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教案风采——《自然界的水循环》

日期:2019-3-11 11:58 阅读:

题目: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开课学期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教学模式与设计

开课学院         教育学院

一、教材分析 本节位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 -节。水循环作为地球上能量和物质运动最重要的过程之-,与第二章大气运动和第三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都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全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另外,本节课作为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 -节,又为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作了一定的铺垫,同时也是学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基础。 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但也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     高一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水循环有 些生活经历,只是学生没有把这些现象与地理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多分析、推理,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教会学生总结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2、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谈话法,讨论法。 2、读图分析法。 3、多媒体课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五、教具、资料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2、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 【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一、水圈 1、定义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 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少?(30. 45%) 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计算机显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教材第58页图3.2)。 【引导】结合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思考教材第58页的读图思考题。 【教师总结讲解】陆地水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补给。我国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河流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作用明显,河流径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此外,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互相补给的关系。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修建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 【引导过渡】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占主体的冰川及永冻土底冰是目前人类尚不能利用的。另外,在地下淡水中,由于它们非常分散,而且绝大部分埋藏很深,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浅层水可供人类利用。既然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这么有限,那么,随着人类对淡水的利用越来越多,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岂不是很快就枯竭了吗?淡水是不是越来越少了呢? 【点题】自然界的水资源是不会枯竭的,因为,水在地球上是循环运动的,在这种循环运动中,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分析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 二、水循环    面对滔滔黄河水,李白曾叹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若果真水不复回的话,黄河早就干涸了。那么,黄河水是怎样更新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海洋中的水蒸发成水汽,风将水汽送到陆地上,形成大气降水,从而为河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 【板图】(教材第59页水循环示意图)边画板图边讲解:    水在常温下就会发生三态变化,一方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陆地上的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不断地注入海洋中。另一方面,海洋上大量蒸发的水汽也会克服重力的束缚,随大气的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在适当条件下形成降水,从而补充到陆地表面、下渗到地下、被植物吸收。这样,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大的循环。这被称为海陆间的循环。当然,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大部分还是降回到海洋中,形成一个海上内循环;而陆地表面水体蒸发、植物蒸腾的水汽降回陆地表面,就形成了内陆循环。 1、类型 1)海陆间循环 2)海上内循环 3)内陆循环 【计算机显示】 思考题 (1)海陆间的循环实际上应该是双向的,为什么我们常常画成单向的? (2)三种形式的水循环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 (3)水循环对于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来说,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讲解】 (l)海陆循环画成单向。是因为海洋到陆地的水汽输送量要比陆地到海洋的大得多。 (2)三种循环类型中,海陆间循环最为重要,因为正是它形成了陆地上淡水资源得以更新。 (3)水循环促进了水资源的更新、全球范围内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意义极大。 【过渡提问】关于水循环对于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的意义还有哪些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60页教材内容进行总结。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生回答】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即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2、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教师总结板书】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八、板书设计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水圈 1、定义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二、水循环 1.类型 1)海陆间循环 2)海上内循环 3)内陆循环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九、作业 根据以上的学习完成教材第60页的活动题。    十、教学反思

Tags:教案,风采,自然界的水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