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认识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横式、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意识和能力,经历探究过程。
4.通过教学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知道除法中余数的含义。
2.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1.初步建立余数概念,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方法 。
2.理解为什么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习题纸、ppt 、小木棍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
生:喜欢。
师:小红他们班前几天去郊游了,你们想知道他们干什么了吗?现在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学生郊游的动画)。
大家仔细看,它们带来了什么?你能观察到哪些关于数学的信息?
生:
九个月饼,12个苹果,14根火腿肠 。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图画中有个孩子再用手指,指着小脑袋你们猜他在思考什么?
利用ppt的交互性,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才是成功的课堂。
二、新课讲授
找生读问题,引发思考
师:八九个面包,平均分给四个人怎样分呢?老师看见很多同学已经有想法了,现在我要给大家留出充足的时间来思考,有想法的同学拿出教具来摆摆看看,没想法的同学让教具帮帮你。(学生自由操作讨论)
师:谁来告诉我,你是怎么分的?
生1:一个一个
生2:两个两个……
(让学生上黑板摆放)
师:他们两个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板书9÷2=4(个)……1(余))
师:一个一个分开,两个两个分好像都不可以。
师:我还有两个问题,有没有信心自己完成一下?我们分两个组,一组完成第一个问题,二组完成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12个苹果,平均分给四个人怎么分?第二个问题是14个火腿肠,平均分给四个人怎么分?把你的答案写在本子上。
生1:老师,我做完了第一题!
师:正确。12÷4=3(个)(板书)
生2:我做完第二题了!
师:这位同学来上台展示一下。
生2上台展示分的过程,每个小朋友分三根余二根。
14÷4=3(根)……2(余)(板书)
三、巩固练习
师:他们不仅仅带来这些吃的,还在写不来了,很多喝的你们最喜欢喝什么?老师最喜欢喝酸奶我现在第一个问题,把15瓶酸奶平均分给四个人怎么分?这次我们不要用摆一摆的方法,
直接想想看。
生:交流讨论。
师:看一看电脑小博士和你想的一样吗?(放课件)你可以用算式把分的过程展示出来吗?
生:15÷4=3(瓶)……3(瓶)(板书)
师:在老师留了几道题,大家一起来做一下。
师:13根黄瓜,平均分给四个人怎么分?
16个西红柿平均分给四个人怎么分?
17个香蕉,平均分给四个人怎么分?
18块饼干,平均分给四个人怎么分?
19个栗子,平均分给四个人怎么分?
这些题作为大家的课后练习大家客后一定要认真做看一下其中有什么规律,可以让你发现?
下节课老师要找发现规律的小同学来上台讲给大家听,还有一朵小红花奖励哦!一定要认真完成,老师留给大家的作业在探索中学会学习,发现学习。
四、归纳小结
师:学习了怎样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用小棒摆的方式来辅助大家学习。观察一下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进行探究
。
Tags: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
|