画书在表达一个意思的时候可以用很多方法,但不会直接告诉这是什么,需要读者去补白、思考。当教师与学生用发现的眼睛,思考的大脑,创新的表达解读图画书时,我们会发现,故事中蕴含的哲理会不知不觉地铭刻在心,育人的种子也在无声地萌发中。

当然,发现、思考、表达并不是孤立的,因发现而思考,因思考而有新发现,表达后再思考再发现,它们彼此促进,相得益彰。由于图画书的不同,教师和学生的差异,我们考虑的方法也是多样的,既不能因注重“发现”而上成“看图说话课”;或因注重“思考”而上成“集体面试课” “人文讨论课”;或因注重“表达”而上成“写作指导课”。而应把精力花在挖掘图画书自身的魅力、适当分享图画书的人文价值、思考图画书的个性风格,同时让儿童品尝阅读图画书的甜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与观察力,设计教学时考虑如何“发现、思考、表达”仅仅只是一方面,实际组织教学时,还得有老师敏锐的教学机制,善于抓住课堂中的即时生成,才能让课堂更加自然,出彩。

                 6.小伞兵和小刺猬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蒲公英和苍耳的生长特点;

2、听懂故事,了解种子的传播途径;

3、引导幼儿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锻炼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难点:用连贯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蒲公英和苍耳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现在,先请他们做下

自我介绍

吧!

  出示蒲公英图片:嗨,大家好!我是蒲公英妈妈的孩子,我头上长着蓬蓬松松的绒毛,就像一把撑开的小伞,大家都叫我“小伞兵”。

  出示苍耳图片:嗨,你们好!我是苍耳妈妈的孩子,我身体小小的,全身长满了尖尖的刺,就像刺猬一样,大家都叫我 “小刺猬”。很高兴认识你们,不过今天不能和大家一起玩了,因为我们要去旅行了,再见吧!

 二、听讲故事,理解内容

1、播放故事录音,幼儿倾听。(小朋友,你们知道小伞兵和小刺猬是怎样去旅行的吗?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

2、提问:小朋友,听了故事,你们知道“小伞兵”是谁的种子?(是蒲公英的种子)为什么他会有这个名字呢?(他头上长着一撮白绒毛,像一把撑开的小伞)--同时出示蒲公英图片,粘贴在黑板上(大家看,是不是啊?)。

“小刺猬”是谁的种子,为什么他会有这个名字?

  (是苍耳的种子,他全身长满了尖尖的刺,像刺猬一样)--出示苍耳图片,粘贴在黑板上。

3、引导:现在,谁能告诉老师,“小伞兵”和“小刺猬”是怎样去旅行的吗?

  出示蒲公英随风空中飞舞的图片:对了,小伞兵是风伯伯带去旅行的

  出示苍耳挂在小鹿身上的图片:对了,小刺猬是挂在小鹿的皮毛上去旅行的

  小朋友,大家知道“小伞兵”和“小刺猬”最后到哪里去了吗?

  出示蒲公英和苍耳埋在泥土里的图片:对了,他们都落在了泥土里,到了明年春天,他们就会从泥土里钻出来,变成真正的蒲公英和苍耳了!

三、讲述故事,练习表达

1、幼儿随教师看图片讲述故事:小朋友,“小伞兵”和“小刺猬”的故事有趣吗?你想把它讲给爸爸妈妈和其他小朋友听吗?那就和老师一起看着图片先来讲一遍吧!

2、请个别幼儿讲述故事:嗯,大家都讲得很好,有谁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完整的讲一遍呢?

四、拓展思维,锻炼说话

  小朋友,你们喜欢旅行吗?你们是怎样去旅行的?

  (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坐船)

五、结束活动,延伸

小朋友,今天的活动就到这里,回家后,记得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小朋友,再见

                  7.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

狐狸、蝉和牧童

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

寓言故事的寓意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

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

文。

教学难点:在朗读课文中,明白课文的寓意,付之于行动。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精读课文。感悟《狐狸和葡萄》的寓意:一个人做不成事或者无能为力,总说时机还不成熟。也就是说;捞不着葡萄说酸的。

3. 精读课文。感悟《牧童和狼》的寓意: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人会相信。

4. 精读课文。感悟《蝉和狐狸》的寓意: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5.续写;三篇课文。

Tags: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